資源描述:
《土壤物理力學性質(zhì)與土壤侵蝕關系研究進展》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第6卷第2期水土保持研究Vol.6No.21999年6月Research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Jun.,1999X土壤物理力學性質(zhì)與土壤侵蝕關系研究進展查小春 賀秀斌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陜西楊陵 712100)水 利 部摘 要 綜述評價了近年來從土壤物理力學性質(zhì)對土壤侵蝕的研究概況,指出應從土壤物理力學性質(zhì)方面對土壤侵蝕進行系統(tǒng)研究,使其標準化和定量化,為預測土壤侵蝕和防治水土流失服務。關鍵詞 土壤物理力學性質(zhì) 土壤侵蝕 研究進展ProgressontheStud
2、yofSoilErosionfromSoilPhysicalPropertyandErosiveForceZhaXiaochunHeXiubin(Institut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ChineseAcademyofSciencesandMinistryofWaterResourcesYanglingShaanxi712100)AbstractTheprogressofthesoilerosionwasreviewedfromthesoilphysicalandfor
3、ceprop2ertiesaccordingtothestudyinrecentyears.Theauthorspointedoutthatsoilerosionshouldbestudiedsystematicallyandmadeitstandardlyandquantitativelytoserveforthepredictionandcontrolofthesoilandwaterconservation.Keywordssoilphysicalandforcepropertiessoiler
4、osionprogress[1,2]土壤侵蝕的含義通常是指降雨徑流力、風力、重力等侵蝕營力對地表土壤的破壞、搬運和沉積的過程,包括了地球表面上發(fā)生的所有侵蝕,其產(chǎn)生和發(fā)展與土壤的理化和力學特性密切相[3]關。早在60年代,朱顯謨通過對土壤侵蝕機制的研究,將土壤抗侵蝕能力分為抗蝕性和抗沖性,并為之下了定義,指出:抗蝕性是指土壤抵抗徑流的分散和懸浮的能力,它主要取決于土粒和水的親和力,與土壤內(nèi)在的物理和化學因素有關;抗沖性是指土壤抵抗徑流的機械破壞和推動下移的能力,它主要取決于土粒間和微結(jié)構(gòu)間的膠結(jié)力和土
5、壤結(jié)構(gòu)體間的抵抗離散力。同時,也有[4]許多學者將土壤的抗侵蝕能力稱之為可蝕性,Hudson定義為:是指土壤對侵蝕的易損性或敏感性,即土壤對侵蝕抵抗力的倒數(shù)。對于土壤的可蝕性,它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受著土壤自身特性和處理情況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在土壤侵蝕過程中,由于侵蝕營力只是土壤侵蝕過程的外部因素,而土壤自身的性質(zhì)才是其內(nèi)在的因素,因此,對于土壤可蝕性研究,是認識和探索土壤侵蝕機X收稿日期:1999-04-15第2期查小春等:土壤物理力學性質(zhì)與土壤侵蝕關系研究進展99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F(xiàn)就對土壤侵蝕研究
6、進展從土壤物理和力學性質(zhì)兩方面作一回顧。1 根據(jù)土壤物理性質(zhì)對土壤侵蝕的研究進展在土壤侵蝕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常用試驗中所測定的土壤各種物理性質(zhì),來說明所測定的土壤侵蝕量,直接或間接地評價土壤侵蝕的相對敏感程度,并提出了許多的指標。其中大多數(shù)指標是評價土壤耐濺擊的能力或抗分散的能力。[6]在國外,Middleton在1930年根據(jù)試驗結(jié)果,提出用分散率(Dispersionratio)作為估價土[7][8]壤可蝕性的指標;Baver于1933年提出了分散——滲透性的指標;Lutz于1934年提出,最細[
7、9]部分團聚體含量對土壤可蝕性影響很大;Bouyoucos于1935年提出用黏粒率作為土壤可蝕性[10]指標;黏粒率越小,土壤越不容易侵蝕;Anderson于1954年提出團聚體表面率可作為土壤可蝕性指標,團聚體表面率≤0.05mm顆粒表面積?(粉砂+黏土)團聚表面積;LeenheerDe和De2[11][12]boodtM于是1959年提出了團聚體不穩(wěn)定性指標;川村學者于60年代提出了水穩(wěn)性團聚[13]體風干率指標;Rousseva于1989年提出可用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來作為土壤可蝕性指標。[14][
8、15]在我國,也有大量的研究者在土壤可蝕性方面做過大量的工作,如郭培才、王佑民等,[14]他們也從土壤物理性質(zhì)上提出了抗蝕性指標,來評價土壤抗侵蝕的強弱。郭培才等通過對不同土壤剖面(0~10cm,20~30cm,40~50cm)層次的草地、林地、農(nóng)地的采樣分析得出水穩(wěn)性團粒含量是反映土壤抗蝕性的最佳指標,并對土地類型作了定性定量分析,將土壤抗蝕性劃分為極[15]弱、弱、中等、強、極強五個等級(表1)。王佑民等對不同腐殖質(zhì)含量和水穩(wěn)性團粒含量的土壤作抗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