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中西方法律制度的差異》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淺談中西方法律制度的差異班級:行管111班姓名:王金弟學號:11095224課程:中外政治制度比較淺談中西方法律制度的差異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里的規(guī)矩就是現(xiàn)在人們普遍認為的法律,法律是社會的產(chǎn)物,是社會制度之一,是社會規(guī)范之一,從古到今,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一出現(xiàn)國家就伴隨著產(chǎn)生了法律,這幾千年的時間下來,每個國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法律體系,逐漸演變成一種法律文化,法律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過程中所認同的相對穩(wěn)定的、與法律制度有關的制度意識和傳統(tǒng)學說的總體。雖說東西方都有法律,但是伴隨著各國,尤其是東西方歷史的不同,造就了
2、現(xiàn)在東西方法律制度的不同,下面我就從中西方法律文化各自的淵源、中西方各自法律的本位,人的本質差異、人性善惡的差異,以及法律的價值取向來談談中西方法律的差異,最后簡單的談談中西方法律差異對于我自己的啟示。一、中西方法律文化各自的淵源中西法律文化最根本的分歧來自人類起源的問題。在西方,上帝造出的亞當夏娃因為違抗了上帝的意志而落入人間,成為人類的始祖。而在中華文明的眾多傳說中,人類無一例外都是順應天地之氣所生,是世界當然的主角。兩種文明的差異出現(xiàn)在對人性根本的認識,即性惡論與性善論,按照一般的思維,性惡的百姓自然需要有強大的專制統(tǒng)治來制惡向善
3、,而性善者更應當有民主自由地發(fā)揚性善的制度與之相適應??墒聦崊s恰恰相反,西方在一千年黑暗的中世紀后迅速進入了民主社會,更讓人驚嘆的是法律中的寬容平等思想。從某個角度看,中華法系給人最深印象的卻是捍衛(wèi)道德的嚴刑峻法和自由裁量權的濫用。在一定意義上它只是統(tǒng)治者行使權力過程中一道可有可無的程序罷了。究其原因,在西方人心態(tài)中,任何人都有原罪,沒有人可以高人一等,祖先的罪過把所有后代放到了一個更低但更平等的地位上,于是不再有權威,人們更傾向于像自己那不安分的祖先一樣相信自己,用自己的理性為社會立法。如蘇格拉底所說:真正的智慧來自于人本身。這種求諸
4、于內的思維方式讓西方人在空白的基礎上以完全理性而符合邏輯的方法創(chuàng)造規(guī)則,這不僅有利于民主自由氛圍的產(chǎn)生,同時也影響到法律的制訂與研究。在西方,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再到羅馬法精英們,他們的共同點是借助自由的學術空氣進行廣泛交流。而反觀中華文明,萬法自然是貫穿始終的主流思想。與天地同生的人類習慣從自己的起源之處自豪地尋找真理。人性本善的思想也讓古人們相對理性而言更注重道德。于是在中國法律發(fā)展史上,缺失了一個從理論角度專門研析法律的專業(yè)法學家群體。二、中西方法律的本位不同法的本位是指,法以什么作為其權利義務的基本單位。中國法律是集體本位,西方
5、法律為個人本位。在最早的時期,中西法律都是以氏族或擴大了的氏族(部族、部落聯(lián)盟等)為本位,但在古代世界的轉換過程中,卻走了兩條日益分離的道路。中國法律日益集團化,走上了一條為氏族/部族→宗族/家族→國家/社會的集團本位道路,其突出特點是貫徹著宗法之上、家族本位、集體主義、義務第一的指導思想,沿著宗教制度發(fā)展演變的軌跡而進行。兒到了封建時期,儒家創(chuàng)設了新的家族本位和國家本位相結合的理論,并使之成為封建時期中國的統(tǒng)治思想。西方法律則走上了氏族→個人→上帝/神→個人的個人本位道路。西方法律文化源于具有自由開放精神的希臘法和具有個人主義特色的羅
6、馬法,形成了保護個人權利自由的歷史傳統(tǒng),最終確立了個人本位的傳統(tǒng)。西方個人主義的發(fā)展在制度上是通過權利本位法對集團本位法的否定實現(xiàn)的,4這與西方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特征及其發(fā)展是一致的。不過近些年在中國,個人在法律中的地位愈益提高,個人本位也在中國法中得到體現(xiàn)。三、中西方人的本質差異中西文化中“人”的差異,首先在于對人的本質的看法。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人與禽獸之不同”的角度提出對人本質的認識,認為人之為人,人不同于禽獸而居于萬物之首,在于人有道德,懂得以敬重之心孝敬父母,能知禮尚義,重仁崇德??鬃釉赋?所謂孝,不僅僅是婚養(yǎng),人只有在內心
7、懂得孝敬長輩,才能和動物相區(qū)分,“不敬,何以別乎”孟子指出,“無側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薄叭酥械酪?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中國“人”的本質在于道德倫理性,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特別強調和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這就奠定了中國法律文化重道德倫理,注重個人道德自律的基調。四、人性善惡的差異西文化對人性善惡的認識差異,直接決定了中國重德治、人治與西方重法治的不同傳統(tǒng)。在中國,孔、孟較早提出了“性善論”,“人之初,性本善”,人天性為善,人天生就有仁義禮智信的德行,因此人人可以通過道德教化達
8、到向善的目標。基于對人性的樂觀態(tài)度,中國文化道德給予了非同一般的重視。在古人看來,個人修為、國家治理和社會安定的關鍵就在于人性之善是否得到發(fā)揚,人人修善則天下就能大治。所以,高尚道德就成為個人的價值追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