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赫哲族生計與文化的變遷研究

東北赫哲族生計與文化的變遷研究

ID:41562813

大?。?0.89 KB

頁數:6頁

時間:2019-08-27

東北赫哲族生計與文化的變遷研究_第1頁
東北赫哲族生計與文化的變遷研究_第2頁
東北赫哲族生計與文化的變遷研究_第3頁
東北赫哲族生計與文化的變遷研究_第4頁
東北赫哲族生計與文化的變遷研究_第5頁
資源描述:

《東北赫哲族生計與文化的變遷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東北赫哲族生計與文化的變遷研究[來源:漁業(yè)經濟研究莊杉,靳樂山摘要:屮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社會,存在著不同經濟文化類型的民族。傳統的赫哲族是一個以漁獵生計為主的民族,如今赫哲族的漁獵經濟已經發(fā)生很人變化,傳統的赫哲文化隨著其生計的轉型而逐漸消失。文章通過對四排村赫哲族的漁獵生計歷史和現狀的研究來分析其傳統的漁獵文化與生計轉型的關系。關鍵詞:漁獵文化;生計轉型;薩滿教;赫哲族一、引吉赫哲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民族Z-,現在約有5000多人,與鄂倫春族、鄂溫克族和達斡爾族并稱“四小民族”,主要居住在黑龍江省三江流域的同江、撫遠和饒河縣境

2、內[1]。打漁和狩獵是赫哲族傳統的生計方式,漁獵經濟的基礎在現代化的浪潮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漁獵文化在赫哲族小也逐漸消失,二者Z間的共變關系對了解赫哲這一古老漁獵民族的生計變遷歷程有重要的意義。但學術界對于赫哲族生計與文化關系的研究并不多。本文著眼于四排村赫哲族的生計變遷進程,研究其生計與文化的共變關系。二、社區(qū)背景四排村位于黑龍江省饒河縣東北17.5公里的烏蘇里江西岸,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是赫哲族長久以來的居住地。四排村位于四排赫哲族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只有一個自然村,距縣城約20公里。該村地處寒溫帶,氣候寒冷,冬季漫長而寒冷,積雪長達6個

3、月之久,無霜期110?140天,年均降雨5600毫米。全村幅員面積3204公頃,總耕地面積1036公頃,有數10公里的烏蘇里江水面作為天然漁場。2006年全村有184戶,共562人,其屮赫哲戶66戶,占35.9%;赫哲戶人口總數為176人,約占31.3%。饒河縣整個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300米。地處寒溫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C。早年,捕魚和狩獵是赫哲族的主要生計方式。赫哲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半富的捕魚和狩獵知識。其族人的飲食起居都與這種漁獵經濟息息相關。赫哲人以魚皮和曽皮為衣,食物除了魚類就是獸類,我

4、國古代文獻屮多有記載,如張晉彥在《寧古塔山水記》載:“魚皮部落,食魚為生,不種五谷,以魚皮為衣,暖如牛皮”。三、赫哲族的生計方式及其轉變對一個民族來說,其生計方式是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綜合作用的結果[2]。千百年來,赫哲人逐江河而生,所以漁獵生產是其主要經濟形式,因此有“夏捕魚做糧,冬捕貂易貨以為生計”Z說[3]。赫哲族的傳統漁業(yè)生產以口然捕撈為主,季節(jié)性很強。赫哲族常用的捕魚工具主要有:網、鉤、義、船。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4種工具在形狀和制作的原料上均有變化。清代以前,赫哲人主要使用比較原始的鉤、魚叉和小型魚網等捕魚工具,漁業(yè)生產力較低

5、,并且能捕到的負類也只有鯉負、鯉魚等寥寥幾種。從清代開始,鐵制及其復合漁具等漁業(yè)生產工具逐步開始使用,到了明末清初,用線網捕魚的形式被越來越多的赫哲人所接受,三頁板船和花鞋船等船具開始出現,加快了漁業(yè)經濟的發(fā)展速度。隨著生產工具種類的增多,他們所捕魚類達34種Z多[4]。新屮國成立后,捕魚工具進一步革新,逐漸進入以機械為主的時代,以網捕魚也最終替代了叉魚、鉤魚,特別是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捕魚船只急劇增加,并但全部為機動船。隨著捕魚工具的日益先進和人們對魚需求量的增多以及各類魚價格的上升,造成人們對四排村的魚類資源掠奪式的開發(fā)。同時,化

6、肥農純的污染使魚類的生存環(huán)境遭到破壞,嚴重影響了其繁殖,導致可用的魚類資源越來越少[5]。獵業(yè)在魚產品商品化之前,是赫哲族唯一的商品經濟形式。獵產品人部分用來交易,換回必需的生活用晶和生產用品。赫哲族的狩獵工具,同人類歷史上的其他民族一樣,經歷了棍棒、石器、弓箭、鐵器、火器的發(fā)展過程。隨著野生動物資源的耗盡,狩獵己經不是赫哲人主要的生計方式[6]o漁獵生計方式的困境越來越突出。從1968年開始,打魚大概可以分成4個階段:①1968?1983年,魚的種類、數量都差不多,全村的漁業(yè)生產隊只有8條船,人口也少,捕魚每天都在50千克以上;②1

7、983?1991年,整個村有大概20條船,每天可以打15千克魚;③1991?2000年,整個村有35條船,每天可以打5千克魚;④2000?2006年,全村的漁船也是30多條,但全部都是機動船,每天只能打1?5千克魚)。從魚價可以看出,各種魚的價格已經漲了數十至百倍以上,而且有些魚已經絕跡。四排村赫哲族共有4個網灘,分別為冰站、小清河、馬長島、家門前。其屮冰站灘因為距離太遠(35公—里),已經沒有人去打魚。由此可見,漁獵經濟的困境使得赫哲人的生計轉型成為必然。1986年,“萬畝灌區(qū)”開發(fā)項口吸引大批的漢族人到四排村種山,赫哲人也漸漸在漢

8、族人的影響下,掌握農耕技術,學會種地,單一的漁獵生計狀況得到改變。四排村現共有耕地面積約1033公頃,而且土質肥沃,有豐富的水資源,為四排村赫哲族的生計轉型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條件[7]。案例:何玉海:男,56歲,赫哲族。1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