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海洋科學導論復習提綱eeee》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海洋科學導論復習提綱第一章緒論§1.1海洋科學的定義屬于地球科學體系一一以地球為研究對象的科學體系地球科學體系包括:地理學、地質(zhì)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水文科學、固體地球物理學【定義】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口然現(xiàn)象、性質(zhì)及其變化規(guī)律,以及與開發(fā)、利用海洋冇關(guān)的知識體系?!狙芯繉﹀琛??海洋中的(海水、營養(yǎng)鹽、生物)2.海底的(海洋沉積、海底巖石圈)3.??诘模ê涌?、海岸帶),海面的(大氣邊界層)?!緦W科特點】1.特殊性和復雜性2.作為物理系統(tǒng)的水-汽-冰不停轉(zhuǎn)變3.作為白然系統(tǒng)的多層次耦合?!狙芯刻攸c】1.明顯依賴于
2、直接觀察2.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tǒng)論方法逼要3.學科分支細化與相互交叉滲透并重、趨于綜合與整體化研究。第二章地球系統(tǒng)與海底科學§2.2海與洋☆2.2.1地表陸海分布(1)陸地占29.2%,海洋占70.8%,海陸血積之比為2.5:1地表大部分為海水所覆蓋。(2)地表海陸分布極不均衡,北半球陸地占67.5%,南半球陸地占32.5%。(3)海洋平均深度達3795m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km海洋的平均深度達3795m,陸地平均高度為875m,如果將高低起伏的地衣削半,地球表面將被約2646m厚的海水均勻覆蓋。2.2.2海
3、洋的劃分一一洋(主要部分)和海、海灣和海峽(附屬部分)【洋】也稱大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占海洋總面積的90.3%,深度一般大于2000m平均鹽度為35具冇獨立的潮汐系統(tǒng)和強大的洋流系統(tǒng)[☆南大洋]從南極大陸到南緯40°為止的海域;或從南極大陸起,到亞熱帶輻合線明顯時的連續(xù)海域。是世界大洋底層水團的主要形成區(qū),對大洋環(huán)流起猜重要作用?!竞!亢Q蟮倪吘壊糠?。全世界共有54個海,其面積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9.7%。平均深度2000m以內(nèi)。按海的位置可分為陸間海、內(nèi)海和邊緣海。[陸間海]指位于大陸之間的海。面積和深度都較大
4、,如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內(nèi)海]指伸入人陸內(nèi)部的海。而積較小,水文特征受周圍人陸強烈影響,如渤海和波羅的海等。[邊緣海]位于大陸邊緣。以半島、島嶼或群島與大洋分隔,但水流交換通暢,如東海、日木海等?!竞场渴茄蠡蚝Q由爝M大陸且深度逐漸減小的水域。海洋狀況與鄰接海洋相似?!竞{】海峽是兩端連接海洋的狹窄水道。流急,潮流速度大?!?.3海底地貌「海岸帶一一高潮線以上的陸上地帶,乂稱潮上帶。<海岸]海灘一一高低潮之間的地帶,乂稱潮間帶。1■水下岸坡一一低潮線以下到波浪作用所能到達的海底部分,又稱潮下帶?!复箨懠芤灰活I(lǐng)海范
5、圍以外深度達2()()m或以上。坡度平緩,寬度與深度變化較大每J「穩(wěn)定型[大陸坡一一分開大陸和大洋的全球性巨大斜坡。200~2000m坡度較陡衣大陸邊緣*I大陸隆一一自大陸坡麓緩慢傾向洋底的扇形地。水深2000-5000mo可能有海底油氣資源I活動型一一同現(xiàn)代版塊邊緣。頻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動,造成海溝。大洋底{大洋中脊—指貫穿四人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脈系列b大洋盆地一一大洋屮脊坡麓與大陸邊緣Z間的廣闊洋底?海岸是高潮線以上的陸上地帶,人部分時?間裸霜于海水而Z上,僅在特人高潮或暴風浪時才被淹沒,乂稱潮上帶
6、。?海灘是高低潮Z間的地帶,高潮時被水淹沒,低潮時露出水面,又稱潮間帶。?水下岸坡是低潮線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達的海底部分,又稱潮下帶,其下限相當于1/2波長的水深處,通常約10?20m?!?.4海底構(gòu)造和大地構(gòu)造學說【板塊構(gòu)造學說】是大陸漂移和海底擴張的引伸和發(fā)展。[大陸漂移]魏格納《海陸的起源》一一屮生代泛大陸、泛大洋(今太平洋)大陸漂移的主要依據(jù)冇海岸線形態(tài)、地質(zhì)構(gòu)造、古氣候和古生物地理分布等。[海地擴張]闡明主要與海底生成和消亡過程冇關(guān)的理論1.擴張的洋底把與其相鄰接的人陸向兩側(cè)推開,這就是海底擴張說對
7、人陸漂移的解釋。Eg.大西洋及其兩側(cè)大陸2.洋底擴展移動到一定程度便向下俯沖潛沒,重新回到地幔,相鄰大陸逆掩于俯沖帶上。Eg.太平洋大洋中脊軸部裂谷帶是地幔物質(zhì)涌升的出口,涌出的地幔物質(zhì)冷凝形成新洋底,新洋底同時推動先期形成的較老洋底逐漸向兩側(cè)擴展推移,這就是海底擴張。海底擴展移動速度人約為每年幾厘米。【板塊構(gòu)造】巖石圈板塊,簡稱板塊。(巖石圈可以漂浮在軟流圈Z上作側(cè)向運動)?地球最上部被劃分為巖石圈和軟流圈。軟流圈在緩慢而氏期的作用力下,會呈現(xiàn)出塑性或緩慢流動的性質(zhì)。因此巖石圈可以漂浮在軟流圈之上作側(cè)向運動。[
8、七人板塊]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北美板塊、南美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澳人利亞板塊和南極洲板塊[結(jié)構(gòu)特點]板塊內(nèi)部是相對穩(wěn)定的,形變少;而板塊邊界則是全球故活動的構(gòu)造帶,多地震[板塊分類]拉張型、擠壓型和剪切型邊界三種基本類型。[拉張型邊界]的主應力是受拉張力作用。兩板塊作相背分離運動。Eg.裂谷帶,[擠壓型邊界]的應力場以擠壓作用為主。兩側(cè)板塊柑對匯聚運動。Eg.阿爾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