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臨滄茶的偏見

關于臨滄茶的偏見

ID:42304955

大小:20.76 KB

頁數(shù):6頁

時間:2019-09-12

關于臨滄茶的偏見_第1頁
關于臨滄茶的偏見_第2頁
關于臨滄茶的偏見_第3頁
關于臨滄茶的偏見_第4頁
關于臨滄茶的偏見_第5頁
資源描述:

《關于臨滄茶的偏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關于臨滄茶的偏見:臨滄茶區(qū)。多年前涉入臨滄昔歸、邦東、馬臺、勐庫等,這幾年不斷與全國各地茶友交流分享臨滄茶品,一些茶友甚至是一些茶商對于臨滄茶都存在這樣的偏見:“認為臨滄茶偏澀,不適合制作普洱茶,后期不值得存放”。深究后,才發(fā)現(xiàn),這種偏見其實多是源于茶商地域性的商業(yè)訴求而來,一些不明真相的茶友以訛傳訛,以致于茶友們形成臨滄茶不值得存放的偏見。偏見的原因:其一,專業(yè)缺失。??偏信某些不確說法,以點帶面,以偏概全,以訛傳訛。比如有茶友總結“臨滄澀、普洱淡、勐海苦?!边@本是對這三個大茶區(qū)茶性特點的籠統(tǒng)直觀概述,這些概述只是大體區(qū)分三地區(qū)茶葉口感上

2、的大體差異,僅僅只是針對不同口味的茶友方便選茶而已,并不能代表整個地區(qū)的茶葉品質。更何況普洱茶每個茶區(qū)山頭眾多,一山一味,豈是一個“澀”、“苦”和“淡”字就能準確表述的。茶無好壞,適口為珍。謬傳之人多是了解不全面,茶葉專業(yè)知識面比較窄,對臨滄茶區(qū)了解并不多,不是茶喝少了,就是沒喝懂臨滄茶。?其二,歷史缺位。?歷史上“普洱府”集散的茶葉統(tǒng)稱為普洱茶,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從臨滄運至普洱府交易的茶葉,但因其在“普洱府”集散,所以對“臨滄”提及也較少。據(jù)專家考證和文獻記載,臨滄早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就開始栽培馴化茶樹,鳳慶濮人在商周時期即“種茶以作貢

3、”,并將普洱茶廣泛用以醫(yī)藥、祭祀和食用等;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親自到過云南南詔地的唐吏樊綽,他在其《蠻書》卷七中云:“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般y生”是唐南詔六國節(jié)度之一,“銀生城”即今景東縣城?!般y生城界諸山”,即今景東城東的哀牢山和城西的無量山,南詔時“銀生節(jié)度”轄今思茅地區(qū)和西雙版納州以及大理、臨滄部分地區(qū)??梢姽艜r臨滄茶區(qū)就是一個普洱茶原料產地之一;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開始的引種栽茶活動,則將小戶賽的茶葉譽為正宗的勐庫大葉茶的發(fā)源地;在老一輩茶人的著述中,多次提到臨滄茶,諸如

4、:“1902年,用臨滄曬青毛茶生產的云南沱茶問世了。1916年,以雙江勐庫原料為主料制作的沱茶出盡風頭。下關茶廠的前生—永昌祥生產沱茶的原料配方比例為:勐庫60%取其味;鳳山20%和博尚10%取其香;景谷10%取其型。”;原勐海茶廠廠長鄒炳良自述:“當年勐海一帶大面積茶園茶用來做了紅茶或綠茶,勐海茶廠毛料收不夠,40%的曬青毛茶從臨滄收購,臨滄茶滋味濃、茶氣足……”從計劃經濟年代一直到現(xiàn)在,勐海下關兩大茶廠及一二線茶廠普洱茶原料,臨滄茶原料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一邊喝著臨滄茶,一邊貶低臨滄茶,是不是顯得十分滑稽可笑。?其三,工藝缺陷。?臨滄和

5、普洱其茶葉發(fā)展客觀上來說要比版納啟步早、進程快,其機械化生產程度遠遠高于版納地區(qū),更由于計劃經濟年代,臨滄茶又多以紅茶和綠茶為主,曬青茶制作相對不多,所以,造成了近些年來臨滄地區(qū)制作出來的普洱茶,多存在著“紅茶化”和“綠茶化”的痕跡,導致其制作出來的普洱茶后期存放湯薄味寡,澀滯鎖口,香氣渙散,返苦回澀等等不良表現(xiàn)。?早幾年,就是如今聲名在外的昔歸茶,當?shù)乩习傩諠L筒殺青機制作出來,墨綠墨綠的,一喝香高湯清,綠茶化非常嚴重。冰島茶紅梗暗葉,一喝香甜湯粘,紅茶化非常嚴重。早幾年的臨滄茶普通存在類似問題。對于茶葉專業(yè)知識了解不深的茶商、茶友,那是非

6、常好喝嘍,但這樣的茶要存下去,怎能不香氣渙散,薄湯寡水?!更有不少老百姓制作出來的茶葉,多是烘干機烘干而非太陽曬干。近年來,更有甚者為了追求新制茶品即適口好喝,和用臺地茶重萎凋,低溫長時間悶炒,提香,降苦澀,輕揉捻假冒古樹茶,剛炒出來的濕茶坯熱悶等等花樣百出。這肯定嚴重影響茶品后期轉化,這樣制作出來的茶葉還怎能越陳越香?!?一款品質優(yōu)良,能夠越陳越香的普洱茶,原料是基礎,工藝是關鍵,臨滄當?shù)刂谱鞯囊恍┢斩?,工藝環(huán)節(jié)沒處理好,成品品質必然不佳,這樣“有問題”的普洱茶存放再久,也談不上越陳越香了。這也是給一些茶友造成“臨滄茶存放效果不佳”的錯

7、覺原因之一。4.JPG(124.08KB,下載次數(shù):3)下載附件?保存到相冊2015-9-2314:53上傳任何茶葉都含有苦澀味,多與少的問題,正常的苦澀,苦能化甘,澀能生津,對于普洱茶而言,并非缺陷,而且往往是好茶應有的表現(xiàn),工藝制作正確,后期醇化下來,一樣令人驚喜。?茶葉中的澀味,一是茶葉自身澀味物質作用的結果屬于正常澀味;二是病蟲危害導致的;三是施用化肥過多;四是工藝不正確導致澀味。后三項都屬于不正常澀味,品之令人能受,并且長期難退。?茶葉中的正常澀味物質,主要是茶多酚類物質,部分臨滄大葉種茶占到高達30%多。嚴格來說,澀不是一種味覺

8、,因為舌頭上并沒有感知“澀”的味蕾。澀的基本成分單寧質亦即鞣酸刺激了口腔粘膜上的神經末梢,從而產生興奮,再傳到大腦以后產生了“澀”的感覺。5.JPG(116.65KB,下載次數(shù):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