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第七版)

針灸學(第七版)

ID:42354898

大?。?27.50 KB

頁數:74頁

時間:2019-09-13

針灸學(第七版)_第1頁
針灸學(第七版)_第2頁
針灸學(第七版)_第3頁
針灸學(第七版)_第4頁
針灸學(第七版)_第5頁
資源描述:

《針灸學(第七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第十章針灸學基礎概論針灸學是以中醫(yī)基本理論為指導,經絡腧穴理論為基礎,采用針刺、艾灸等方法作用于腧穴,用以防病治病的學科。其內容包括了經絡腧穴學、刺灸方法學和臨床治療學等部分。特別是臨床治療學的內容,是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中醫(yī)臨床醫(yī)學的重要分支。針灸學具有療效顯著、適應癥廣、操作方便等優(yōu)點。《黃帝內經》是針灸理論出現的標志,晉代皇甫謐的《針灸甲已經》使針灸學理論體系日益成熟。明代成為針灸學發(fā)展昌盛的時代。第一節(jié)經絡學說概論▲經絡學說─研究人體經絡系統(tǒng)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系的一

2、種理論學說。它是中醫(y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導中醫(yī)各科的臨床實踐,尤其在針灸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絡內屬臟腑,外絡肢節(jié),溝通內外,貫串上下,將人體各部的組織器官聯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靖拍睿航浗j是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道,包括經脈和絡脈。經脈是經絡的主干,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內聯臟腑、外絡肢體、貫穿上下、溝通內外;運行氣血,協(xié)調陰陽。1.經絡含義經絡系統(tǒng)由經脈和絡脈組成,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以及附屬于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絡脈包括十五絡、孫絡、浮絡等。2.經絡系統(tǒng)組成經絡系

3、統(tǒng)經脈絡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十二經脈手太陰肺經脈手厥陰心包經脈手少陰心經脈手陽明大腸經脈手少陽三焦經脈手太陽小腸經脈足太陰脾經脈足厥陰肝經脈足少陰腎經脈足陽明胃經脈足少陽膽經脈足太陽膀胱經脈十五絡脈浮絡孫絡十二經脈十二經脈是指十二臟腑所屬的經脈,即手三陰經:肺、心包、心;手三陽經:大腸、三焦、小腸;足三陽經:胃、膽、膀胱;足三陰經:脾、肝、腎。是經絡系統(tǒng)的主體,故又稱為正經。命名A臟腑:十二經脈與內部臟腑有特定的聯系,用“屬”、“絡”來概括。B手足:根據十二經脈循行主要經過上肢或下肢,分為“手…

4、…經”“足……經”。C陰陽:臟為陰,腑為陽;內為陰,外為陽。(1)十二經脈的命名:由手足、陰陽、臟腑三部分組成。十二經脈分成手六經和足六經:凡屬六臟循行于肢體內側的經脈為陰經,凡屬六腑循行于肢體外測的經脈為陽經,陰陽各經又劃分為三陰、三陽;各經的命名還包括其所屬臟腑的名稱。(2)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規(guī)律:十二經脈左右對稱地分布于頭面、軀干和四肢,縱貫全身。六條陰經分布于四肢的的內側和胸腹,六條陽經分布于四肢的外側和軀干。陽明經在前手足三陽經四肢外側  少陽經在中頭面軀干  太陽經在后太陰經在前手足三陰經四肢內

5、側 厥陰經在中軀干    少陰經在后(3)十二經脈的循行走向與交接:手三陰從胸走手,手三陽從手走頭,足三陽從頭走足,足三陰從足走腹(胸)。頭胸手足十二經脈銜接規(guī)律是,陰經與陽經(表里經)在手足銜接,陽經與陽經(同名經)在頭面銜接,陰經與陰經在胸部銜接。人體的經絡系統(tǒng)中,以十二正經為主體,這十二正經組成一個環(huán)狀體系,經氣按照肺-大腸—胃—脾—心—小腸—膀胱—腎—心包—三焦—膽—肝—手太陰肺經的順序流轉。(4)十二經脈的表里屬絡關系:十二經脈內屬于臟腑,臟與腑有表里關系,陰經與陽經有表里屬絡關系,即陰經屬臟絡腑,

6、陽經屬腑絡臟。手太陰肺經(里)<——>手陽明大腸經(表) 足陽明胃經(表)<——>足太陰脾經(里) 手少陰心經(里)<——>手太陽小腸經(表) 足太陽膀胱經(表)<——>足少陰腎經(里)手厥陰心包經(里)<——>手少陽三焦(表) 足少陽膽經(表)<——>足厥陰肝經(里)奇經八脈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經不同,不直接隸屬于十二臟腑,也無陰陽表里配偶關系。是別道奇行的八條經脈。八脈中的督脈、任脈、沖脈同起于胞中,皆出于會陰,被稱為一源三歧。督脈、任脈和十二

7、經一樣個有其所屬的腧穴,故與十二經相提并論合稱為十四經。督脈:因其行于背部正中,對全身陽經脈氣有統(tǒng)率、總督作用而得名。任脈:因其行胸腹正中,能總任全身陰經脈氣;又能主胞胎,為人之妊養(yǎng)之本而得名。沖脈:因其脈上至頭,下至足,貫穿全身上下前后,為一身要沖,且能通受十二經氣血而得名。帶脈:因其運行環(huán)身一周,束腰如帶而得名。十二經脈分布(1)手三陰→行上肢內側手三陽→行上肢外側足三陰→行下肢內側足三陽→行下肢外側(2)太陰→前厥陰→中少陰→后陽明→前少陽→中太陽→后(3)十二經脈的走向規(guī)律為“手之三陰從胸走手,手之三

8、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靈樞?逆順肥瘦》)頭胸手足(1)生理功能:經絡的功能活動,稱之為“經氣”。經氣作用包括四個方面:溝通表里上下,聯系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yǎng)臟腑組織;調節(jié)機能平衡;感應傳導作用。(2)闡釋病理:在發(fā)生病變時,經絡就成為傳遞病邪和反映病變的途徑。如心火可循經下移于小腸,而小腸有熱亦可上熏于心。如足厥陰肝經抵小腹,布脅肋,故肝氣郁結,常見兩脅及小腹脹痛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