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讀(新)

《孟子》解讀(新)

ID:45357091

大小:164.50 KB

頁數(shù):42頁

時間:2019-11-12

《孟子》解讀(新)_第1頁
《孟子》解讀(新)_第2頁
《孟子》解讀(新)_第3頁
《孟子》解讀(新)_第4頁
《孟子》解讀(新)_第5頁
資源描述:

《《孟子》解讀(新)》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孟子》導讀孟子思想論性善行止務本論行為論教育論政治人性本善存養(yǎng)善性存理克欲涵養(yǎng)操持自動自發(fā)確立標準環(huán)境移人民貴君輕因先尊賢仁者無敵孟子思想論性善行止務本論行為論教育論政治人性本善存養(yǎng)善性存理克欲涵養(yǎng)操持自動自發(fā)確立標準環(huán)境移人民貴君輕因先尊賢仁者無敵論性善1.人性本善性善說是孟子學說理論的核心,其行為哲學、教育哲學及仁政學說,都是根據(jù)此性善說推衍而來的。孟子的性善說立論于人具有四種善端,這四端有如人的四肢,是生而具有的,不是后天外加的。而這四端也就是不學而能、不慮而知的“良知”“良能”。人之所以不能純?nèi)粸樯疲趸蜃兌鵀閻?,往往是因為后天物欲所蔽或受?/p>

2、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而喪失了本心。因此,孟子以為人必須存養(yǎng)本心,擴充善端,這樣才能挽救人心的陷溺,形成王道的政治。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

3、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公孫丑上(六)》章旨:孟子勉人擴充四端,即足以保四海而王天下。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盡心》上15)章旨:孟子言愛親敬長,乃人之良知良能,勉人加以擴充,而達于天下。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聲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

4、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禮之于賓主也,知之于賢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保ā侗M心》下24)章旨:孟子借性與命之辯,勉人不可以耳、目、口、鼻等嗜欲為滿足,當努力追求仁、義、禮、智的圓滿實踐。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蛟唬骸钥梢詾樯?,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蛟唬骸行陨?,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不微子啟、王子比干?!裨唬骸陨啤粍t彼皆非歟?”古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

5、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对姟吩唬骸焐裘?,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鬃釉唬骸疄榇嗽娬?,其知道乎!故有物必則;民之秉彝也,好是懿德。(《告子》上6)章旨:孟子辟公都子之惑,以為善性是人所固有,仁義禮智,自根于心,求則得之,舍則失之。2.存養(yǎng)善性孟子認為人性有善端,而此善性,需要認真存養(yǎng)才能發(fā)揮功能,成為君子圣賢。自暴自棄的人,乃

6、不知存養(yǎng)。至于存養(yǎng)之道,則要養(yǎng)其大者,不能以小害大,因賤害貴。孟子曰:“牛山之木嘗美矣,以其郊于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故茍得其養(yǎng),無物不長;茍失其養(yǎng),無物

7、不消??鬃釉唬骸賱t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惟心之謂與?”(《告子》上八)章旨:孟子設喻,言人皆有仁義之心;其所以為不善,由于不知操持,不知存養(yǎng),以致放失梏亡其良心。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離婁》上十)章旨:孟子哀痛暴棄仁義者自甘墮落。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十一)

8、章旨:孟子言為學之本,在求其放失的本心。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孟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