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模擬卷(一)文綜政治試題 含解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2019-2020年高考模擬卷(一)文綜政治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5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接受采訪時表示:“網絡購物已經成為必然的潮流,網店的價格比實體店低了很多,實體店經濟注定要被淘汰,就像獅子注定會吃掉綿羊一樣。”“我們雙十一要做100年,還有93年要做,這才剛剛開始?!比绻洕l(fā)展水平用E表示,互聯(lián)網需求用I表示、價格用Pl表示,實體店需求用R表示、價格用P2表示。不考慮其他因素,下列能依次支撐馬云“獅羊論”的是A.①一③一②B.④一①一②C.②一④一③D.②一③一①13.當
2、前我國經濟供需結構嚴重失衡:一方面是傳統(tǒng)產業(yè)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高端產品供給不足。這就需要改變原先依靠從需求側拉動經濟增長的做法,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下列舉措符合這一調控新思路的是①推進簡政放權,激發(fā)市場主體活力②提高出口退稅率.支持企業(yè)擴大出口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者購買力④實施結構性減稅,推動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4.“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與xx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出的“大眾旅游時代”有著某種契合。下列措施有利于推進“大眾旅游時代”到來的有①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②要加大國家對旅游龍頭企業(yè)的支持和參與力度③建立健全職工工資
3、正常增長機制④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使其成為經濟調整的主攻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針對糧食主產區(qū)地力透支、土壤退化等問題,xx年農業(yè)部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在東北某地試行糧豆輪作。然而,目前仍在實行的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使玉米的種植效益明顯高于大豆,農民大多不愿實行糧豆輪作。由此可見①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已不適應當前的市場供求狀況②農民種植意愿調整取決于農產品之間的收益對比③轉變農業(yè)發(fā)展方式必須實行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④只有加強宏觀政策協(xié)調才能達成最佳的政策目標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6.xx年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
4、費的指導意見》,要求到xx年底,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或移動寬帶,地方政府要對基礎電信企業(yè)在融資、用電、選址、征地、小區(qū)進入等各方面給予支持。這表明我國政府①審慎行使權力,完善決策機制②堅持求真務實,提升公共服務水平③調整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④組織經濟建設,縮小城鄉(xiāng)發(fā)展差距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7.xx年3月16日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該部法律被譽為“開門立法”的典范。它歷經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數(shù)次審議,并通過中國人大網向廣大民眾廣泛征求意見,在多次修改后,由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由此可見“開門立法”①體現(xiàn)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宗旨②通過征求意見提高了全
5、國人大的立法效率③使法律得到更多人民群眾的支持,從而提高法律的地位④有利于健全立法機關與人民群眾的溝通機制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政社互動”是指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其內核是村(居)民自治事務,政府行政事務不得隨意下派。在此背景下,貴州省務川仡(ge)佬(lao)族苗族自治縣積極推行“群眾說事”制度,村委根據群眾的意見實施決策方案。“政社互動”和“群眾說事”制度的實施①拓展了農村(社區(qū))基層自治組織的自治權,完善了基層群眾自治制度②促進了基層政權的健全和完善,使政府與基層群眾組織形成協(xié)調的上下級關系③發(fā)揮了村(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體作用,提高
6、了其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④明確了政府與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關系,推進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9.舒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這些常見的德國姓氏在德語里都代表一門手藝:制鞋匠、裁縫、鐵匠、磨坊主、石匠。老師傅帶幾個學徒做手藝曾是德國人的職業(yè)常態(tài),如今工業(yè)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藝人”的基本精神沒有變。人們常常用“嚴謹”“認真”等字眼形容德國人,認為這種性格塑造了德國特色的制造業(yè),其實德國人也在進行“德國制造”的過程中被重塑。可見①中德兩國的傳統(tǒng)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②精良的德國制造取決于嚴謹認真的德國文化③德國姓氏文化中包含著傳承至今的精神基因
7、④工匠精神影響著德國人的實踐活動和思維方式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20.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離不開計時,而要做到準確方便計時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到“立桿測影,劃分一日”,從“滴漏計時”到機械鐘,從石英鐘到原子鐘……人類對時間計量技術和方法的探索歷程表明①人類認識的無限性決定了人能夠獲得全部真理②真理的發(fā)展是一個超越自身而不斷完善的過程③人類認識的反復性決定了真理探索的過程性④主客觀條件的限制表明了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A.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