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附子補陽湯治療脾腎陽虛證

淺議附子補陽湯治療脾腎陽虛證

ID:46740794

大?。?0.00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9-11-27

淺議附子補陽湯治療脾腎陽虛證_第1頁
淺議附子補陽湯治療脾腎陽虛證_第2頁
淺議附子補陽湯治療脾腎陽虛證_第3頁
淺議附子補陽湯治療脾腎陽虛證_第4頁
資源描述:

《淺議附子補陽湯治療脾腎陽虛證》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淺議附子補陽湯治療脾腎陽虛證摘要:根據(jù)脾具有運化、升清,腎具有藏精?主水液的生理功能;脾與腎有后天和先天的關(guān)系;脾陽虛、腎陽虛的發(fā)病機理和它們各自臨床癥狀;脾腎陽虛所導(dǎo)致的腰冷酸痛,畏寒肢冷,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不利,或完谷不化,肢倦乏力,內(nèi)臟下垂、脫肛或陽痿、清精、早泄、苔白不渴、脈沉等臨床癥狀;以及附子補陽湯的組方,主治病癥和合理配伍應(yīng)用,揭示附子補陽湯是治療脾、腎陽虛證的主要方藥。關(guān)鍵詞:附子補陽湯;治療;脾腎陽虛癥【中圖分類號】R259.812【文獻標(biāo)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7-0080-011脾腎陽虛的病

2、機及常見癥狀1.1脾陽虛: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運化、升清、主統(tǒng)血。脾的運化功能是以脾的陽氣為主,故脾的運化功能障礙,也主要是由于脾的陽氣虛損,失于升,失于運化所致。脾的陽氣失調(diào),多為脾的陽氣虛損,健運無權(quán),氣血生化無源或為水濕內(nèi)生,損及腎陽,而致脾腎陽虛;脾之陽氣不足,升舉無力,中氣下陷,而致內(nèi)陷下脫。故脾的陽氣失調(diào)主要表現(xiàn)在脾氣虛損,脾陽虛衰及水濕中阻等。脾氣虛損,即中氣不足多由飲食所傷,脾失健運或因稟賦素虛,或之病耗傷,或勞倦過度損傷所致。脾陽虛衰,多由脾氣虛損發(fā)展而來,亦可由于命門火衰,脾失溫煦所致。脾陽虛則寒從中生,可見脫腹冷痛,下利冷谷,五

3、更泄瀉等虛寒征象。脾陽虛,則溫化水濕無權(quán),水濕內(nèi)聚,或生痰成飲,或水冷肌勝為腫。脾陽虛,運化水濕能力下降,又易于感受外濕,內(nèi)外合邪。交阻中焦,形成虛實挾雜之證。故脾陽虛常見癥狀:腹?jié)M作脹或疼痛、食少、便澹、肢倦乏力、內(nèi)臟下垂、脫肛等。1.2腎陽虛:腎為“先天之本”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和主水液。腎的陰陽氣血失調(diào),必然會影響此功能。腎陽即真陽;又稱元陽,亦即命門之火。腎陽不足,實際上是命門火衰。多由心脾陽虛及腎,損耗腎陽所致。陽虛則陰寒內(nèi)生,因而有明顯的寒象。主要表現(xiàn)在生殖機能的減退或水液代謝機能的減退,即見陽痿、精冷不育或水腫等病理表現(xiàn)。陽虛火衰,無

4、以溫煦脾陽,脾腎陽虛,則運化功能失職,可見下利清谷,五更泄瀉等病理表現(xiàn)。故腎陽虛常見癥狀:陽痿、滑精。早泄、腰冷酸痛、下肢萎軟,小便不利、尿閉,水腫等。2脾與腎的關(guān)系脾與腎在生理上是后天與先天的關(guān)系,它們是相互資助,相互促進。在病理上亦常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因為脾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之健運,化生精微,需借助于腎陽的溫煦,故有“脾陽根于腎陽”之說。腎中精氣亦有賴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養(yǎng),才能不斷充盈和成熟。因此如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則可見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水腫等癥。若脾陽久虛,進而可損及腎陽,而成脾腎陽虛之病征。3脾腎陽虛的癥狀腰

5、冷酸痛,畏寒肢冷、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腰痛下利,或完谷不化,肢倦乏力,內(nèi)臟下垂、脫肛、或陽痿、清精、早泄,苔白不渴、脈沉。4治療方藥4.1附子補陽湯:附子10g、菟絲子10g、茍杞10g、補骨脂12,熟地20g、云苓12g、淮山藥12,北英12g、升麻6go4.2主治:脾腎陽虛證4.3方解:本方為治療脾腎陽虛,水氣內(nèi)停,命門火衰,升陽舉陷的主要方劑。水之所制在脾,水之所主在腎。脾陽虛、則濕積而為水;腎陽虛、則聚水而從其類。水濕聚而不化,溢于肌膚,則四肢沉重疼痛,甚則水腫;水濕下注,則腹瀉便澹;聚而不行,則小便不利。脾陽虛,則運化無力,脾主四肢、肌

6、肉;脾虛則四肢、肌肉承受水谷精微無由,故見肢軟體卷,神疲乏力。脾虛則中氣亦虛,攝納不力,升舉無能,故有內(nèi)臟下垂、脫肛等癥。腎陽不足,亦即命門之火不足,故有腰冷酸痛,畏寒肢冷等癥。元陽不足先天稟衰,所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為脾虛寒,故:陽痿、滑精、早泄等之證,故方中在培補腎陽中配伍滋陽填精之品,方可具有培補元陽之效。治以助陽健脾,行氣利水之法。脾陽氣勝,水氣消;腎陽得火,寒自除,諸癥自愈。方中君以附子之大辛大熱,溫腎暖土,以助陽氣,臣以茯苓之甘淡滲利,健脾滲濕,以利水邪;佐熟地、菟絲子、山藥、枸杞、補骨脂,均為滋陰益陽益腎,養(yǎng)肝補脾而設(shè),黃竄以益氣健

7、脾;使以升麻升舉下陷清陽,一是補氣健脾以治氣虛為本,一是升提下陷陽氣,則升舉有力,凡下脫、下垂諸癥可自復(fù)其位。諸藥相伍,溫中有散,利中有化,脾腎雙補、故為脾腎陽虛之有效之劑。

當(dāng)前文檔最多預(yù)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dāng)前文檔最多預(yù)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xué)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yù)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zé)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biāo)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luò)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