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_風骨》新釋及分析

《文心雕龍_風骨》新釋及分析

ID:47255001

大小:24.50 KB

頁數(shù):8頁

時間:2019-08-31

《文心雕龍_風骨》新釋及分析_第1頁
《文心雕龍_風骨》新釋及分析_第2頁
《文心雕龍_風骨》新釋及分析_第3頁
《文心雕龍_風骨》新釋及分析_第4頁
《文心雕龍_風骨》新釋及分析_第5頁
資源描述:

《《文心雕龍_風骨》新釋及分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文心雕龍?風骨》新釋及分析“風骨”是中國文論中一個非常成熟的詩學范疇,劉勰《文心雕龍》的《風骨》篇最早從文學批評的角度對“風骨”做了闡釋。歷來對《文心雕龍?風骨》的解釋豐富多樣而又莫衷一是,又有研究者對不同的解釋進行分類評述,形成解釋的解釋。本文立足元典,首先從語義上解讀《風骨》,試圖接近風骨的本初意義;其次結合具體的文學作品以及中國文化傳統(tǒng)來探討風骨所具有的深厚內涵;最后探討“風骨”之包容的語義所拓展形成的藝術范疇。一、《風骨》的多種解讀《風骨》是《文心雕龍》中十分重要的篇目,然由于其涵義的豐富性與模糊性,研究者對之解釋歧異甚多

2、。各種不同的解讀有意義交叉之處,亦有一定的理解差異。他們或從“風”與“骨”各自的含義出發(fā)進行闡述,或從整體上論述“風骨”,這里形成一個巨大的闡釋場域。第一類解釋將“風”“骨”分屬不同的意義,將“風”解釋為“文意”、“內容”,將“骨”解釋為“文辭”、“用辭”。黃侃先生在《文心雕龍札記》中說:“風即文意,骨即文辭。”他認為“風”是屬于文意范疇的事,“骨”是屬于文辭范疇的事,他重視從作品的文辭結構方面來理解風骨。周振甫先生持類似觀點,認為“風”是感動人的力量,是符合志氣的,跟內容有關;“骨”是對構辭的要求,用辭極精練才有骨。另有幾家認為“

3、風”為“情志”,“骨”為“事義”o廖仲安、劉國盈等先生持“情志事義”說,他們認為“風”就是“情志”,“骨”是“事義”,前者“是作家發(fā)自內心的、集中充沛的、合乎儒家道德規(guī)范的情感和意志在文章中的表現(xiàn)”。后者“就是表現(xiàn)文章主題思想的一切材料觀點邏輯的內容?!眲⒂罎壬鷮ⅰ帮L一情”、“骨一事”相互關聯(lián),認為“風”是“文之情思”,“骨”是“喻文之事義”;前者發(fā)于作者之心,運事義以成篇章;后者建立篇章而表情思。羅宗強先生也指出,“風”為“感情之力”,“骨”為“事義之力”,“感情之力借其強烈濃郁、借其流動與氣概動人。事義之力,借其結構謹嚴之文辭

4、,借其邏輯力量動人。風骨合而論之,乃是提倡一種內在力量的美?!弊诎兹A先生從美學的角度來闡釋“風骨”,強調其藝術性;從根本上,他認為“骨”與文辭相關,“風”與情感相關。宗白華指出,“骨”是和詞有關聯(lián)的,它是一個詞藻(鋪辭)的問題?!?結言端直',就是一句話要明白正確,不是歪曲,不是詭辯。這種正確的表達,就產生了文骨?!?風'可以動人,'風'是從情感中來的。中國古典美學理論既重視思想表現(xiàn)為'骨',又重視情感表現(xiàn)為'風'。一篇有風有骨的文章就是好文章。”他將“風”與“骨”類比于歌唱藝術中所講究的“咬字引腔”O(jiān)咬字即“骨”,即結字端直,引

5、腔即“風”,即意氣駿爽,動人情感。第二類則從整體上把握“風骨”,認為“風骨”是一種美學風格。羅根澤先生從用字用辭的角度解釋道:“風骨為文字以內的風格?!蓖踹\熙先生說:“風是指文章中思想感情表現(xiàn)得鮮明爽朗,骨是指作品的語言質樸而勁健有力,風骨合起來,是指作品具有明朗剛健的藝術風格?!闭层X先生說:“'風骨'是剛的風格,就是鮮明生動、雄健有力的風格。”他認為劉勰講風骨,不是專從“用筆”的形式方面下功夫,而是要“嚴此骨硬”、“結言端直”,這還得從內容方面下手,從而達到風格上的剛健。郭紹虞先生提出:“風謂風采,骨謂骨相,一虛一實,組合成詞;'

6、風骨'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體?!彼麄儗ⅰ帮L”與“骨”合于一處,以作品全局的眼光來解釋“風骨”,傾向于將之解釋為一種整體的風格特征。以上每種觀點都有自身的合理性,各觀點之間卻又難以形成普遍共識。綜合以上多種解釋,我們仿佛陷入了一個闡釋的泥淖之中,掙扎著卻難以掙脫?!讹L骨》篇在《文心雕龍》的整個體制中被歸入創(chuàng)作論的范疇,是一篇以理論探討為主的文章;而諸家的解釋多從嚴格的語義角度欲給之一種確切的義界,導致眾說紛紜、各執(zhí)一詞的局面。人們似乎已經習慣對古代的作品和文論加以嚴密的字義考證,進而給予確定的意思;然而許多作品,特別是理論性的著作由

7、于其豐富的意義,已經無法被拘囿于固定的字義中,它們必須要有一個可想象的闡釋空間。于是,我們一方面需要回到《文心雕龍?風骨》篇,從本原上踏實地理解“風骨”;另一方面更需要一種寬泛的視野,摒棄僵化的字義限定,從而拓展理解的深度與廣度。二、“風”、“骨”的語義還原《風骨》開篇道:“《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边@說明了劉勰所說“風”的概念首先源自《毛詩序》的“詩之六義”說。詩大序曰:“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睂Υ耍X鐘書先生也有所闡述:“言

8、其作用,'風'者,風諫也,風教也。言其本源,'風'者,土風也,風謠也,今語所謂地方民歌也。言其體制,風詠也,風誦也,系乎喉舌唇吻,今語所謂口頭歌唱文學也……'風'之一字而于《詩》之淵源體用包舉囊括。風”不是一個簡單的意思,它本身構成豐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