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線近場測量的綜述

天線近場測量的綜述

ID:47645250

大?。?22.50 KB

頁數:10頁

時間:2020-01-31

天線近場測量的綜述_第1頁
天線近場測量的綜述_第2頁
天線近場測量的綜述_第3頁
天線近場測量的綜述_第4頁
天線近場測量的綜述_第5頁
資源描述:

《天線近場測量的綜述》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word格式,內部☆天線近場測量的綜述AnOutIineofNearFieldAntennaMeasurement一引言天線工程一問世.天線測量就是人們一直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方法的精確與否直接關系到與之配套系統(tǒng)的實用與否。隨著通訊設備不斷更新,對天線的要求愈來愈高,常規(guī)遠場測量天線的方法由于實施中存在著許多困難,有時甚至無能為力,于是人們就渴望通過測量天線的源場而計算出其輻射場的方法。然而由于探頭不夠理想和計算公式的過多近似,致使這種方法未能賦于實用。為了減小探頭與被測天線間的相互影響,Bar

2、rett等人在50年代采用了離開天線口面幾個波長來測量其波前的幅相特性,實驗結果令人大為振奮,由此掀開了近場測量研究的序幕,這一技術的出現,解決了天線工程急待解決而未能解決的許多問題,從而使天線測量手段以新的面目出現在世人的面前。四十多年過去了,近場測量技術已由理論研究進入了應用研究階段,并由頻域延拓到了時域,它不僅能夠測量天線的輻射特性,而且能夠診斷天線口徑分布,為設計提供可靠、準確設計依據;與此同時,人們利用它進行了目標散射特性的研究,即隱身技術和反隱身技術的研究,從而使該技術的研究有了新的研

3、究手段,進而使此項研究進入了用近場測量的方法對目標成像技術的探索階段。二、近場測量技術發(fā)展的過程近場測量的技術研究從五十年代發(fā)展至今,其研究方向大致經歷四個階段,如表1所示。表1近場測量技術所經歷的時間時間研究方向1950-1961無探頭修正的實驗探索階段1961-1965探頭修正理論的研究階段1965-1975實驗驗證探頭修正理論階段1975-至今技術推廣階段,專業(yè).專注..word格式,各個時期的研究內容可概述為以下幾個方面1.理論研究在Barrett等人的實驗之后,Richnlond等人用空

4、氣和介質填充的開口波導分別測量了微波天線的近場,并把由近場測量所計算得到的方向圖與直接遠場法測得的結果相比較,其方向圖在主瓣和第一副瓣吻合較好,遠副瓣和遠場法相差較大。于是人們就分析其原因,最終歸結為探頭是非理想起點源所致,因此,出現了各種方法的探頭修正理論。直到1963年Karns等人提出了平面波分析理論才從理論上嚴格地解決了非點源探頭修正的問題。與此同時,Paris和Leach等人用羅侖茲互易定理也推出了含有探頭修正的平面波與柱面波展開表達式[1,2]。Joy等人也給出了含有探頭修正下的球面波

5、展開式及其應用[3]。至此,頻域近場測量模式展開理論已完全成熟,因此研究者的目光投向了應用領域。在隨后的十年里,美國標準局(NBS)等研究機構進行大量的實驗證明此方法的準確性[4],其中取樣間隔、探頭型式的選擇以及誤差分析是研究者們關心的熱門問題。2.取樣間隔及取樣間距由于模式展開理論是建立在付里葉變換的基礎上,根據付里葉變換中抽樣定理[5],對帶寬有限的函數。用求和代替積分,用增量代替積分元不引人計算誤差,而平面、柱面、球面的模式展開式對輻射場而言都是帶寬有限的函數,忽略探頭與被測天線間的電抗耦

6、合(取樣間距選取的準則),取樣間隔與取樣間距按表2所示的準則進行選取(參看圖1坐標系)。表2取樣間隔與取樣問距的準則掃描方式取樣時間平面柱面球面極平面表中:—工作波長;d—探頭距被測天線口徑面的距離;—完全包圍教測天線最小柱面或球面的半徑;—極平面取樣的最大圓半徑.,專業(yè).專注..word格式,如果d變小,則取樣間隔可按下式計算[6](1)若,則取樣間距應取為小于,這時可用有限頻譜法[7]修正感應場對測量數據的影響.取樣面尺寸與被測天線的口徑面大小有關。對于一維平面掃描的情況,取樣面的尺寸與口徑面

7、尺寸有如下關系,參看圖2。(2)只要選定,可由測量精度求得[5],則是確定的。通常工程上要求和幅度方向圖副瓣電平測量誤差≤0.5dB,在此條件下,取樣面的尺寸可按下式選取(),專業(yè).專注..word格式,圖1表2所用的坐標系圖2一維平面掃描取樣面與被測天線口面尺寸的幾何關系,專業(yè).專注..word格式,(3)式中,為低于取樣面中心場強40dB處的位置坐標,其它情況依次類推。3.探頭型式的選擇無論是采用何種掃描形式,測量常規(guī)非掃描天線方向圖,都希望探頭的極化純度高、弱方向性且前向無零點。滿足這幾個條

8、件的理想探頭為偶極子和開口波導[9]。由于測試系統(tǒng)動態(tài)范圍限制,因此用這種探頭測量低副瓣天線會引入較大的測量誤差。所以Grimm等人[10]提出了用“零探頭”的方法進行測量,Hannssen等人[11]用此方法對副瓣為-49dB的天線進行了測量,并與直接遠場法測量結果進行了比較,其結論是“零探頭”的測量結果更接近于理論值。4.誤差分析,專業(yè).專注..word格式,近場測量系統(tǒng)是個復雜的系統(tǒng),對天線測量有影響的誤差源有18項之多,按其產生的原因可分為四個方面:·理論計算式及數值計算所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