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巧用“自食其果”的自然懲罰法.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巧用“自食其果”的自然懲罰法?自然懲罰法,是從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理論中延伸出來的一種教育方法。其基本含義是:當(dāng)孩子犯了錯誤時,不要急于進行嚴(yán)厲批評和訓(xùn)斥,而是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過失或者錯誤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時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懲罰,從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覺彌補過失,糾正錯誤。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到,小孩打碎了窗戶玻璃后,家長不要急于把窗戶修好,而是要讓他凍上幾天,使他在受凍的過程中認(rèn)識到自己的錯誤,下次則會多加小心。???家庭教育中能夠用到自然懲罰法的情境很多,以下列舉幾個典型的情境,這些都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的情況,希望這些經(jīng)驗讓
2、大家有所啟發(fā)。???情景一:拒絕吃飯時???哄孩子吃飯是令很多家長特別頭疼的一個問題,而運用自然懲罰法就是一條操作簡單、見效快的對策。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玩心越來越重,對于吃飯這個“任務(wù)”,常常敷衍了事。吃飯的過程簡直就是大人跟孩子“斗智斗勇”的過程。不少家庭吃飯的時候常常出現(xiàn)這種情景:大人在后面追,小孩在前面跑,儼然吃飯成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大人心力交瘁,小孩也痛苦不堪。其實如果將自然懲罰法運用得當(dāng),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折,就可以讓孩子乖乖吃飯。???具體應(yīng)該如何操作呢?首先要跟孩子“約法三章”:如果這一頓不按時吃的話,就要等下一個飯點了;其次,在兩餐之間,不允許吃任何零食,
3、即使再餓,也要忍著。告訴他這些話的時候,要嚴(yán)肅認(rèn)真,給他充分選擇的權(quán)利,并不是威脅和恐嚇。如果他能夠預(yù)見此刻不吃飯的后果,可能馬上就會乖乖吃飯;如果他還是選擇不吃,這個時候自然懲罰法就要派上用場了。家長要做的,不是擔(dān)心孩子因為一頓飯不吃就餓壞了身體,而是要把家里所有食物都藏起來,讓孩子接觸不到或者吃不著。孩子的精力消耗較快,他感覺到餓時可能會自己翻找能吃的東西;還可能求助于大人,讓他補充點能量;一些愛哭的孩子,甚至可能以哭為武器抗議。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能心軟,必須堅持到下一個飯點再給孩子吃食。一定要讓他嘗到饑餓的滋味,更重要的是讓他意識到準(zhǔn)時吃飯的重要性。這樣,孩子吃下一餐的時
4、候,應(yīng)該會吃得異常香甜,而且也特別珍惜他經(jīng)過“漫長等待”而獲得的糧食。這種自然懲罰的方法雖然會讓孩子餓一兩頓,但也正是饑餓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提醒自己以后盡量少犯這種錯誤。???情境二:亂扔玩具時???很多小朋友,特別是男孩子,都有亂扔玩具的壞習(xí)慣。有時候他們想要玩某個玩具,就翻箱倒柜地到處找,把家里翻個底朝天;有時候家里來了小伙伴,由于好表現(xiàn)的個性,他們也要把家里的玩具一一拿出來“顯擺顯擺”。這樣一來,他們的玩具常常散落在家里的各個角落,最后不得不由大人幫他們收拾。如果不及時糾正這一壞習(xí)慣,可能會導(dǎo)致兩個不良后果:一是孩子整理歸納的能力會比較差;二是他會過分依賴大人,缺乏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責(zé)任意識。???孩子亂扔玩具,家長們或者大聲呵斥,迫使他們收好,或者苦口婆心,好語相勸。這兩種做法可能也會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難以讓孩子養(yǎng)成穩(wěn)定的整理習(xí)慣。而且家長每次都要強調(diào)一遍說過的話,時間越長勸導(dǎo)效果越差。而自然懲罰法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夠讓孩子從他自身行為導(dǎo)致的后果中意識到自身的錯誤。因此,家長不妨換這樣一種教育思路:孩子的玩具,就由他自己管理,損壞或者丟失,后果都讓他來承擔(dān)。不要過多地給孩子買玩具,要控制好一個度。比如控制他每個月的“玩具消費”,然后再告訴孩子:在未來的一個月里,你就只能玩現(xiàn)有的玩具了。損壞或者丟失了玩具都是你自己的錯,所以每次玩過玩
6、具后,都要及時整理好,這樣可以保證玩具能玩得更長久。接下來,家長只要做到言出必行即可。當(dāng)孩子因為疏于整理或者粗心大意,把玩具弄壞或者弄丟時,善意提醒一下你們之前的約定吧,但千萬別因他的任性哭鬧或者軟磨硬泡而妥協(xié)。慢慢地,孩子不僅會異常愛惜玩具,也會漸漸懂得。玩具及時歸位了,使用壽命也延長了。最重要的,是使孩子更有主人翁意識和責(zé)任感。孩子從丟玩具的教訓(xùn)中學(xué)會了珍惜、愛護、整理玩具。這種自然懲罰法比一次次的訓(xùn)斥和警告效果會好很多一訓(xùn)斥只會讓他產(chǎn)生逆反心理,即使迫于家長的權(quán)威收拾起來,也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不利于真正培養(yǎng)良好的習(xí)慣。???情境三:不愿分享時???我們也可以嘗試用自然懲
7、罰法讓孩子學(xué)會一些人際交往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孩子是“小氣鬼”,不愿意與其他孩子分享玩具,不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不和其他小朋友交談,這往往讓家長感到十分難堪。這個時候如果一味地指責(zé),或者強迫孩子跟其他小朋友分享,可能不會取得特別好的效果。因為這是孩子的自我意識特別強烈的時期,有了“我”和“你”的概念,他非常在意“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并以此來保護自己的權(quán)利。盡管他們所謂的權(quán)利只是一個玩具,一種食物或一個擁抱的歸屬。???其實換一種處理思路,問題可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