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藤鐵礦區(qū)Ⅱ號礦體地質特征及其成礦規(guī)律.pdf》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礦業(yè)工程第9卷第4期20MiningEngineering2011年8月藤鐵礦區(qū)Ⅱ號礦體地質特征及其成礦規(guī)律陳植文(廣東省地質局七一九地質大隊,廣東廣州5260OO)摘要:通過對廣東懷集藤鐵鐵礦區(qū)Ⅱ號礦體地質特征的描述,論述了矽卡巖型鐵礦與燕山期花崗巖的關系;分析認為賦礦層位為泥盆紀大理巖與花崗巖接觸帶,指出了矽卡巖型鐵礦的找礦方向為燕山期花崗巖環(huán)抱的泥盆紀大理巖舌狀殘留體的前部及根部。關鍵詞:藤鐵礦區(qū);U號礦體;矽卡巖型鐵礦;地質特征;成礦規(guī)律中圖分類號:P618.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550(2011)04—0020—03砂巖夾薄層
2、鈣硅酸鹽巖;泥盆系包括郁江組(Dzl概述y)和東崗嶺組(Dd);郁江組巖性為粉紅色、土廣東懷集地區(qū)是粵西重要的鐵銅錫多金屬成礦黃色的淺變質雜砂巖。區(qū),據(jù)資料顯示,僅鐵礦一項目前已查明的礦產地東崗嶺組地層整合于郁江組之上,為一套淺海超過42處,控制的資源儲量達4.6億t。其中藤鐵相碳酸鹽建造,巖性為不等粒的大理巖。巖石性鐵礦是20世紀6O年代,經廣東省地質局760地質脆,裂隙較為發(fā)育,溶蝕現(xiàn)象明顯。東崗嶺組地層大隊詳查的中型礦山,是該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多金屬在礦區(qū)9線以北呈現(xiàn)一個向西傾伏的隱伏的背斜,成礦,它由大小不等的8個礦體組成。其中Ⅱ號礦其軸線走向40。
3、~6O。,與區(qū)域上整個地層的走向基體2008年經廣東省地質局七一九地質大隊補充勘本一致,其軸部被燕山期花崗巖侵入吞蝕而呈殘留查證實,是隱伏于最低侵蝕基準面下高品位磁鐵礦體。殘留體三面為花崗巖環(huán)抱,在平面上呈向南伸體。出的巖舌;在剖面上呈上大下小的碗狀或齒狀“根通過對藤鐵礦區(qū)Ⅱ號礦體的描述,總結其成礦入巖體”。規(guī)律,期望為今后類似礦區(qū)的攻深找盲提供參考。第四系為河流相的洪(沖)積層或山前堆積,僅在礦區(qū)的低洼處不整合于東崗嶺組之上,使東崗2成礦地質背景嶺組地層呈隱伏狀態(tài)(見圖1)。藤鐵礦區(qū)位于受東西向和北北東向構造復合控制的連陽巖體南緣魚鹿巖枝東接觸帶上,處
4、于華南褶皺系桂東一粵西加里東隆起與湘一粵海西一印支凹陷的交接部位,為北東一南西向的郴(州)一懷(集)斷裂和與之同向的四會一吳川斷裂所挾持。由于多次構造運動的影響,區(qū)內地層復雜,構造發(fā)育,巖漿活動頻繁,內生礦產豐富。2.1地層藤鐵礦區(qū)屬青梅頂復式背斜之大霧山向斜北西翼,區(qū)內出露的地層包括寒武系(∈b)、泥盆系和第四系(Q)。寒武系總體為一傾向北西的單斜,巖性為變質收稿口期:20110218作者簡介:陳植文(1969一),男(漢族),廣東德慶人,廣東省地圖1藤鐵Ⅱ號礦體地質簡圖質局七一九地質大隊工程師,長期從事區(qū)域地質及礦產地質勘查。2011年第4期陳植文藤
5、鐵礦區(qū)Ⅱ號礦體地質特征及其成礦規(guī)律212.2構造多,尤以鐵、銅、鉛、鋅、錫、鉍最為出色。這些區(qū)內構造具有多期性和繼承性的特點,出現(xiàn)加礦區(qū)(點)無一例外地集中于連陽巖體與泥盆系東里東、海西一印支、燕山期褶皺和呈北東、北北崗嶺組灰?guī)r或寒武系不純灰?guī)r的接觸帶上或其附東、北西及南北向分布的斷層,其中以逆斷層居近。多,但對Ⅱ號礦體總體影響不大。3礦體地質特征2.3巖漿熱液區(qū)域上的巖漿巖有大涌頂巖體和連陽巖體。其3.1礦體規(guī)模、形態(tài)及產狀中連陽巖體魚鹿巖枝分布于區(qū)內西部和西南部,占Ⅱ號礦體分布在礦區(qū)北段9~25線之間,埋深礦區(qū)總面積的679/6。巖性由中心到邊緣依次
6、為中87~3121TI,上端賦存標高為120~215m,下端為粒斑狀角閃石黑云母花崗巖一中粒斑狀角閃石花崗一18~180m,其總體產狀與圍巖接觸帶基本一巖一細?;◢弾r一中細粒斑狀花崗巖。巖石經同位致:走向4O。,傾向北西,傾角為3O?!?5。。礦體素Rb—Sr法測試為148Ma,為燕山晚期的產物。長380m,最大延伸275m,最小70m,平均延伸2.4礦產分布192m;礦體厚度最大72.551TI,最小厚度1.08m,強烈的巖漿活動加上區(qū)內存在富含碳酸鹽巖的平均厚度23.07m(見圖2)。地層和后期構造作用,使該區(qū)礦產豐富,品種繁圖2藤鐵鐵礦區(qū)15勘探線
7、剖面圖Ⅱ號礦體形態(tài)比較復雜,在平面上呈向南伸出控制。礦體南高北低,南薄北厚;沿傾向則上薄下的舌狀;橫剖面上呈上小下大的襄狀或上大下小的厚或中間厚上下薄,甚至往下有急劇尖滅的特點。辣椒狀;縱剖面上呈中間大,兩頭細并略向上翹起3.2礦石質量的藕狀、透鏡狀、扁豆狀,賦存于次一級背斜西翼——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Ⅱ號礦體的礦石礦和花崗巖內彎凹陷部位外側的東崗嶺組白云質大理物主要為磁和硼鎂鐵礦;其次為黃銅礦、閃鋅礦、巖與花崗巖外接觸帶上,受巖體內彎凹陷和接觸帶輝鉍礦和錫石。脈石礦物主要為粒硅鎂石、透輝22礦業(yè)工程第9卷第4期石、透閃石、綠簾石、石榴石和金云母等。其中
8、磁部為大理巖,最多4層,一般一層,多見于13~鐵礦一般為他形、半自形粒狀集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