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翔《陋室銘》2.ppt

李世翔《陋室銘》2.ppt

ID:53772202

大小:136.50 KB

頁數(shù):22頁

時間:2020-04-26

李世翔《陋室銘》2.ppt_第1頁
李世翔《陋室銘》2.ppt_第2頁
李世翔《陋室銘》2.ppt_第3頁
李世翔《陋室銘》2.ppt_第4頁
李世翔《陋室銘》2.ppt_第5頁
資源描述:

《李世翔《陋室銘》2.ppt》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陋室銘唐·劉禹錫李世翔預習檢測1、背誦課文2、說一說你對“銘”和“對偶”的理解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對偶,即用兩個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等、意義對稱的詞組或句子來表達相反、相似或相關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學習目標能夠正確地誦讀課文。通過學習,積累常見的文言詞匯,通順地翻譯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名、靈、馨青、丁、琴經(jīng)、形、亭韻母:in/ing押韻,使文章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mínglíngxīnqīngdīngqínjīngxíngtíng美文,從朗讀開始美文,從理解進入借助注釋、工具

2、書翻譯文章重要字詞的含義要解釋準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何陋之有?”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重要字詞在乎、在于。出名,名詞作動詞。有靈驗,名詞作動詞。斯,這,指示代詞。是,判斷動詞。惟,只。德馨,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重要字詞蔓延,長上。方位名詞用作動詞。這里是“映入”的意思。即大儒,指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原指沒有官職的人,這里指沒有學問

3、的人??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重要字詞調,彈奏。素琴,不加裝飾的琴。泛指佛經(jīng)。絲竹,“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泛指音樂。亂:擾亂重要字詞無案牘之勞形:勞,使……勞累。使動用法。案牘:官府的公文。重點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所簡陋的房子,只是(住這個房子的)我品德高尚(就不覺得房子簡陋了)。何陋之有?“何陋之有”為倒裝句,正常的語序為“有何陋”,為反問句,意思是沒有什么簡陋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

4、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翻譯課文1、理清作者的思路,劃分文章的層次。2.文中,山、水、和陋室有什么關系呢?3、文章是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作者“惟吾德馨”的?4.文章以孔子的話結尾,用意何在?5、“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中,上和入有什么好處?6、結合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借"陋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合作探究1、作者的思路,文章的層次設喻引題描寫陋室反問點題以山水作類比,引出陋室。有仙人的山、有龍的水就像有了“我”的陋室一樣,山因為仙人有名氣,水因為龍有靈氣,簡陋的房子有了我這樣品德高尚的人就變得不簡陋了。作者寫陋室其實是為了寫自己“德馨”。2、文中,山、水、和陋室有什么關系呢?3、文

5、章是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作者“惟吾德馨”的?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疤凵想A綠,草色入簾青”。室中之景:環(huán)境清幽室中之人:交往不俗室中之事:生活情趣高雅點睛之筆,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呼應表達了作者的情感。4.文章以孔子的話結尾,用意何在?“上”和“入”兩個動詞,生動傳神,化靜為動,使景物有了生機,流露了作者的喜愛之情。5、“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中,上和入有什么妙處?寫作背景劉禹錫,字夢得,貞元九年進士,唐代詩人,哲學家。我們學過他的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后的中唐時期,他關心社會現(xiàn)實,憂慮國計民生

6、。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為安徽和州通判。按當時規(guī)定,他應住衙門里的三間屋子??墒呛椭葜h見他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一文。表達了不慕榮利,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6、作者借陋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了劉禹錫的陋室,理解感悟了他在困境中堅守自我的高貴品行,品味賞析了他精巧高妙的藝術手法。同時,也積累了一些文言詞匯??偨Y達標測評完成練習冊“感知探究”和“背誦積累”部分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