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南京牛首山文化調(diào)研報告》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南京牛首山文化調(diào)研報告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開發(fā)品類目錄25一地理位置3二自然資源3三歷史沿革4四人文景觀5弘覺寺塔6鄭和墓8南唐二陵10抗金故壘12五自然景觀13?祖堂山13六北部景區(qū)14七保護規(guī)劃15八公共墓園16九春牛首秋棲霞16十佛教牛頭禪的發(fā)源地17十一佛頂圣境在佛頂宮18地下藏著世界舍利博物館19十二節(jié)語19十三定位2025一地理位置牛首山,位于中國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境內(nèi),屬于寧鎮(zhèn)丘陵西段南支,主峰海拔242.9米,因山頂南北雙峰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覽古》:“遙望兩峰爭高,如牛角然”),又名天闕山。自南朝起,牛首山一帶佛
2、教鼎盛,是佛教牛頭禪發(fā)祥地,有宏覺寺和始建于唐朝的宏覺寺塔。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岳飛在牛首山、韓府山一帶大敗金兀術,抗金故壘至今猶存。牛首山南麓還有明三寶太監(jiān)鄭和墓。牛首山北連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周圍有感應泉、虎跑泉、白龜池、兜率巖、文殊洞、辟支洞、含虛閣、地涌泉、飲馬池等自然景觀,及宏覺寺、弘覺寺塔、鄭和墓和抗金故壘等人文景觀。牛首山昔日盛產(chǎn)松、竹、茶、蘭。其茶,香色俱佳,名天闕茶。其蘭,一莖十數(shù)花(蕙蘭),葉少而闊,色碧香馥。其桃李爛若云霞,加之漫坡杜鵑、山茶,風景宜人,每歲屆春金陵百姓傾城出游,故有“春
3、牛首”之稱。清乾隆年間“牛首煙嵐”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二自然資源25牛首山山脈,屬寧、鎮(zhèn)山脈西段三個中的南分支,屬沿江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山體多為三迭系黃馬青組砂巖。牛首山地區(qū)共有高等植物618種(含種下等級),隸屬136科399屬,其中蕨類植物10科12屬15種,裸子植物6科14屬18種,被子植物120科373屬585種,雙子葉植物101科309屬499種,單子葉植物19科64屬86種。按植物性狀統(tǒng)計,木本維管束植物有238種,草本植物有300種,藤本植物有80種。牛首山地區(qū)蕨類植物有10科12屬15種。在種的分布上,
4、以北溫帶分布、泛熱帶分布為主,說明牛首山地區(qū)蕨類植物具有熱帶向亞熱帶、溫帶過渡的性質(zhì)。牛首山地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科的組成:牛首山地區(qū)共有種子植物126科,其中裸子植物6科,被子植物120科。含20個以上屬的大科有3個。具首位的為菊科,有30屬40種;其次為禾本科,有29屬37種,豆科有26屬39種。牛首山地區(qū)種子植物區(qū)系屬的組成:牛首山地區(qū)共有種子植物387屬。從屬的數(shù)量來看,北溫帶分布類型和泛熱帶分布類型并列第一,均為70屬,世界分布46屬,居第三位,東亞分布38屬,居第四位,舊世界溫帶分布30屬,居第五位。屬于熱帶范疇
5、的有109屬,屬于溫帶范疇的有121屬。因此,牛首山地區(qū)植物區(qū)系應屬溫帶和熱帶成分組成,地中海成分也有出現(xiàn),但為數(shù)較少。牛首山地區(qū)植物區(qū)系與周邊地區(qū)植物區(qū)系的關系:在屬的相似性上,牛首山與幕府山的相似性最大,與黃山的相似性最小,而在種的相似性上,牛首山與鐵山寺的相似性最大,與黃山的相似性最小,這與牛首山與各植物區(qū)系之間的地理距離基本上是一致的。該區(qū)主要植被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該地區(qū)主要植被由針葉林、闊葉林、山頂灌叢、竹林組成。園林植物應用中,牛首山植物可作地被的野生植物資源有155種,隸屬45科87屬??勺餍械罉涞挠?0種,隸
6、屬35科61屬??勺骶G籬的有50種,隸屬23科37屬??勺鞔怪本G化的有77種,隸屬23科46屬??勺魇覂?nèi)觀賞植物的有140種,隸屬56科99屬。其他經(jīng)濟類的野生植物分為食用類、纖維植物類、油脂及芳香類、藥用植物類四大類。三歷史沿革25公元317年,晉元帝司馬睿渡江初建東晉王朝時,定都建康(今南京)。大興年間,元帝想在都城的正南門宣陽門外建立雙闕,以示皇權的至尊。當時眾官議論紛紛,都說義興(宜興)漢司徒許玉墓前的二闕高壯,可以遷到這里。丞相王導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東晉政權草創(chuàng),財力不足,連城墻都還用竹籬笆代替,哪有條件
7、建闕。王導思索了幾天,有一天,他陪晉元帝乘輿出宣陽門,往南眺望,只見牛首山兩峰對峙,十分壯觀,便遙指山峰說:“此天闕也,豈煩改作!”元帝明白王導的苦心,就聽從他的意見,取消建立雙闕的計劃,稱牛首山為天闕山?!墩衙魑倪x》中陸倕的《石闕銘》里即有“乃假天闕于牛頭”的記載。唐朝天寶初,牛首山正式改名為“天闕山”。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曾住過高僧辟支和尚,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為仙”,因此住過的山洞稱辟支佛洞,又稱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稱仙窟山。南朝梁代佛教盛行,牛首山南建有佛窟寺(今宏覺寺
8、),唐代又添建宏覺寺塔。唐太宗貞觀六年(632),牛首山成了佛家“牛頭宗”(一名“牛頭禪”)的發(fā)祥地。佛家稱“江表牛頭”即指此。塔有碑,碑文《牛首山第一祖融大師新塔記》,為著名詩人劉禹錫所撰。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間,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群賢畢至之地。余賓碩描寫它:“秀宇層明,松嶺森陰,綺館繡錯,漂渺玲瓏”。在牛首山東峰舍身崖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