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關于古村文化與紅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fā)研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關于古村文化與紅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fā)研究石塘村位于韶關市仁化縣石塘鎮(zhèn),該村兼具古村文化資源與紅色文化資源。但由于保護與開發(fā)體系的力度與方式存在問題,以及資金缺乏、城鄉(xiāng)建設與古村保護產(chǎn)生沖突等原因,使該村的保護與開發(fā)現(xiàn)狀不容樂觀。為了更好地保護與開發(fā)石塘村豐富的旅游資源,達到保護與開發(fā)的雙贏,首先應把握其獨具特色的“內部資源”,引進“外部資源”;其次協(xié)同區(qū)域發(fā)展,延長產(chǎn)業(yè)鏈;再次,健全文化傳播體系以增加知名度;最后,提高村民積極性,增加社區(qū)參與。關鍵詞:石塘古村古村文化紅色文化保護與開發(fā)韶關市丹霞山是著名的世界地質公園,幾
2、乎無人不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丹霞山附近還坐落著一座集古村文化與紅色文化于一身的古村落一一石塘村。為此,本課題組圍繞石塘村的古村文化與紅色文化保護與開發(fā)工作展開調研,探尋石塘文化保護與開發(fā)的現(xiàn)狀,以求得到古村保護、文化傳承與經(jīng)濟效益的多贏,讓石塘古村煥發(fā)出新的光彩。一、石塘古村的古村文化與紅色文化(一)概況石塘古村處于粵北山區(qū),青山逶迤、芳草連天,鄉(xiāng)野氣息濃厚,自然風光優(yōu)美。其村落規(guī)模宏大,集古屋、古巷、古井、古寨、古風、古韻于一體,村內傳統(tǒng)布局與歷史風貌保存完好。[2]大革命期間的事跡又為當?shù)靥峁┝素S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3、使石塘村資源集中且豐富多樣、獨具特色。濃郁的鄉(xiāng)野氣息、深刻的徽派印記、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紅色文化,突顯了其一體性和獨特性。其歷史可追溯明朝洪武年間李可求從福建移居此地建村,至今己經(jīng)走過了640個春秋,是仁化縣乃至韶關市范圍內歷史最久遠、古建筑群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1]村內核心區(qū)內現(xiàn)存歷史傳統(tǒng)建筑面積42288平方米,包括宗祠、民居、古井等,若加上周圍環(huán)境用地面積則為3.83公頃,比例為73.8%。[112009年11月石塘古村被評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2015年申報“國家級AAA級旅
4、游景區(qū)”成功,其紅色文化遺產(chǎn)“雙峰寨”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統(tǒng)民俗藝術“月姐歌”被評為“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統(tǒng)工藝“堆花米酒釀造工藝”被評為“韶關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至此,石塘古村已擁有兩張“國家級名片”、兩張“省級名片”和一張“市級名片”。從地理優(yōu)勢而言,仁化縣位于韶關市東北部,距韶關市區(qū)50公里,是粵、湘、贛三省的交界地。國道106線、323線、韶贛高速公路、粵湘高速公路及韶贛鐵路都經(jīng)過仁化縣。石塘村位于韶關市仁化縣西南方的一個小盆地之中,離仁化縣政府約18公里,與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國家AAAAA
5、級旅游風景區(qū)丹霞山相距約24公里。可見,石塘古村有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廣闊的旅游市場前景。(二)重要文化遺存作為一個經(jīng)歷過六百多年風風雨雨的古老村落,石塘古村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整合性高。1.獨特的古村文化資源在咸豐年間,石塘古村就己是千家村。村內有9個祠堂、12條街巷、7處炮樓、7處門樓、25處閘門、2座村廟。全村乂可分為12個閣,即:塘下、樓下、竹園背、蔡屋、火沖、禮園、梨樹下、高門檻、大園、早禾田、門前巷、三角街。[2]石塘的街道多為鄉(xiāng)間小路或用鵝卵石鋪設而成的路,路與路之間縱橫交錯,每條街巷都設有閘門,
6、外來人初入村中,常常摸不著北。村中的房屋是江西古建筑風格,都由青磚青瓦砌成,房屋多為磨制磚木結構,屋頂有鰲頭,屋的左側設大門,名裂廊閣。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屋中勞作的女人被外人看到,具有保護隱私的作用。院落內廳堂、天井與走廊、巷道、樓梯相通,整體格局錯落有致,具有濃郁的客家風情。石塘村的規(guī)模大,古村落資源多,其中最具特色者如下。雙峰寨:雙峰寨始建于清光緒己亥年(1899年),由石灰石青?II灰沙砌筑,略呈長方形,面積3660.38平方米,有一個主樓和四個炮樓,寨內的上下走廊均冇瓦片蓋頂,其中上走廊稱名為走馬廊,寬僅為
7、1.3米,走廊又與五個角樓相通,走廊上每隔3.9米有一個小炮眼。[2]寨外四周有護城壕,寬13.7米,面積4067.804米。因戰(zhàn)爭與多年風雨侵蝕,古堡滿目瘡痍,于1976年重修,并在197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井:處于盆地地形的石塘村內密切分布著45口古井,井的形狀多種多樣,水系規(guī)劃縝密、科學合理,布局與街巷走向相適應,既美化了村貌,又方便了村民的H常生活,使我們至今都可以體會到當時造物者設計時想到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情懷。據(jù)說,石塘遠近聞名的堆花米酒也正是因為這古井水的廿甜才有的正醇。月姐歌:“月姐歌”是
8、石塘特有的民間藝術,只能用石塘話傳唱,而且傳女不傳男,是石塘女性的“專利”。千百年來用口傳心授的方式,把唐朝宮廷韻味和獨特的演唱方言、演唱形式傳唱至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和演唱特色。[3]相傳“月姐歌”源于周朝王宮,在唐朝流傳到石塘村,至明朝“月姐歌”的傳唱進入鼎盛時期,但在清朝一度瀕臨失傳,所幸近幾年來在石塘鎮(zhèn)文藝工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