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利率法及直線法比較

實際利率法及直線法比較

ID:9282057

大?。?5.50 KB

頁數(shù):5頁

時間:2018-04-26

實際利率法及直線法比較_第1頁
實際利率法及直線法比較_第2頁
實際利率法及直線法比較_第3頁
實際利率法及直線法比較_第4頁
實際利率法及直線法比較_第5頁
資源描述:

《實際利率法及直線法比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實際利率法及直線法比較一、直線法直線法下,債券持有期確認當期投資收益時,不能只考慮各期按照票面利率計算得出的應收利息或實際收到的利息,還要考慮因獲得超額利息而事先付出的債券溢價或由于只獲得較低利息而在購買時獲得的補償。由于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直線法下直接將購買時產生的溢價或折價在各期確認應收利息時平均分攤,由此計算各期應確認的投資收益。[例]2007年1月1日,A公司支付2366――38萬元購入甲公司當日發(fā)行的5年期債券20萬張,每張面值100元,票面利率7%,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到期一次還本。直線法處理如表1:2007年1月1日購買時:借:長期債權投資――面值20000000――溢價

2、3663800貸:銀行存款236638002007年~2011年1每年年末:借:應收利息51400000貸:長期債權投資――溢價732760投資收益667240二、實際利率法在實際利率法下,問題的分析與直線法不同。第一步,計算實際利率。沿上例,根據140×(P/A,r,5)+2000×(P/S,r,5)=2366.38,求得實際利率r=3%。第二步,根據實際利率計算各期實際利息收入。按照各期實際資金占用量計算的實際利息收入如表2:2007年1月1日購買時: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20000000――利息調整3663800貸:銀行存款236638002007年12月31日:借:應收利

3、息1400000貸:投資收益5710000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6900002008年12月31日:借:應收利息1400000貸:投資收益689000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711000三、兩種方法的比較第一,投資收益計算的方式不同。直線法下,投資收益的確定以債券票面價值及票面利率為基礎,減掉或加上平均分攤的債券溢價或折價計算各期投資收益,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資金實際占用量、實際利率等因素,是一種傳統(tǒng)的會計攤配方法。實際利率法下,投資收益的計算是各期實際資金占用額與實際利率相乘后的結果,各期應收到債券發(fā)行方支付的利息只看作是現(xiàn)金的流入,只反映為應收的債權,更強調從財務管理的角度

4、界定投資收益的性質。5第二,賬面價值即各期攤余成本反映的內容不同。兩種方法下,由于投資收益的確定方法不同,債券溢折價攤銷的金額不同,從而各期攤余成本所反映的內容不相同。直線法是以債券形成時已發(fā)生的歷史成本為基礎進行溢折價平均攤銷后的結果。其賬面余額即攤余成本中不包含未來現(xiàn)金流量及利率變化的信息。實際利率法下各期攤余成本應等于未來估計現(xiàn)金流量按實際利率折現(xiàn)后的現(xiàn)值,即賬面價值反映了未來現(xiàn)金流量及利率等因素變化的信息,是一種新起點計量的方式。第三,分析問題的思路不同,賬戶設置也不同。直線法下差異是由于票面利率和市場利率的差異引起的債券溢價和折價,因此,設置面值和溢價折價賬戶。實際利率法下

5、,從表2中可以看出,2007年初的初始購買成本2366.38萬元與2011年末2000萬元到期值之間的差異366.38萬元,是各年度資金實際占用量所應賺取的利息收入與每年收到的按債券面值計算的利息流入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一種利息調整資金占用額的過程,差異的產生是由于貨幣時間價值的影響,應設置成本和利息調整賬戶。5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直線法與實際利率法的選擇不只是計算方式的變化,這些變化也體現(xiàn)著會計計量方式的演進和攤配方法理念的改變。正如葛家澍、杜興強在《會計理論》一書中所提到的,現(xiàn)行財務報告通過兩種方法反映不同時期資產和負債的變化,一是需要新起點計量(當采用現(xiàn)行成本、現(xiàn)行市價、公允價

6、值計量時),二是只進行會計攤配(如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時)。新起點計量和會計攤配的區(qū)別在于,前者通過使用現(xiàn)行的信息和假設,能夠捕捉到造成資產和負債變化的所有因素,包括:資產的物質消耗(負債的減少);估計的變化;源于價格變化的持有損益。而后者可以反映第一種因素的變化,部分反映第二種因素的變化,但不能反映第三種因素的變化。5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