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華中師范大學(xué)考研古代漢語課后習(xí)題答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fèi)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xué)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三從《詞詮》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的虛詞在句中的意義:1.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列子?湯問》)曾,副詞,乃、竟。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則……則……,承接連詞,表文中對舉關(guān)系,就、那么。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淵明《桃花源記》)既,時間副詞,表過去,已經(jīng)。4.或圓如簞,或方似笥。(《水經(jīng)注?巫山、巫峽》)或,無定代詞,有的。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水經(jīng)注?巫山、巫峽》)自,假設(shè)連詞,茍、如果。?!白苑恰边B用。6.廣袤豐殺,一稱心力。(白居易《廬山草堂記》)一,副詞,皆、都。六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字屬于六書的哪一類?根據(jù)字形判
2、斷它們在句子中是本義還是引申義?1.北山愚公長息曰。(《列子?湯問》)息,會意字,從自從心?!白浴奔础氨恰保湃苏J(rèn)為心氣必從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義是呼吸。此處是“嘆息”義,為引申義。2.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列子?湯問》)尾,象形字,本義是尾巴。《說文解字》分析為從尸從毛(篆文毛字倒寫),認(rèn)為是會意字。此處是“岸、邊”的意思,為引申義。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桃花源記》)英,形聲字,從艸,央聲。本義是花。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義。4.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范仲淹《岳陽樓記》)景,形聲字,從日,京聲。本義是日光。這里的“景明”即陽光明亮,用的是本義。驚,形
3、聲字,繁體字“驚”從馬,敬聲。本義是馬受驚。這里用于形容波浪,為引申義。5.沙鷗翔集,錦鱗游泳。(范仲淹《岳陽樓記》)集,會意字,從木從隹。本義是鳥聚集,這里說沙鷗飛落在一起,用的是本義。錦,形聲字,從帛金聲。本義是絲織物上的花紋,引申出色彩艷麗義。這里用來形容魚的色彩艷麗,用的是引申義。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水經(jīng)注?巫山、巫峽》)旦,會意字,日在地平線上,本義是早晨。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義。7.而河間王琛最為豪首。(《洛陽伽藍(lán)記?王子坊》)豪,形聲字,從豕,高省聲,本義是豪豬。豪豬的毛長而硬,有強(qiáng)橫、不好惹等特點(diǎn),故引申出“有權(quán)勢的”、“豪奢”的含義。這里的“豪”
4、是豪華奢侈的意思,為引申義。首,象形字,本義是頭。后引申出“開端”、“第一”等含義。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為引申義。8.蓋本不足以記斯樓。(汪琬《傳是樓記》)本,指事字,本義是樹根部,引申出“本來”、“原來”等含義。這里是本來的意思,為引申義。七解釋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意義,并說明哪個是本義,哪些是引申義。(A)組: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左傳?莊公十年》)間,參與。引申義。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史記?陳涉起義》)間,暗地里,秘密地。引申義。3.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史記?管晏列傳》)間,縫隙,空隙。本義。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
5、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史記?韓信破趙之戰(zhàn)》)間,小的,偏僻的。引申義。5.間命工斫木為櫥,貯書若干萬卷。(汪琬《傳是樓記》)間,隔些時候。引申義。6.對曰:“愿少間?!保ā妒酚?淮陰侯列傳》)間,避開別人。引申義。7.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間,乘間,暗中。引申義。8.郤至曰:“楚有六間,不可失也。”(《左傳?成公十六年》)間,破綻、漏洞,可以乘虛而入的空子。引申義。9.韓信使人間視。(《史記?韓信破趙之戰(zhàn)》)間,秘密地,暗地里。引申義。10.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蘇軾《赤壁賦》)間,中間。引申義。(B)組1.發(fā)使使燕。
6、(《史記?韓信破趙之戰(zhàn)》)發(fā),派遣。引申義。2.途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孟子?梁惠王上》)發(fā),發(fā)放倉糧賑濟(jì)災(zāi)民。引申義。3.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孟子?盡心上》)發(fā),射箭。本義。4.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戰(zhàn)國策?齊策四》)發(fā),啟封。引申義。5.夫鵷鶵發(fā)于南海。(《莊子?秋水》)發(fā),出發(fā)。引申義。6.春心莫共花爭發(fā)。(李商隱《無題》)發(fā),開放。引申義。7.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孟子?告子下》)發(fā),興起。引申義。8.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論語?為政》)發(fā),發(fā)揮。引申義。9.文物以記之,聲明以發(fā)之。(《左傳?桓公二年》)發(fā),發(fā)揚(yáng)。引申義。10.天無以清,將恐裂;地?zé)o以寧,將
7、恐發(fā)。(《老子?第三十九章》)發(fā),震動,爆發(fā)。引申義。八解釋下列各句中加△詞或詞組,并說明它們古今意義的變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詞義的擴(kuò)大、縮小,哪些是詞義感情色彩和輕重的變化(教材引文下加△處,本書改為下加點(diǎn)):1.飲于河渭。(《山海經(jīng)?夸父逐日》)河,古代專指黃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詞義范圍擴(kuò)大。2.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論語?子路從而后》)丈人,古代是對老年人的尊稱,今專指岳父,詞義范圍縮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