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筑的再利用和功能轉換發(fā)展概況的論文

歷史建筑的再利用和功能轉換發(fā)展概況的論文

ID:10516606

大?。?2.50 KB

頁數:4頁

時間:2018-07-07

歷史建筑的再利用和功能轉換發(fā)展概況的論文_第1頁
歷史建筑的再利用和功能轉換發(fā)展概況的論文_第2頁
歷史建筑的再利用和功能轉換發(fā)展概況的論文_第3頁
歷史建筑的再利用和功能轉換發(fā)展概況的論文_第4頁
資源描述:

《歷史建筑的再利用和功能轉換發(fā)展概況的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歷史建筑的再利用和功能轉換發(fā)展概況的論文摘要:本文對國內外歷史建筑再利用和功能轉換的發(fā)展概況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列舉了國內外歷史建筑再利用的典型工程實例,指出了我國在再利用觀念和方法上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差距。關鍵詞:歷史建筑再利用功能轉換1.概述歷史建筑具體反映了一個城市在某個時代所特有的文化、特色及歷史特征,是人類的共同財富。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對建筑產生了新的要求,許多優(yōu)秀的歷史建筑被無情地拆除。顯然,這種消極的改造方式違背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應當采用一種更為積極的保護方式,即結合歷史建筑本身的特點對歷史建筑做適當的改造和功能置換,挖掘

2、原有建筑的新潛能,使它們能夠符合現代生活的要求。比如:年久失修的老住宅被改建成博物館、美術館;廢棄的廠房被改造成展覽館和藝術中心等。2.相關概念定義2.1歷史建筑的定義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規(guī)范》對歷史建筑的定義為:具有一定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反映城市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這些建筑物多建造于20世紀初,并且目前仍處于較好的物質結構狀態(tài)。2.2再利用的定義美國著名景園大師勞倫斯最先提出了建筑的“再循環(huán)”理論:“再循環(huán)不同于保存或修復,再循環(huán)是功能的改變,是將其內部組成再重新調整成為人能接受的”。1965年,勞倫斯在美國舊金山市

3、吉拉德里廣場的改造中實踐了再循環(huán)理論,將一個意大利家族的巧克力工廠改造為當地具有特色的綜合性休閑娛樂場所。3.歷史建筑再利用研究的發(fā)展概況3.1國外發(fā)展概況從20世紀開始,對于歷史建筑及其周邊環(huán)境的保護的理念在世界范圍內經歷了多個階段的升華。.cOm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國際組織通過了一系列憲章及建議,確定了保護的原則。1933年,《雅典憲章》的頒布提出了對于歷史古跡保護的框架和建議。1964年,通過的《威尼斯憲章》明確了歷史建筑的概念,要求必須利用一切科學技術保護和修復歷史建筑。1979年,在澳大利亞通過的《巴拉憲章》首次提出了改造性再利

4、用的概念,在改造的過程中盡量使對結構的改變降到最低限度,賦予建筑新的功能和用途。這些文獻為各國的歷史建筑再利用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在建筑再利用實踐方面,在20世紀大致可分為以下三個發(fā)展階段:在第一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以及一系列新材料、新技術的涌現,一批建筑師開始大膽地將新的建筑修復理念融入到再利用的實踐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先固有的修復思維。1928年,在巴黎的一棟老式公寓的改造中,法國建筑師首次運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藝,在已有的建筑中插入一個裸露的鋼結構,并將外墻改為玻璃磚墻,以充滿想象力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了適應現代生活要求的寬敞空間,也就

5、是著名的“玻璃屋”(圖3.1,圖3.2)。在第二階段,隨著產業(yè)結構的不斷調整,歷史建筑的保護已經和整個城市的建設聯系在一起。由于新建建筑將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因此對一些舊建筑進行再利用會是更為經濟的方式。70年代中期,位于波士頓的昆西跳蚤市場由于當時的經濟危機已衰敗不堪,建筑師對其進行了功能改造,拆除部分隔墻和屋頂,原有帆布棚被改建成玻璃廊,使其成為娛樂休閑中心。這一實踐的成功改變了以往大拆大建的觀念,并在之后的類似建筑功能調整工程中被多次借鑒利用。在第三階段,歷史建筑再利用在西方城市建設中得到大規(guī)模普及,保護的規(guī)模和力度也進一步加大,

6、出現了一大批成功的舊建筑、舊城區(qū)的改造實例。人們對于歷史建筑再利用產生了空前的熱情,產業(yè)類建筑的再利用開始大量普及,越來越多原先被遺忘的廢棄工廠被改造成博物館、藝術中心和休閑娛樂場所。例如,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座煤氣廠被改造擴建成商業(yè)中心;原先生產螺旋槳的德國蔡瑟工廠被改造為漢堡媒體中心(圖3.3)等等。3.2我國在歷史建筑保護方面的發(fā)展概況我國作為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各個時代均有種類繁多,各具特色的歷史建筑。20世紀以來,我國的產業(yè)結構不斷調整,各城市快速發(fā)展。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對歷史建筑遺產的保護和再利用。19

7、30年頒布的《古物保存法》,將有價值的古物列為保護對象。1982年國家通過了《文物保護法》,該法是文化部門的第一部法律,為我國的歷史建筑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1992年,《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頒布。我國在歷史建筑保護方面的法規(guī)雖然有不少,但其在保護理念上存在一種潛在的將保護與再利用對立的意識。因此,我國的建筑保護和城市建設理念與西方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還有很多理論及實踐的工作可以做。我國對歷史建筑進行整體改造實踐起步較晚,大致始于本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盛行的改造性再利用的新理念在國內僅有少數應用的實例,這些實例的規(guī)模較小,改造方法也不夠

8、完善。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值得一提的出色之作。例如,上海著名的“新天地”改造工程,設計者在分析了建筑物原有的結構特點后,進行了改建技術上的分析,采用內框架的結構形式形成內部大空間,同時拆除部分原有結構,完成了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