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論漢代儒學獨尊地位形成的原因》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淺論漢代儒學獨尊地位形成的原因一、社會經(jīng)濟條件的變化秦始皇與秦二世統(tǒng)治時期,大興土木,《阿房宮賦》寫到“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橡,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人民賦稅徭役沉重,生活困苦。秦朝滅亡后,全國陷入長吋間的混戰(zhàn),人民或死于戰(zhàn)火,或死于饑荒。因此,西漢建立之初,國庫空虛,如《漢書食貨志》描述“漢興,接秦之弊,諸侯并起,民失作業(yè),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币虼?,漢初統(tǒng)治者都采用黃老之學,奉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
2、的政策。經(jīng)過兒十年的休養(yǎng)生息,到了文景時期,國家經(jīng)濟已經(jīng)恢并獲得了很大發(fā)展,國家富足,人民安樂,《后漢書食貨志》記載“京師之財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钡?,諸侯國的勢力口益膨脹、土地兼并劇烈、匈奴為患,都威脅著西漢的穩(wěn)定。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適應國家統(tǒng)一的發(fā)展形勢,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二、儒家思想的專制本質(zhì)右利于加強君權,維護統(tǒng)一的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立者,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叭收?,人也,親親為大”(仁就是愛人,其中愛自己的親人是最重要的)。除“親親為大”外,孔子主張“泛愛
3、眾”,主張“老我老,以及人之老;幼我幼,以及人之幼?!边@種“泛愛”并不是平等、博愛,而是“篤于親”的,是以自我為屮心,以血緣關系向外依次遞減的愛。儒家的仁愛是建立在血緣原則之上的有遠近、有等級的愛。儒家這種建立在血緣之上的有等級的愛,塑造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意識。為了維護、鞏固這種不平等的仁愛,儒家發(fā)明了等級禮制。劉邦初得天下,設宴慶功,群臣在宴會上喝醉,大聲喧嘩,甚至拔劍擊柱劉邦見狀很不開心。一旁的儒生叔孫通乘機對對劉邦說:“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备叩墼唬骸暗脽o難乎?”叔孫通曰:“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
4、世人情為之節(jié)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S也。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鄙显唬骸翱稍嚍橹?,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备咦嫫吣?,長樂宮成,諸侯王大臣都依朝儀行禮,次序井然。劉邦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正是巾于儒家思想本質(zhì)中的專制主義色彩使得其有利于加強皇權,鞏固統(tǒng)治,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才會被統(tǒng)治者采納,進而占據(jù)獨尊地位。三、漢初儒家先驅(qū)人物的奠基自漢高祖開始,儒生被拜力博士,如叔孫通、申公、賈誼、董仲舒等。博士制度雖承秦制依然存在,但漢高祖不喜儒學,博士人數(shù)不多,且僅具官待問而己。雖然博士是一個虛銜,,
5、政治地位較低,但這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研宄儒家經(jīng)典、教學授徒,更使他們對當時的社會、政治有更深刻的認識。正是有了漢初這些儒家先驅(qū)人物不斷的努力,不斷促使儒家思想與現(xiàn)實相結(jié)合,儒學才能在漢朝政治上立足,并在此基礎上得到長足的發(fā)展,為后來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行動奠定了基礎。四、儒學適應中國的社會基礎古代屮國是在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家族社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而儒家關于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的理論,符合我國封建社會的實際狀況。從本質(zhì)上說,儒家的價值觀是建立在血緣血緣家族社會的基礎上,儒家以家庭、家族為價值本位,以社會和諧為價值準則,實現(xiàn)“天下大同”。
6、因此,儒家學派在建立之初就適應了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的需要,因為它可以較好地協(xié)調(diào)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以到了漢初,統(tǒng)治者里基于現(xiàn)實狀況推行黃老之學,但是,中國社會構成基礎沒有改變,儒學在民間依然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五、董仲舒對儒學的發(fā)展使其更符合當時統(tǒng)治者的需要董仲舒吸取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為主鄒魯文化思想,同吋也吸取了燕齊方士的陰PN家思想和以刑名家思想為主的三晉文化思想。把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明陽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對儒學進行了改造和發(fā)展。針對中央集權需要,董仲舒提山“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董仲舒說:“《春秋》大
7、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jīng),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shù)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針對加強君權耑要,則提出“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應的儒家道德觀點。在過去,所有的君王都是從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漢朝,情況不同了。漢高祖劉邦,出身布衣,而君臨天下。董仲舒為其正統(tǒng)地位提供了理論支撐。他說:“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保ā洞呵锓甭?為人者天》)就是說,皇帝是天的兒子,他們是奉天的命令來統(tǒng)治人
8、間的。他認為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掌握著人世間生殺大權,“為人主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