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學中源”說在明清之際的由來及其演變(1)

“西學中源”說在明清之際的由來及其演變(1)

ID:22360720

大小:63.50 KB

頁數(shù):15頁

時間:2018-10-28

“西學中源”說在明清之際的由來及其演變(1)_第1頁
“西學中源”說在明清之際的由來及其演變(1)_第2頁
“西學中源”說在明清之際的由來及其演變(1)_第3頁
“西學中源”說在明清之際的由來及其演變(1)_第4頁
“西學中源”說在明清之際的由來及其演變(1)_第5頁
資源描述:

《“西學中源”說在明清之際的由來及其演變(1)》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西學中源”說在明清之際的由來及其演變(1)明清之際西方學術傳入中國之時,曾出現(xiàn)過一種“西學源出中國”的論點。此說雖屬牽強附會,與歷史事實不符,但影響于清代學術甚巨。近年來,一些學者探討此之由來及其歷史作用等問題,發(fā)表了不少有益的見解(注一)。但是,迄今為止,論者多以為清初遺民學者如黃宗羲、王夫之和方以智等始倡此說,又往往視不同時代的“西學中源”說為一成不變之論,而過分強調此說對傳播西學知識的消極作用。覈之史實,似非盡然。故筆者不揣淺陋,對“西學中源”說在明清之際的由來及其流傳和演變再略作考察,以求澄清其歷史的真相。鄙見不當之處,謹請識者指正。一自孔子作“春秋”,嚴夷夏之防(注二),

2、夷夏之辨,即嚴格區(qū)分華夏與外族,成為儒家正統(tǒng)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儒者以中國為世界的中心,文明之所系,視外族為野蠻低等民族,因此,在對外關系上,“用夏變夷”(即以中國文明同化外族)是天經(jīng)地義的,而“用夷變夏”則是不可思議的。孟子曰:“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也”(注三),就是這種思想的經(jīng)典表述。兩漢以降,夷夏之辨代代相傳,深入人心(注四)。十六、十七世紀之交,利瑪竇(M.Ricci,1552-1610)等耶穌會士來到中國傳教時,面對的正是這一思想傳統(tǒng)。利氏記其觀感說:“因為他們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又夜郎自大,所以中國人認為所有國家中只有中國值得稱羨,就國家的偉大、政治制度和學術的名氣

3、而論,他們不僅把所有別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蠻人,而且看成是沒有理性的動物。在他們看來,世上沒有其他地方的國王、朝代或者文化是值得夸耀的。這種無知使他們越驕傲,則一旦真相大白,他們就越自卑。”(注五)利瑪竇注意到中國人對他們的戒心、疑心是其傳教事業(yè)的最大障礙。因此,耶穌會士不大張揚其西來之由,而竭力將西教、西學與儒家學說相比附。從利瑪竇開始,他們就從中國經(jīng)典中尋句摘字,以天主教之“天主”附會先秦儒家經(jīng)典中的“天”和“上帝”,以此向中國人表明天主教與中國思想是相通的(注六)。同時,為了適應明末社會的實際需要,利瑪竇還確立了利用傳播西方科學知識輔助傳教的所謂“學術傳教”路線。在這一方面,他也把

4、西方科學同中國科學,特別是中國上古科學相提并論。早在西元一六零一年,利瑪竇進京上奏萬歷皇帝一疏中就說:“臣先在本國忝預科名,已叨祿位。天地圖及度數(shù),深測其秘,制器觀象,考驗日晷,竝與中國古法吻合?!保ㄗ⑵撸╢SchallvonBell,1591-1666)、羅雅谷(JacquesRho,1590-1638)等人編譯成《崇禎歷書》,但直至明亡亦未能頒行。問題的關鍵所在就是用西法改歷有違于“嚴夷夏之防”的正統(tǒng)思想。在這種形勢下,上述中西學術吻合說和“禮失求野”之論,其用心就是在名義上尊用中學的前提下,在中學與西學之間建立某種聯(lián)系,縮小中西學術的隔閡,使西學不至于被保守學者目為異學,以避

5、“用夷變夏”之嫌。這是后來所謂“西學中源”說的重要的思想前提,但還沒有論及中西學術的源流關系,所以還不是“西學中源”說。如熊明遇繼其“天子失官,學在四夷”之論后又說:“古未歐邏巴通中夏,通中夏自今上(萬歷皇帝——引者)御歷?!边@就取消了中西學術交流的可能性,更談不上有什么源與流關系了。然而,“西學中源”說卻正是沿著中西心同理同的吻合說和“天子失官,學在四夷”這樣的思路發(fā)展而來的。正是熊明遇,稍后就轉而倡論“西學中源”說。熊明遇字良孺,江西進賢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進士。熊氏好西學,他與意大利籍耶穌會士熊三拔(SabbathindeUrsis,1575-1620)等交游,于萬歷年

6、間著《則草》一書,后改訂為《格致草》,以西法論天地、動植物等自然現(xiàn)象,約刻于崇禎末年。他在《格致草》自序中說:“上古之時,六符不失其官,重黎氏敘天地而別其分主。其后三苗復九黎之亂德,重黎子孫竄乎西域,故今天官之學,裔土有耑門。”(注十三)在這里,熊明遇把西方天文學的源頭追溯到中國上古的夏商時代。他的結論是從《國語·楚語》中的一段文字附會而來的(注十四)。他從中西吻合說進而推斷西方天文學是從中國上古傳去的。這是筆者所見“西學中源”說的最早的一例。您可以訪問中國評價網(wǎng)(.NsEac.)查看更多相關的文章。熊明遇還指出:“夫不尊不信,無征不信;尊而征矣,竊附于好古之述,或不為妄作也?!笨梢?/p>

7、他提出“西學中源”說是為了抬高西學的身價。所以,他的《格致草》一書,在每節(jié)介紹西說之后,總是附載中土“古圣賢之言,散見于載籍而事理確然有據(jù)”,與西說相符合者,題曰“格言考信”,而與西說相印證,從而說明西說“尊而征”,是可信的,如他在介紹地圓說后,附載歧伯和揚雄等古人論述,在十二重天說后附載《楚辭·天問》的“圜則九重”之說等。與此同時,熊明遇還拈出某些子史傳記所載,行世已久而與西說捍格不合、于理不通之論,也附在西說之后,題之曰“渺論存疑”,以“明乎其不經(jīng)”(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