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跋考古實習體會系列(考古專業(y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跋考古實習體會系列(考古專業(yè))2015年12月屮旬參加“卅界考古?上海論壇”期間,在與考古界同行及媒體朋友交流的過程中,大家覺得河南大學田野考古實習微信公眾號的名字不太響亮,可以考慮一個大氣的名字。思考了兒犬,擬了一個名字“考古河山”,微信公眾號為“kghs2016”,命名的緣起己在2016年1J]1口發(fā)布的第一篇文章《考占于河山Z間》中進行了說明?!翱脊藕由健痹媱澤婕暗牡乩矸秶鸀辄S河與太行山之間的區(qū)域,時代以夏商時期為主,發(fā)布適合非專業(yè)人士閱讀的考古文章。隨著“考古河山”的成長,受到很多師長的關注。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領導建議組建“河南大學公共
2、考古中心”,以“考古河山”為宣傳平臺,發(fā)布公共考古相關的文章。在正式組建之前,利MJ2016年寒假的時間組織了“考古實習體會系列美文”,向參加過新鄉(xiāng)王門遺址考古實習的河南大學考古文博系2012級本科生征稿,得到同學們的積極回應和支持。河南人學公共考古屮心推岀的考古實習體會系列美文,目的是請剛經歷過第一次田野考古實習的學子與天下考古人共享酸甜苦辣,?社會各界人士分享真實的考占體驗,傳遞正確的考古聲音。可愛的小伙伴們與河南人學公共考古中心一?起成長,選擇不同的視角寫出自己的美文,抒發(fā)真情實感。在這個冬季、在這年春節(jié),小伙伴們一起回味曾經的刻骨飭心,引起無
3、數(shù)考古人的共鳴。最初以自愿和開放式的命題向同學們發(fā)岀“寒假作業(yè)”認領通知,結果很多同學覺得無從下手。為了讓同學們有的放矢,決定改成“命題作丈'——“考古實習體會”。相信同學們對于共同的經歷也會有不同的認識、不同的體驗,同-?個命題也會有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表達。收到稿了后,認真修改定稿,然后根據內容重新添加題忖。因此,每篇文章發(fā)布時的題冃都是不同的,并且都有些詩意的感覺。讓我們再一起回顧一下這些美文的作者和題II,第一篇:張玲《考古的美麗邂逅》,笫二篇:孫春麗《真實的考古體驗》,笫三篇:李穎《珍惜考古的執(zhí)念》,第四篇:鄭倩男《心馳神往的考古天地》,第五
4、篇:張亞杰《愛上考古的崎嶇之路》,第六篇:盧珍珍《謀入考古的不解Z緣》。作為這些作者IB野考古實習的指導老師利該系列文章的組織者,我一字一句地讀了這些稍顯稚嫩、倍感真實而富有活力的文字。在通讀和修改稿子的過程屮,主要是對文從字順、用語得體、概念清晰、層次分明等方面的修改和打磨,然后在把握文章風格和內涵的慕礎上添加一個題冃,每篇文章的行文風格、基本內容都是作者的原汁原味。我從15年前的2001年開始在河南大學讀本科,這些學牛.2012年才踏入這所百年學府讀書,整整相隔了十一年。然而這十一年間無論是大環(huán)境還是河南大學的環(huán)境都有很大變化,考古學在社會上的溫
5、度也在攀升,更重要的是這些學牛的成長經歷已經和我差別太人。他們的故事都有著共同的溫度,他們Z間的差別只是個性的差別和文化構成的不同,每個人講的故事都與我當年的感覺有很大差別,似乎III野考古實習的沖擊力在他們身上反映得更強烈。幸運的是,在變化之外,還有對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和對核心價值的堅守。第一次參加田野考古實習的今tl大學生依然散發(fā)著汗味的文字,為天下考古人共享職業(yè)生涯最激動人心的一段成長歷程,與考古江湖之外的人士分亨最初的考古體驗。因人力所限和草創(chuàng)伊始,文章都沒冇按計劃配線圖、漫価或照片,這是今后需要投入的方向。以純文字挑戰(zhàn)美圖的視覺引力,確實難度很
6、大,但我們還是大膽嘗試了。誠請考古江湖上的同道不吝指教,江湖之外的人士給予支持。作者為河南大學考古文博系教師侯衛(wèi)東,引用或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河南大學公共考古中心微信公眾號“考古河山”。參考文獻:1.EastAsiaEconomicSemi-ArmualReport,WorldBank,2007.2.IntcrmitGillandHomiKharas,AnEastAsianRenaissance:IdeasforEconomicGrowth,TheWorldBank,2007.3.TheWorldBank,RobustRecovery,RisingR
7、isks,WorldBankEastAsiaandPacificEconomicUpdate2010,Vol.2,2010.4.KenichiOhno,AvoidingtheMiddle-lncomeTrap:RenovatingIndustrialPolicyFormulationinVietnam,ASEANEconomicBulletin,Vol.26,No.1,2009.5.WingThyeWoo,GettingMalaysiaOutofthcMiddle-IncomcTrap,SocialScieneeResearchNetwork,201
8、0.6.鄭秉文:《“小等收入陷阱”與屮國發(fā)展道路基于國際經驗教訓的視角》,《中國人口科學》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