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免費文秘.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免費文秘?…在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確定之后,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是否富有成效,直接影響著學生知識的掌握、智力的開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個性的形成,并對于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屮,科學地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從已知到未知,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有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發(fā)展能力。有助于使學生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驗教材不是簡單地呈現例題一一結語一—
2、習題,而是既體現學生學習知識的順序,又體現了較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改進教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耍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思維能力從具體到抽象是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感知是思維的起點。在教學中我們耍重視感性認識,通過“操作”這一外部程序的“內化”,發(fā)展兒童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計算教學中,教“100以內數進位加法”(口算):285二?算理時采取以下方法進行:(打出投影片1)(附圖{圖}
3、)285圖(感性認識)教師點撥啟發(fā)(知識遷移)應該怎樣計算?學生根據“10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口算)的計算方法,很快說出把28分解成20和8o這時教師打出投影片2(形象思維)到此步教師再引導:下步還應怎樣計算?(附圖{圖})學生根據20以內數進位加法的知識很快說出先把8與5相加等于13o教師把片2抽拉成片3,這時水到渠成:2013=33,到此教師把上述感知(即演示)過程與學生一起寫出下列思維過程(抽象思維人(附圖{圖})想:(附圖{圖}
4、;)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得出“100以內數(口算)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即算理)。再如:在教“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四冊教材40頁)(長+寬)X2公式推導采取以下五個步驟進行。1?找:在下面圖形屮找出長方形。(附圖{圖})2?描:從一點開始把長方形圖形用藍筆沿長方形四周描一描。(事先準備好的學具)3.(附圖{圖})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突出兩個長和兩個寬相等)4?摸:引導學生摸學具的周長,摸課本和書桌的四周。(幫助學生建立長方形周長的概念)5
5、?推導:例1、用一段鐵絲圍成一個長6cm,寬4cin的長方形。把這段鐵絲拉直,它的長度是多少cm?教師出示下列圖形(教具)(1)(表象)教師用一條線繩圍成的長方形一周,然后展開如(2)。得出這個繩子就是這個鐵絲的長。強調這個繩子就是長方形的周長。這時,教師用f示意使長方形的長與寬展開周長的長與寬-一對應。啟發(fā)學生怎樣求這個鐵絲的長是多少cm?(多種計算思考方法)(附圖{圖})⑴⑵生:列式1?6cm4cm6cm4cm二20cm生:列式2.6cm6cm4cm4cm=20cm6X24
6、X2=20cm生:列式3.(64)X2=20cm師生通過四個算式的比較對照,最佳算式是3,進而歸納出(長+寬)X2這個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公式(抽象概括得出結論)。在教學中采取操作一感知一理解的方法比較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即動作直觀——表象——概念——概念系統。充分體現了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思想,符合學生學數學的認識規(guī)律?!皠幼髦庇^”是認識的起點,“表象”是在操作和觀察等活動基礎上,在頭腦里形成事物的初步形象,是知識形成的中介,最后才在頭腦里將獲取的“表象”進行深加工整理,把感性認識
7、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概念”。它要求教師必須加強直觀教學和學具操作活動,豐富學生知識的“表象”,促進其理解,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讓學生說算理和公式的由來,這樣使內化了的外部程序,經過大腦加工轉化為外部語言,這樣較好地培養(yǎng)了兒童邏輯思維能力。二、耍充分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把培養(yǎng)邏輯思維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小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教師以知識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長期培養(yǎng)的結果。我們要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內容把培養(yǎng)邏輯思維貫穿在不同年級、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1.從認數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
8、學生的邏輯思維。兒童是通過具體的物體理解抽象的數,認數中包含了對數形、數義、數序、大[1][2]小比較及數組成的理解。教材按著數的自然順序,采用在原數上再增加1得出新數;新數減少1就得原數,使學生獲得新數大于原數,原數小于新數的認識,這樣學生既建立了基數的概念,又增強了對數序的認識,對“增加”、“減少”含義的理解也起到鋪墊的作用。教材從認數2后運用圖的直觀作用,讓兒童在“相等”的基礎上認識“不等”,同時認識表示相等和不等的符號(=、>、<)并用符號表示新數大于原數,原數小于新數,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