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圣王與哲學王——先秦古希臘關于理想統(tǒng)治者問題比較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圣王與哲學王——先秦古希臘關于理想統(tǒng)治者問題比較先秦諸子在政治上、哲學上存在各自不同的看法,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這就是“圣王”。“圣王”對中國歷代政治思想與政治實踐的作用與影響可謂至深至遠?!罢軐W王”是柏拉圖政治思想中的一個核心觀念,也是貫穿柏拉圖一生的精神信念或理念。由“哲學王”統(tǒng)治的“理想國”——作為一幅“烏托邦”圖景,對西方后世那些富于幻想的思想家同樣具有很大影響。亞里士多德思考、研究政治問題時比柏拉圖現實多了,但他并沒有完全繞開“哲學王”這個思想觀念,他還是很理性、很客觀地分析了這個問題??偠灾?/p>
2、圣王”與“哲學王”是先秦諸子與古希臘哲人各自重點探討的政治內容,因而這是中西政治思想比較中必須首先給予探討、說明的一個重要問題。第一節(jié)先秦圣王觀據現存文獻資料,“圣王”一詞最早見于《左傳·桓公六年》:“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盡管《左傳》沒有對“圣王”做專門的解釋,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圣王”觀念與“民本”思想具有密切關系。另外,“圣王”其實是“內圣外王”的簡寫。從現存史料看,“內圣外王”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天下篇》,文中說道:“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古之所謂道術者,果惡乎在?曰:‘無乎不在?!?/p>
3、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曰:‘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浑x于宗,謂之天人;不離于精,謂之神人;不離于真,謂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于變化,謂之圣人。……是故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fā),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庇缮峡梢?,《莊子·天下篇》所強調的主要是圣王之道,而不是圣王本身。它所強調的圣王之道的主要特點是“一”(即“道”,為宇宙本體和根源)、是“全”(所謂“無乎不在”)、是“古人之大體”(
4、相對于莊子時代道術“為天下裂”而言)。不過,從中間一段引文來看,可以認為《天下篇》還是解釋了圣王的基本內涵。對這段引文學術界有兩種不同看法:一種觀點認為,所謂“天人”以至“圣人”,其間是有層次之別的;另一種認為它們是分而有別,合而為一。筆者贊同后一種看法,并且更傾向于從合而為一的角度去理解,也就是說,所謂“天人”以至“圣人”,其實是從不同層面去揭示“圣王”的基本內涵。從整個先秦文獻資料來看,對“內圣外王”的解釋最為完備、最為明確的,可能要數《禮記·大學》了,盡管《大學》本身并沒有提出“內圣外王”這個詞,而是用了另外
5、一個詞,即“大學之道”。其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薄肮胖髅鞯掠谔煜抡撸戎纹鋰?,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边@些話歷來被視為是關于“內圣外王”的經典解釋。后來朱熹把《大學》從《禮記》中抽出單獨成篇,又從中概括出所謂“三綱領”(即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
6、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就更加廣為人知了。值得進一步探討的是,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和“齊家”,實際上都可以理解為一種廣義的修身內容、倫理內容;而“治國”、“平天下”都屬于政治內容,那么,從修身到治國之間或從倫理到政治之間有什么必然的聯系或內在機制呢?《大學》是這樣解釋的:“所謂治國必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薄耙患胰剩粐d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
7、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边@表明,在儒家看來,倫理與政治本來就是合一的。這反映了儒家政治思想的一個總特點。在《孟子》和《荀子》中,對“圣王”有更為簡明的解釋。孟子說:“圣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保ā睹献印るx婁上》)荀子說:“圣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盡者,足以為天下極矣,故學者以圣王為師。”(《荀子·解蔽》)荀子還說:“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保ā盾髯印と逍А罚┻@些解釋有幾個特點:一是基本上把“圣人”等同于“圣王”;二是突出人倫;三
8、是強調王制;四是以堯舜為古代圣王的典范。值得注意的是,孔子作為儒家創(chuàng)始人,他很少從理論上對“圣王”做解釋,更多地是通過推崇、贊嘆堯舜禹來表達他心目中的圣王觀。例如: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保ā墩撜Z·泰伯》)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