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新課改理念下閱讀教學評價》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學生不同興趣金溪鎮(zhèn)中心學校劉開封《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的評價有較為明確的建議?!白鹬貙W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不同表現和不同學習需要。評價要有利于鼓勵學生對課程的自主選擇,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要求,采用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評價方法。”同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當前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币园l(fā)展性評價為核心的新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理念是“以學為主”,學生是整個語文學科課程的活動主體。因此,教師應注意從以下幾方面人手對閱讀課堂進行評價。1、由單向、靜態(tài)的評價走向多向、動態(tài)的評
2、價。生成式理念下的課堂閱讀教學的特點決定了對閱讀教學的評價必定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單向、靜態(tài)的評價走向多向、動態(tài)的評價。這突現了語文教學的評價并非只是單一的評、教師的“教”,也并非只評學生的“學”,而是進行多向的師生互動評價,注重將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相結合。這就改變了以往的評價只有教師參與的傾向,確立了“學生也是課堂教學評價主體”的地位。2、教師的評價要有導向性與中肯性。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不應是簡單的肯定或表揚,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機智激發(fā)學生內心深處對知識的求真的熱情和渴望。在那一句句簡單的話語中,我們應該看到教師潛
3、在的良苦用心——對學生潛力的發(fā)掘,對學生學習信心的激發(fā)并為學生的正確閱讀指明方向。記得我曾經聽過一節(jié)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序》公開課,在“拓展延伸”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你心目中的英雄應該是怎樣的?這時有學生大膽的說:“勝者為王敗者賊,成功的人就是英雄……”對于這個在今天看來很有市場的觀點,如果教師不作正確引導,就會造成學生思想的混亂和價值判斷的庸俗。因為教師的責任除了教書而外,育人是更其重要的責任。尤其語文課,更擔負著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事業(yè)的精
4、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的責任。3、教師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語文課的人文性。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關注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恰如其分的給學生作出客觀公允的評價外,也要關注學生心靈的健康成長,只有真正關注學生心靈的課堂,才會充滿靈動的生命的色彩。4、教師的評價要及時、準確,關注不同學生的個體學習差異?!缎抡n標》強調語文課程評價要根據總目標和分類目標,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在保證基本達成目標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不同表現和不同學習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區(qū)別對待不同學生的個體
5、差異,然后加以積極的引導。記得我在執(zhí)教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時,有學生回答:這首詩體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是一個明顯錯誤的認知,但是更讓我吃驚的是這是一個平時上課很少發(fā)言的孩子。因此,我抓住了這個契機,適時的給予了他中肯的表揚。同時指出他回答問題時的小小偏差。接著鎮(zhèn)靜的問大家:誰能背出一兩首強烈體現愛國主義情懷的詩歌?這個問題一出,大家紛紛舉手回答。這樣我和學生一起再一次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收效很大。5、教師的課堂評價要注意記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也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觀察者。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要貫穿課堂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
6、要善于通過對學生的課堂觀察來對學生做出評價。教師可以借助課堂記錄表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做出適當的評價并為課下對學生的狀況分析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通過對學生課堂過程中的各項學習表現的詳細記錄,教師可以對學生課堂的學習過程做長期的跟蹤了解,從而作出中肯的、科學的評價,這樣不僅使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更有說服力,而且也使教師在將來的教學中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樹立新理念走進新課改金溪鎮(zhèn)中心學校田奕秋一、改觀念是走進新課改的前提新的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中心,著眼于“人”的綜合素質。過去,我們總習慣于
7、以教材為中心,崇尚教材知識點的“拉網式”教學。現在,課程改革摒棄了以往的教學模式,重視文化熏陶、人文教育與綜合實踐。于是,很多教師就覺得心里不踏實、不放心,甚至憂心忡忡,就覺得我們按“課改”的要求來教學,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將來考試怎么辦。其實教師的種種“憂心”是其思想陳舊所致。就拿考試來說吧,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評價,而學習效果決不能只停留在知識點的落實與掌握的層面上,更多地則表現為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試想:如果所學習的知識不能內化為學生的能力,不能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的生存與發(fā)展提供幫助的話,學生學的知識再多又有何意
8、義呢?另一方面,從考試本身發(fā)展來看,它也經歷了由知識到能力的轉變,教材知識只能為學生能力的形成提供支撐點,而決不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標?,F在考試題型不斷在變化,也越來越靈活,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按照傳統(tǒng)應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