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從“課程管理”到“課程領導”》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原文出處】全球教育展望【原刊地名】滬【原刊期號】200212【原刊頁號】24~28【分類號】G30【分類名】中小學學校管理【復印期號】200303【標題】從“課程管理”到“課程領導”【作者】鐘啟泉【作者簡介】鐘啟泉,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上海 200062)【內容提要】本文從教育生態(tài)學的管理理念出發(fā),區(qū)分了傳統(tǒng)與革新兩種不同的課程管理觀,探討了“課程領導”的概念;指出學校不是官僚機構,不是兵營,不是公司,更不是監(jiān)獄。學校是“學習共同體”,使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正是革新學校課程的戰(zhàn)略?!菊?/p>
2、要題】教學管理【正文】 一 “課程管理”及課程管理模式的轉型 “課程管理”(CurriculumAdministration,CurriculumManagement)的術語其實是比較陳舊的,新近在美國多用“課程領導”。這個術語之所以“新”,主要表現為意在擺脫歷來的“管理”思想:自上而下的官僚體制的“監(jiān)控”、“管制”。亦即,改變學校接受上級行政部門的指令之后才開始圍繞學校的課程展開活動和運作的認識;改變行政和管理是從學校的上司和外部提供驅動力的觀念。因此,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模式,就得從“經營
3、”或是“領導”的功能出發(fā),強調訴諸自身的創(chuàng)意與創(chuàng)造力,自律地、自主地驅動組織本身的涵意和韻味。亦即,旨在實現從“課程管理”到“課程領導”的根本轉型:學校本身要把日常的課程實踐活動作為自身的東西加以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鑒于上述,筆者盡量避免使用“管理”一詞。不過,考慮到約定俗成等諸多原因,這里依然使用了“課程管理”的術語,但其內涵應作全新的理解?! ∷^學校的“課程管理”,廣義地說,不僅僅限于課程內容如何(課程內容論),而且意味著推進課程內容的計劃、編制(P)→實施、展開(D)→評價(S)這一過程中
4、所進行的種種組織、運營上的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整頓)。費里森(K.V.Feyereisen)等人把作為學校課程之前提的學校經營組織,視為接受來自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的輸入——返回環(huán)境的輸出,這樣一個開放循環(huán)系統(tǒng);他們關注學校組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系統(tǒng)內的阻力與張力。日本教育學者高野桂一把課程管理的P—D—S的功能過程及其相應的學校管理條件之關系結構,建構成一個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綀D 課程管理的P—D—S過程不用說就是所謂的課程編制(P)—實施(D)—評價(S)的流程及其反饋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過
5、,其中D的課程的管理方式,換言之,是跟課程的展開——廣義的教學管理方式同義的。在這里強調的是,在“教學管理”的特別術語之中,從明確地析取教學管理方式的觀點出發(fā),把它同教學內容與方法本身的展開方式——“教學方式”,以及作為其條件整頓的“狹義”的教學管理方式加以區(qū)別開來了。因為,學校所有場面中具體地展開的教學管理乃是學校課程管理的一環(huán),各自依靠專業(yè)的教師或是教師集體,擁有相對獨立性和個性而展開的內部形成作用。在這一點上,不同于其它職業(yè),這是因為“教學管理”本身也擁有固有的P—D—S系統(tǒng)。整個學校管理條件
6、都牽涉課程有P—D—S,是支撐課程管理的,尤其是受到教學管理方法(作為學校條件的一環(huán)的教學管理條件)的支撐?! 〔贿^,現實存在的、實際起作用的課程管理的實踐模型全是這個理論模型的亞型。就是說,現實中存在著許多P—D—S是不那么健康地發(fā)揮功能的、包含著矛盾的亞型。從管理條件的關系上說,不僅有管理條件支撐P—D—S的關系,也存在阻礙關系的場合。常常是一些功能很好地發(fā)揮了作用,一些功能則發(fā)揮逆向的作用。因此,在正常(健康)的實踐模型和現實的實踐模型之間肯定存在著無數的課程管理P—D—S的要素、條件、作用的
7、組合型?! 《∽鳛榻逃鷳B(tài)學的學校管理與課程管理 理查茲(C.E.Richards)分析校本經營時,區(qū)分了學校管理的如下三種類型: 第一類型,“為順從而管理”(managingfor[出處]高野桂一編著《課程經營的理論與實踐》,教育開發(fā)研究所,1991年版第34頁compliance)。通常是指與組織運作法規(guī)知識的順從有關的管理風格及學習行為,學習代表法規(guī)的順從與否,不同嘗罰也因順從或不順從而生。 第二類型,“為成果而管理”(managingforoutcomes)。仰賴技術性知識,把控
8、制的平衡從外在轉到內在環(huán)境。更具體地說,它把來自專業(yè)機構及管理單位的外在控制轉移至內部的及地方性的專業(yè)自主。這種轉變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外在環(huán)境的管理單位已發(fā)現受制于標準化的投入及過程之下無法獲得卓越的表現,這種轉變所帶來的另一個作用是由對外來督導單位的直線式與機械式的反應。 第三類型,“為建立永續(xù)的組織生態(tài)而管理”(managingforasustainableorganizationalecology)。表1顯示“順從”、“表現”及“生態(tài)健全”三種管理類型的目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