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實驗三 福醫(yī)大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實驗三血涂片染色及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目的1.初步掌握血涂片制作及染色技術(shù)。2.學會辨認外周血中各種白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及其分類計數(shù)的方法。3.記住其參考值和臨床意義。一、血涂片的制備與染色2.操作步驟(1)末梢采血常規(guī)消毒皮膚,穿刺后拭去第一滴血。用載玻片的一端刮取血液一小滴。(2)將推片的平齊端置載玻片上血滴的稍前方,將推片略向后移使之與血液接觸→血液沿著推片與載玻片的夾角散開(推片的拿法)。(3)以約30°的夾角向前均勻的推動即可制成血涂片,其厚薄要適中,襯以白紙時應呈淡的紅黃色,且有頭、體、尾之分。一、血涂片的制備與染色(臨檢指導P10)1.原理
2、由于各種細胞成分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對染料的反應也不同,導致染色后在同一張血片上可見到不同的色彩。瑞士染色法是血膜、骨髓和印片的常規(guī)染色。瑞士染料中含有堿性美藍和酸性伊紅兩種成分,它們與細胞內(nèi)的各種物質(zhì)具有不同的親和力,而使細胞顯現(xiàn)出不同的色調(diào):(1)血紅蛋白、嗜酸性顆粒為堿性蛋白,與酸性染料伊紅結(jié)合,染粉紅色,稱嗜酸性物質(zhì)。(2)細胞核蛋白和淋巴細胞胞質(zhì)為酸性,與堿性染料美藍結(jié)合,染紫色,稱嗜堿性物質(zhì)。(3)中性物質(zhì)呈等電狀態(tài)與美藍、伊紅均可結(jié)合,染淡紫紅色,稱中性物質(zhì)。(4)血涂片干后,滴加瑞氏染液數(shù)滴于血涂片上(以蓋住血膜為度),靜置約1mi
3、n,目的在于用染液的甲醇成分固定血細胞。(5)加相當于染液1.5-2倍量的緩沖液,用吸耳球充分混勻。(6)沖洗染色約5-10min,即可用水沖去染液干燥后鏡檢。一、血涂片的制備與染色3.注意事項(1)作血涂片時勿用傷口第一滴血,以免混有來自受損血管的內(nèi)皮細胞。(2)血涂片薄厚適度,過厚時細胞簇集影響形態(tài)觀察,過薄則白細胞太少不易分類。影響血涂片薄厚的因素為:①血滴過大、夾角過大、推片速度過快則厚;②血滴太小、夾角過小、推片過慢則薄。(3)加瑞氏染液或緩沖液后,切勿干燥(以免血涂片中有渣干擾鏡檢)。(4)染色時間的長短根據(jù)血膜厚薄、室溫及染液配制
4、的時間長短而定。(5)要以流水沖去染液,而不可先棄去染液再沖水,以免留有殘渣。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臨檢指導P34)1.操作步驟(觀察區(qū)域的選擇)(1)低倍鏡觀察觀察白細胞的分布及染色情況。(2)油鏡觀察選好厚薄適宜、染色良好且紅細胞分布均勻處,滴加香柏油一滴,用油浸鏡觀察。一般胞體較大的白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于涂片的上下邊緣處多見,而胞體較小的白細胞如淋巴細胞則以涂片中心地帶為多。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2.計算通常計數(shù)100個白細胞(必要時可增到200或更多),按下圖所示方向移動血涂片,同時將所遇到的各類白細胞分別記錄、直到計數(shù)
5、100個白細胞為止,計算每類白細胞的數(shù)目,即其百分數(shù)值。分類計數(shù)時以畫“正”字作如下記錄:中性桿狀核正中性分葉核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嗜酸性粒細胞一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正正正正正單核細胞正一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3.參考值(成人)中性桿狀核粒細胞1%-5%中性分葉核粒細胞50%-70%嗜酸性粒細胞0.5%-5%嗜堿性粒細胞0-1%淋巴細胞20%-40%單核細胞3%-8%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4.注意事項(1)分類時一定要用油鏡觀察,應同時觀察白細胞有無質(zhì)變。(2)分類報告時,有核紅細胞應另外計數(shù),并觀察成熟紅細胞、血小板的形態(tài),注意有無寄生蟲及其他
6、異常細胞。(3)染色結(jié)果偏酸時,紅細胞偏紅,嗜酸性顆粒呈鮮艷的桔紅色,但各種白細胞的核僅染成極淡藍色或根本不著色常見于甲醇質(zhì)量不純、載物片有殘余酸或緩沖液PH過低所致。染色結(jié)果偏堿時,紅細胞呈灰藍色,中性粒細胞顆粒為黑藍色較粗大、似中毒顆粒,核染為深紫藍色,著色均勻結(jié)構(gòu)不清,嗜酸性顆粒失去鮮艷色彩而呈褐色甚至黑藍色,常因染液偏堿或玻璃片有殘余堿所致。二、白細胞分類計數(shù)5.方法學評價是傳統(tǒng)的分類法,能及時準確的發(fā)現(xiàn)異常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