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心肺復蘇術(2010年美國心肺復蘇指南)》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心肺復蘇術(2010年美國心肺復蘇指南)1、發(fā)現患者意識不清,捫及頸動脈或股動脈來快速判斷患者的是否心跳驟停,并快速建成患者是否呼吸停止或處于瀕死喘息,要立即開始心肺復蘇術。2、根據《2010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議將成人、兒童和嬰兒(不包括新生兒)的基礎生命支持程序從A-B-C(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更改為C-A-B(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3、胸外按壓:如果只有一名施救者在場應該立即開始胸外按壓,在進行30次按壓后,單人施救者開放患者的氣道并進行2次人工呼吸。如果有兩名施救者在場,可以減少開始按壓的延誤:第一名施救者開始胸外按壓,第二名施救者開放氣
2、道并準備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第一輪30次胸外按壓后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按壓和通氣之比為30:2。按壓方法:(1)按壓部位在胸骨正中線的中、下三分之一段交界處(胸骨下半部);(2)雙手掌跟同向重疊,十指相扣,掌心翹起,手指離開胸壁,雙臂伸直,上半身前傾,以髖關節(jié)為支點,垂直向下,用力、有節(jié)奏按壓;(3)按壓與放松時間相等,按壓幅度至少5厘米,放松時保證胸壁完全復位;(4)按壓頻率每分鐘至少100次。4、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成人):用仰頭抬頜法首先打開氣道,是下頜角與耳垂垂直地面70-90度,形成氣道開放,用人工氣囊面罩覆蓋患者的鼻子和嘴進行吹氣,吹到看到患者的胸部隆起,吹起時間為1秒以上,
3、吹氣頻率為10-12次/分鐘。開放氣道的4種方法:(1)仰頭提頸法:一手壓前額,另一手五只并攏、掌心向上,放在病人的頸項部,向上抬起,使頭部充分后仰。此法嚴禁用于頸椎受傷者。(2)仰頭推頜法:一手掌放在前額,向下壓,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固定于病人兩側的下頜角,并向上推舉,收頭部充分后仰。(3)仰頭抬頜法:一手壓前額,另一手中、食指尖對齊,置于下頜的骨性部位,并向上抬起,是頭部充分后仰,避免壓迫頸部軟組織。(4)推舉下頜法:醫(yī)護人員站或跪在病人頭頸部,雙手中、食指并攏,分別固定兩側的下頜角,并向上提起,此方法適用于頸椎受傷的患者。5、氣管插管后使用高級氣道通氣:以每分鐘8-10次呼吸
4、頻率通氣,與胸外按壓不需同步,大約每次呼吸1秒時間,應看到明顯的胸廓隆起。31、電除顫:在進行1.5到3分鐘的心肺復蘇后,可進行電除顫。采用單次電擊方案,而非連續(xù)電擊方案,單次電擊后馬上繼續(xù)心肺復蘇2分鐘或8各循環(huán),再快速檢查心跳或脈搏,檢查時間小于10秒。電除顫的位置:前-側電極位置是合適的默認電極片位置。可以根據個別患者的特征,考慮使用任意三個替代電極片位置(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將AED電極片貼到患者裸露的胸部上任意四個電極片位置中的一個都可以進行除顫。除顫的波形和能量選擇:):(1)心房纖顫電復律治療的建議雙相波能量首劑量是120至200J。心房纖顫電復律治療的單相
5、波首劑量是200J。(2)成人心房撲動和其他室上性心律的電復律治療通常需要較低能量;使用單相波或雙相波裝置時,一般采用50J至100J的首劑量即可。如果首次電復律電擊失敗,操作者應逐漸提高劑量。(3):首劑量能量為100J的單相波形或雙相波形電復律(同步)電擊對于成人穩(wěn)定型單型性室性心動過速的療效較好。如果對第一次電擊沒有反應,應逐步增加劑量。(4)治療心室顫動、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或多形性心動過速(不規(guī)則室性心動過速)和心臟停搏需要給予高能量的非同步電擊(即除顫劑量),一般成人為360J。2、藥物治療:(1)腎上腺素靜脈或骨內注射劑量:每30-5分鐘1-3mg;(2)血管升壓素靜脈或骨內
6、注射劑量:40單位即可替代首劑量或第二次腎上腺素;(3)胺碘酮靜脈或骨內注射劑量:首劑量300mg推注,第二次劑量:150mg。(4):不再建議在治療無脈性心電活動/心搏停止時常規(guī)性地使用阿托品。(5)可考慮在未分化的穩(wěn)定型、規(guī)則的、單型性、寬QRS波群心動過速的早期處理中使用腺苷,前提是心律規(guī)則。對于有癥狀或不穩(wěn)定型心動過緩,現在建議靜脈(IV)輸注增強心律藥物,因為在阿托品無效的情況下,這與經皮起搏同樣有效。3、強調連續(xù)胸外按壓的重要性,盡可能建設胸外按壓的中斷,如檢查心跳、脈搏和血壓等等,須將時間控制在10秒內。3成人、兒童和嬰兒的關鍵基礎生命支持步驟的總結注:此為2010年心肺復
7、蘇指南,較2005年有改變,主要是在開始心肺復蘇的順序(由原理的A-B-C改為現在的C-A-B)、胸外按壓的要求(頻率和按壓幅度的改變)和個別藥物的使用上等等,請各位醫(yī)生注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