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安徽省蚌埠市2014屆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查試題

【語文】安徽省蚌埠市2014屆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查試題

ID:16553953

大?。?96.33 KB

頁數:11頁

時間:2018-08-22

【語文】安徽省蚌埠市2014屆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查試題_第1頁
【語文】安徽省蚌埠市2014屆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查試題_第2頁
【語文】安徽省蚌埠市2014屆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查試題_第3頁
【語文】安徽省蚌埠市2014屆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查試題_第4頁
【語文】安徽省蚌埠市2014屆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查試題_第5頁
資源描述:

《【語文】安徽省蚌埠市2014屆高三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查試題》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蚌埠市2014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教學質量檢查考試語文試題整理錄入:青峰弦月第Ⅰ卷(閱讀題,共66分)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社會科學怎么看“謠言”徐賁①“謠言”屬于那種大多數人覺得不需要定義便知道是什么的概念。人們一般以為,謠言是指人與人之間流傳的未經核實的消息,即“傳言”。其實,就連傳媒專家們對“什么是謠言”也沒有統一的意見。他們大多數只是用“謠言”來指不能盡快得到證實或無法得到證實的信息。這是因為許多被當成“謠言”的傳言,后來都被證實或部分證實,而那些未能證實的傳言也不等于就是無中生有地“造謠”,只是因

2、為缺乏確實信息才無法證實而已。②也有專家把謠言視為“宣傳”的一個品種,而宣傳,按社會科學泰斗哈羅德·拉斯韋爾的定義,是一種控制輿論的手段。還有的專家則建議,討論謠言應區(qū)分只是“不準確的信息”和故意欺騙的“誤導信息”,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更不能把所有不利的言論都歸為“故意欺騙的信息”。③對于傳媒研究來說,如何定義謠言或傳言其實并不是重點,因為研究謠言并不是要找到一個可以用來當作罪名的定義(如“欺騙”“污蔑”“破壞”),而是為了搞清楚傳言的社會生成機制,它傳播的究竟是怎樣一種信息或知識。④最早關心謠言社會機制的心理學家威廉·斯

3、登發(fā)現,當人們在口耳相傳一個故事的時候,越到信息鏈的末端,故事就越簡短,最后成了一句概括語。斯登的學生戈登·奧爾波特,在與另一位心理學家約瑟夫·波茲曼合著的《謠言心理學》一書中,用實驗證實了斯登的看法,在經過五到六次的口耳相傳后,70%的最初敘述細節(jié)會被丟失。他們還總結了傳言的三個特點:第一是單調,也就是細節(jié)的丟失;第二是突出重點,就是只挑某些細節(jié)來說;第三是消化,就是傳謠者對信息的主觀理解使消息發(fā)生變化。從傳言發(fā)生機制來看,絕大多數謠言都只是傳言,與處于傳言之鏈上的個人是否“惡毒”無關。⑤謠言與人們平時的閑言碎語或流言八

4、卦不同。羅伯特·克奈普在發(fā)表于美國《公共輿論季刊》的《謠言心理學》一文中,稱謠言是“未經正式證實的公共言說”“聽上去雖然可怕,其實不過是一種特殊的社會交流,包括神話、傳說和幽默玩笑”。也就是說,不宜把謠言傳說太當真,但卻應該從它的“公共言說”探尋它為什么沒有能得到“正式證實”的原因。⑥克奈普特別強調傳言的“公共性”,他認為,傳言是由于人們關心某一公共事件和出于某種大眾心理才傳起來的??四纹漳莻€時候還沒有網絡,他以紙媒的傳言為研究對象,把謠言歸為三類:第一類是幻想,也就是白日夢。它之所以能傳播是因為大家都這么希望,如日本的油

5、料短缺,所以二次大戰(zhàn)快結束了。我們一天天好起來,敵人一天天爛下去。第二類是恐慌,是大家都害怕的事情,如世界末日、食鹽短缺。第三類是挑撥離間,如日裔美國人都是日本奸細??四纹者€指出,在這三類中,第一類是正面謠言,后兩類是負面謠言,負面謠言比正面謠言更容易傳播。⑦社會心理學家瑪麗安·艾茵姆在《葡萄藤式的知識:作為(知識)探索的流言》一文中指出,傳言是一種不同于“獨語”的對話,“它不是某個人或權威在向相對陌生的公眾灌輸他自己知識的那種報告或訓話。傳言發(fā)生在朋友、親戚、鄰居的熟人小圈子里,所有的參與者一起尋找某種知識。就此而言,它

6、不是在講課,而更像是一個討論班”。⑧艾茵姆還指出,人們傳流言,總是覺得新奇、有趣,但未必聽過了就相信,所以第一次從別人那里聽到流言時往往會追問:“你怎么知道的?”“聽誰說的?”有人以為人們聽到11傳言就會相信。其實,傳言取信于人并沒有這么簡單。艾茵姆說,害怕流言惑眾是因為不相信或低估民眾對信息的思考力。一個人對傳言感興趣,往往是因為他已經察覺到某些事情有些可疑,很想探求究竟,于是流言也就成為真實的“催化劑”。(選自2013年9月13日《南方周末》)1.下列有關“謠言”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雖然多數人覺得不需

7、要定義,也知道什么是謠言,但專家對謠言定義莫衷一是。B.傳媒研究的重點不是定義謠言,而是研究謠言的社會生成機制以及傳播的內容。C.社會科學泰斗哈羅德·拉斯韋爾認為,謠言是宣傳的一個品種,是控制輿論的手段。D.有的科學家認為,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交流,要嚴和幽默玩笑類似,不應該太認真。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①②段兩段,由公眾對謠言的一般認識說起,引出專家對“什么是謠言”的各種解釋。B.④段緊承③段,從謠言的社會生成機制的角度,結合實例,闡釋了謠言傳播的內容。C.⑤⑥兩段,克奈普首先指出了謠言公

8、共性的特點,然后分析了謠言得以傳播的原因。D.⑦⑧兩段,引用艾茵姆的論述,指出傳言并不易取信于人,且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大多數的傳媒專家都認為,“謠言”指的是不能盡快得到證實或無法得到證實的信息。B.奧爾波特用實驗證明,一個傳言在經過五到六次的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