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氣功 一詞的由來及內涵是什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氣功一詞的由來及內涵是什么??2015-05-09蔣成博首頁字號:小中大??氣功是國人熟悉的傳統國學之一,但古代并沒有給它一個明確的概念范疇,近代才初步形成一個較為清晰的概念輪廓,現在人們雖然下了不少氣功定義,卻始終沒有一個主流的氣功概念統領全局。鑒于此,我們將氣功概念分為古代、近代和現代三部分,分別予以詮釋,以明其要義。??在古代,氣功往往與練氣、調氣、服氣、行氣、養(yǎng)氣、呼吸、吐納、導引等養(yǎng)生方法混為一談,概念范疇相當模糊。??“氣功”一詞,是“氣”和“功”合詞,最早見于漢代著名儒學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四時之副章》:“愛
2、氣以生物,嚴氣以成功,樂氣以養(yǎng)生,哀氣以喪終,天之志也?!庇郑骸疤熘溃号陨?,夏暑以養(yǎng),秋清以殺,冬寒以藏。暖暑清寒,異氣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歲也?!??在董仲舒那里,“氣”和“功”二字,是用來描述一種自然現象的,并沒有出現后來人們所說的氣功寓意。??隋唐著名道教文集《云笈七簽》一書,有三處使用了“氣功”一詞:??其一,《太清調氣經》:“服氣功余暇,取靜室無人處,散發(fā)脫衣,覆被,正身仰臥,腳及手并須展,勿握固,凈席頭邊垂下著地,其發(fā)梳通理;令散垂席上,即調氣?!??其二,《延陵君修養(yǎng)大略》:“八十已上者,罪位已定,無可救
3、藥之法,腦竭髓盡,萬關乾枯,神謝氣亡,尸行鬼步?!碧瞥B(yǎng)生家桑榆子注曰:“此言無可救者,只謂氣功已晚,自我之事不及矣。”??第三,《中山玉樞服氣經》:“氣功妙篇,氣術之道數略同,專其精通,則世一二?!??北宋或南宋初年,署名晉朝許遜著《靈劍子?松沙記》中有“先行氣功”一句。此句在明《正統道教》本《靈劍子?松沙記》再次重現:“學道之士,初廣布陰騭,先行氣功內丹長生久視之法?!??以上幾個朝代,雖然已經開始使用“氣功”一詞,概念范疇卻十分模糊。??因此,在古代,充其量有一個調氣(呼吸)——運氣(行氣)——養(yǎng)氣——發(fā)氣(布氣)的練
4、功脈絡,尚未形成完整的氣功概念。??直到近代,“氣功”的概念范疇,才被逐漸勾畫清晰。1915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了一本名曰《少林拳術秘訣》(以下簡稱《秘訣》,作者假托尊我齋主人)的武術氣功專輯,標志著以武術氣功為代表的氣功概念初步形成。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
5、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秘訣》第一章《氣功闡微》說:“氣功之說有二:一養(yǎng)氣,一練氣。”作者突出了一種以養(yǎng)氣和練氣為主的氣功功夫,開“氣功”概念之先河。??此后,“氣功”一詞在更大的范圍內傳播開來。192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萬籟聲編撰《武術匯宗》提到“自然門氣功”;1930年,天津王澄久在杭州傳授的“陳家門氣功”;1931年,天津王賢賓撰《意氣功詳解》;1934年董志仁編著《肺癆病特殊療養(yǎng)法》;1938年上海方公溥醫(yī)生所辦的公溥氣功治療院編
6、印《氣功治驗錄》。??在這些專輯和功法中,《意氣功詳解》的內容較為詳細,作者突出了一種以運氣和養(yǎng)氣為主的氣功修煉方法,其內涵與《秘訣》相比側重點稍有不同。??從《秘訣》到《意氣功詳解》,近代勾畫了出一個以練氣(呼吸)——運氣(行氣)——養(yǎng)氣——發(fā)氣(神手)為主線的氣功概念輪廓。??可惜的是,因為歷史的原因,直到兩次氣功熱期間,這種氣功概念都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氣功名聲的鵲起,“氣功”一詞逐漸成為我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常用詞,是現代社會的事情。??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我國出現了兩次席卷全國的氣功熱潮:1
7、949年——1965年第一次氣功熱,以及1979年——21世紀初第二次氣功熱,氣功才被大眾化。??1949年——1965年,第一次氣功熱期間,劉貴珍等人把氣功定義為“呼吸鍛煉”和“氣功療法”,導致了氣功概念的歷史性錯誤。劉貴珍著述中以下三段表述說明了這一點:??其一,古代流傳下來的導引法、內養(yǎng)功、吐納功、內功、深呼吸、靜坐呼吸養(yǎng)生法等,雖然名稱不同,均屬于氣功之前身。??其二,“氣功”這個詞概括了靜坐、吐納、導引、內功等修煉方法。因為氣功運用于防病、治病,故名為“氣功療法”。??其三,為什么稱它為氣功療法呢?“氣”這個字在這
8、里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斷地調整姿勢和呼吸的練習,也是俗話說的要練得有“功夫”,將這種氣功療法,經用醫(yī)學觀點加以整理研究,并且用到治療疾病和保健上去,去掉以往的迷信糟粕,因此稱為氣功療法。??1979年——21世紀初,第二次氣功熱期間,包括劉貴珍在內的眾多氣功研究者均意識到以往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