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安吉歷史文化遺產調研》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專業(yè)實踐3(體驗城市)任務書3——歷史文化遺產調研安吉縣1982—2007年文物普查和文物保護的歷史背景?安吉歷史悠久,文物遺存豐富。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由于存在著多種的歷史原因,文物調查、文物考古發(fā)掘、文物保護等文物事業(yè)的各項工作進展緩慢,以致境內許多的文物遺存,特別是地下文物,或是被破壞,或是未被發(fā)現(xiàn)。由于這一時期,自上而下的文物保護意識淡薄,致使一些重要的文物遺存遭到人為的破壞,如現(xiàn)已公布為國保單位的安城城墻東門,國保單位古城遺址,均在當時修建安城至良朋公路時被拆除,且遺址內建造了大量的現(xiàn)代民居建筑等等。?進入
2、八十年代,盡管國家對文物逐漸開始重視,但把保護的目光僅僅局限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地面文物上,而諸如古遺址、古墓葬之類的地下文物,并未進入人們關注的視線,因而較少被列入保護的對象。1982年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安吉境內登記的文物點僅166處,大多為古建筑之類的地面文物。1983年公布的安吉縣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共8處,其中7處為古建筑,1處是石刻,而極其重要的地下文物卻不見蹤影。?九十年代中期,隨著安吉縣04省道及陽光工業(yè)園區(qū)的開發(fā)建設,一大批地下文物被搶救性發(fā)掘出土,由此引起了各級政府及上級文物管理部門對我縣地下
3、文物遺存的高度重視,安樂遺址、龍山筆架山古墓葬群、古城遺址等一批文物遺存相繼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進入新世紀,特別是通過浙江省第三次歷史文化遺產普查,文物遺存的數量隨之大量增加,從原來的166處增加到214處,遺存類別也隨之豐富。?2002年開始搶救性考古發(fā)掘的良朋上馬山古墓葬群、2003年發(fā)掘的三官馬皇嶺古墓葬群、高禹五福古墓葬群、2003—2005年發(fā)掘的上馬坎遺址、2005年發(fā)掘的大樹墩遺址、2006年發(fā)掘的五福楚墓群等一大批地下文物,為安吉地下文物遺存的發(fā)現(xiàn)提供了重要線索,也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在安吉這塊古老
4、的文化福地上,不知還有多少的文物需要我們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截止到2007年,安吉縣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9處,文物保護點112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2處。?與此同時,在1982年至2007年期間,安吉縣先后對獨松關、靈芝塔、安城城墻、吳昌碩故居、云鴻塔、樂平亭、姚家大院、胡氏舊居、萬棣橋等十余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維修保護。安吉:文化安吉縣位于浙江省的西北部,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區(qū)迅速崛起的一個對外開放景區(qū)。安吉縣所轄鄉(xiāng)鎮(zhèn)16個,面積為1886平方
5、公里。安吉于東漢中平二年建立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歷史,“安吉”一名為漢靈帝所賜,是取自《詩經》中的“安且吉兮”。安吉的毛竹蓄積量和商品竹均名列全國第一,自古就有“中國竹鄉(xiāng)”的美譽。安吉不但歷史悠久,且人文薈萃,一代藝術大師吳昌碩先生的故里就在安吉鄣吳;著名林學家陳崢也同樣誕生在安吉。安吉濃郁的鄉(xiāng)土風情孕育出了奪目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竹鄉(xiāng)的民間藝術也充分體現(xiàn)出了安吉人民的智慧與濃郁民風,并于2000年榮獲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的稱號。吳昌碩(1844—1927),安吉人,是我國近代聞名于世的書畫金石藝術大師,其故居位于安吉縣鄣
6、吳村。吳昌碩是杭州“西泠印社”的發(fā)起人之一。1913年,“西泠印社”成立時,吳昌碩被推薦為首任社長。他在書法、繪畫、篆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尤其是他的篆刻,氣勢宏偉,別具風格,自創(chuàng)一派,是后人學習篆刻的典范。?吳昌碩故居在鄣吳村中心,系200多年前磚瓦結構房屋,朝向西南,其中“溪地靜室”是他讀書、作畫、篆刻之處。由于年久失修,損壞較多,所以,1987年安吉縣政府撥專款進行了全面的維修。修復后的故居建筑面積223平方米,并保持原貌,使故居再現(xiàn)了清中葉的建筑風格,藝術性較高,主要陳列吳昌碩青少年時期的系列文物真跡。?為了
7、紀念這位近代大師,1986年在安吉縣遞鋪鎮(zhèn)后寨路北興建了吳昌碩紀念館。該館系仿古式三層建筑,建筑面積為872平方米。紀念館內收藏了大量的歷史珍貴資料:有吳先生的詩集作品、畫冊、遺物、字畫、篆刻、信札、生活用品等。另外,館內還收藏有王一亭、沈伊默?、沙孟海、陸儼少、錢君陶?、譚建丞等著名書畫家的作品【傳統(tǒng)建筑】浙江省安吉縣古城遺址坐落在安吉縣安城鎮(zhèn)的西北,城北有定勝渠流過,城南與城西均為高山,城東為開闊的平原。根據史料記載,安吉古城在秦代時稱為鄣城,漢代稱故鄣城,秦漢之間彰郡治所設于此城,于明成化二十三年,即1487年劃
8、歸安吉。后來因為其為古代城垣,便稱古城,一直沿續(xù)至今。元代趙孟頫曾有詩云:“山深草木自幽清,終日聞鶯不見鶯。好作束書歸隱計,蹇驢來往聽泉聲”。安吉古城的城墻為土筑,基本呈方形,殘存的城墻高5.9米,寬2.3米。目前城內堆積著很多陶器殘片,陶片紋飾種類繁多,以漢代陶片為主,也有戰(zhàn)國時代的印紋硬陶片。在城南龍山坡上有著很多土墩為漢時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