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賈誼被貶原因新探》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xué)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賈誼被貶原因新探 [摘要]古今學(xué)界普遍認為,賈誼被貶的原因是他才高遭嫉,為庸臣所排擠。事實上,賈誼被貶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的不成熟使他提出的“積極多為”的政治主張,與當時君民俱欲“清靜無為”的客觀形勢相違背,因此,其言論不為執(zhí)政者所接受而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此外,文章還論述了后人對賈誼被貶原因的誤解是如何形成的?! 關(guān)鍵詞]賈誼;積極多為;清靜無為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認為,賈誼被貶的原因是他才高遭嫉,為權(quán)貴所排擠。西漢的劉向就持這一觀點,《漢書·賈誼傳》記載:“劉向稱‘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過也。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
2、臣所害,甚可悼痛?!眲⑾蛘J為,賈誼之才堪比伊、管,但不幸為庸臣所害,故劉向?qū)Υ松罡型锵?。東漢時,也有人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據(jù)《后漢書·崔駟列傳》記載,崔駟上書朝廷說:“其達者或矜名妒能,恥策非己,舞筆奮辭,以破其義,寡不勝眾,遂見擯棄,……斯賈生之所以排于絳、灌,屈子之所以攄其幽憤者也?!贝迣佌J為,周勃、灌嬰因為嫉賢妒能,故而極力排斥賈誼。李白也持這一觀點,他說:“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卑拙右滓舱J為:“漢文疑賈生,謫置湘之陰。”現(xiàn)、當代的學(xué)者們更是如此,任繼愈先生在談到賈誼時說:“他終于被那幫元老舊臣排擠出去,以致悒郁而死?!苯鸫悍逑壬舱f:“賈誼青年奮發(fā),
3、銳意改革,……由是受大臣周勃等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庇螄飨壬骶幍摹吨袊膶W(xué)史》也認為賈誼“表現(xiàn)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文帝的賞識。但卻因此受到守舊派的詆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梢?,賈誼才高遭嫉,為權(quán)貴所排擠而被貶,幾成定論?! 《覀冋J為,把賈誼被貶的原因簡單地歸之為才高遭嫉,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那么,他被貶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白居易也曾提出過這樣的疑問,他說: 楚懷邪亂靈均直,放棄合宜何惻惻。漢文明圣賈生賢,謫向長沙堪嘆息。 白居易認為,楚懷王昏庸無道,故屈原被逐還可以理解,可是漢文帝是一代明君,賈誼卻也同樣落得被貶的下場,這實在令人難以理解。在百思不得
4、其解的情況下,白居易只好無奈地將賈誼被貶的原因歸結(jié)為“人事多端何足怪,天文至信猶差忒”,認為這是由于復(fù)雜的人事原因而造成的一種偶然現(xiàn)象。換句話說,對于賈誼被貶,白居易也沒有能夠找出明確的原因,所以只能對賈誼報以同情。而我們認為,賈誼之所以被貶,是有其明確的主、客觀原因的?! ∥覀兿瓤粗饔^原因。賈誼二十幾歲就被文帝召為博士,“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未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諸生于是以為能”,諸老先生不能解答的問題,年少的賈誼竟能一一應(yīng)對,可見其才華橫溢,因此不久就被超遷至太中大夫。自負其才的賈誼急于在政治上建功立業(yè),但他畢竟是一個得志的“少年”,由于年少與閱歷
5、較淺的原因,使他在許多方面表現(xiàn)得很不成熟。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對社會現(xiàn)狀把握不準。《新書·數(shù)寧》記載了賈誼多次上書言政事,他說: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惜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大息者六。若其它倍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矣”,臣獨曰“未安”;或者曰“天下已治矣”,臣獨曰“未治”。恐逆意觸死罪,雖然,誠不安,誠不治,故不敢顧身,敢不昧死以聞。夫曰“天下安且治者”,非至愚無知,因諛者耳,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措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勢,何以異此!夫本末舛逆,首尾橫決,國制搶攘,非有紀也,胡可謂治!
6、 賈誼認為當時的局勢猶如置身于底部已經(jīng)起火的積薪之上,是十分危險的。文中所說的“可為痛哭者”是指諸侯王勢力強大,威脅漢朝廷;“可為流涕者”是指匈奴邊患和國家無蓄積;“可為長大息者”主要是說當時禮制混亂,君臣無別。賈誼的目光是敏銳的,他看到了社會潛在的危機。他談的這些問題雖然存在,但并非如他所說的已經(jīng)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特別是其中禮制混亂的問題,更是如此。 文帝時期是歷史上少有的社會安定時期,而賈誼說當時社會危機重重,這明顯不符合實際情況。賈誼之所以有這樣的言論,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由于年少幼稚,看問題不準,使他無意地夸大了社會危機的程度;二是他可能有意地效法先秦縱橫
7、家的夸飾文風,夸大事實,聳人聽聞,以引起君主的關(guān)注,給自己以大展宏圖的機會。但他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即他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與先秦縱橫家的已經(jīng)大不一樣了。戰(zhàn)國時代,戰(zhàn)爭頻仍,各國君主都有一種危機四伏、朝不保夕的感覺,聳人聽聞的言論更容易撼動其思想;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國家、君主很多,縱橫家們有很大的回旋余地,當他們在某個君主面前無法兜售其術(shù)時,他們可以轉(zhuǎn)身去尋找另一個君主,如蘇秦即是。而賈誼所面對的是一個大一統(tǒng)的國家和一個圣明的君主,當他的經(jīng)過“夸飾”過的言論不被君主接受時,他就別無出路了?! ∮捎谫Z誼過分夸大了社會危機,使得他的言論很難為文帝全盤接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