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獸醫(yī)外產科學緒論 ppt課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獸醫(yī)外產科學河北農業(yè)大學中獸醫(yī)學院李睿文緒論一、獸醫(yī)外產科學主要內容主要包括了獸醫(yī)外科手術學、獸醫(yī)外科學、獸醫(yī)產科學三部分內容。二、獸醫(yī)外產科學與其他課程的關系是以解剖學、病理學、微生物等課程為基礎。在獸醫(yī)臨床中具有重要作用。解剖知識,組織結構;手術知識;病理學知識;如何用藥,劑量;新藥的使用與作用;微生物知識;寄生蟲分析與檢查;臨床護理;臨床營養(yǎng)與食物療法;與動物主人間的溝通;必要的法律知識。其他臨床診療對象----包括犬、貓、馬屬動物、奶牛、鹿、飛禽、龜?shù)?;服務質量----要求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大大提高;診斷設備----應用
2、更廣泛,例如:高頻X光機、CR儀、DR儀、彩色B超儀、臨床多項監(jiān)控儀、CT與核磁儀,細菌、真菌、病毒分離培養(yǎng),皮膚病原微生物檢查等;知識水平----廣而專,基礎知識要扎實。三、獸醫(yī)外產科學發(fā)展歷史外科學簡史外科學和整個醫(yī)學一樣,是人們長期同疾病作斗爭的經(jīng)驗總結,其進展則是由社會各個歷史時期的生產和科學技術發(fā)展所決定的。我國醫(yī)學史上外科開始很早,公元前14世紀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疥”“瘡”等字的記載。在周代(公元前1066~公元前249年),外科已獨立成為一門,外科醫(yī)師稱為“瘍醫(yī)”。秦漢時代的醫(yī)學名著《內經(jīng)》已有“疽篇”的外科專章
3、。華佗南北朝,龔慶宣著《劉涓子鬼遺方》(483年)是中國最早的外科學專著,其中有金瘍專論,反映當時處理創(chuàng)傷的情況?,F(xiàn)代外科學奠基于是19世紀40年代,先后解決了手術疼痛、傷口感染和止血、輸血等問題。手術疼痛曾是妨礙外科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846年美國Morton首先采用了乙醚作為全身麻醉劑,并協(xié)助Warren用乙醚麻醉施行了很多大手術。自此,乙醚麻醉就被普遍地應用于外科。1892年德國Schleich首先倡用可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但由于其毒性高,不久即由普魯卡因所代替,至今普魯卡因仍為安全有效的局部麻醉藥。傷口“化膿”是100
4、余年前外科醫(yī)生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問題之一。截肢后的死亡率竟高達40%~50%。1846年匈牙利Semmelweis首先提出在檢查產婦前用漂白粉水將手洗凈,遂使他所治療的產婦死亡率自10%降至1%,這是抗菌技術的開端。1867年英國Lister采用石炭酸溶液沖洗手術器械,并用石炭酸溶液浸濕的紗布覆蓋傷口,使他所施行的截肢手術的死亡率自40%降至15%,從而奠定了抗菌術的基本原則。1877年德國Bergmann對15例膝關節(jié)穿透性損傷傷員,僅進行傷口周圍的清潔和消毒后即加以包扎,有12例痊愈并保全了下肢,他認為,不能將所有的傷口都視為
5、感染的,而不讓傷口再被沾污更為重要。在這個基礎上他采用了蒸氣滅菌,并研究了布單、敷料、手術器械等的滅菌措施,在現(xiàn)代外科學中建立了無菌術。1889年德國Furbringer提出了手臂消毒法,1890年美國Halsted倡議戴橡皮手套,這樣就使無菌術臻于完善。手術出血也曾是妨礙外科發(fā)展的另一重要因素。1872年英國Wells介紹止血鉗,1873年德國Esmarch在截肢時倡用止血帶,他們是解決手術出血的創(chuàng)始者。1901年美國Landsteiner發(fā)現(xiàn)血型,從此可用輸血來補償手術時的失血。初期采用直接輸血法,但操作復雜,輸血量不易控制
6、;1915年德國Lewisohn提出了混加枸櫞酸鈉溶液,使血不凝固的間接輸血法,以后又有血庫的建立,才使輸血簡便易行。隨著現(xiàn)代外科學在廣度和深度方面的迅速發(fā)展,現(xiàn)在任何一個外科醫(yī)生已不可能掌握外科學的全部知識和技能;為了繼續(xù)提高水平,就必須有所分工。因此,外科要進一步分為若干專科;有的按人體的部位,如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有的按人體的系統(tǒng),如骨科、泌尿外科、腦神經(jīng)外科、血管外科;有的是按病人年齡的特點,如小兒科、老年外科,有的是按手術的方式,如整復外科、顯微外科、移植外科;還有的是按疾病的性質,如腫瘤外科、急癥外科等。特別是由于手
7、術范圍的日益發(fā)展,對麻醉的要求不斷提高,就需要有麻醉專業(yè);建立監(jiān)護病房,也是為了達到同一目的。四、學習方法1、注重基本功的練習。2、培養(yǎng)手術素養(yǎng)。3、注重臨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