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立即旋即迅即的詞匯化及辨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立即、旋即、迅即”的詞匯化及辨析-大學語文論文“立即、旋即、迅即”的詞匯化及辨析○陳全靜摘要:“立即、旋即、迅即”不是經由句法結構或跨層結構詞匯化而來,未經歷短語到詞的演變過程,而是在漢語詞匯雙音化、同義并列構詞的類推作用、同義聯(lián)想等因素驅動下,通過詞法途徑把兩個意義相近或相同的單音詞并列在一起復合而成,這三個詞具有相似的意義、內部結構和演變路徑,但是又同中有異。關鍵詞:同義并列間接虛化差異辨析“時點是指時間副詞所限定的事件在時軸上所占據的位置的起點和終點距離非常接近或緊密相連,中間只有極短的間隔或幾乎沒有間隔。”[1](P173)“立即、旋即
2、、迅即”便屬于時點副詞,表示緊接上一行為發(fā)生或動作很快發(fā)生。它們具有相似的意義、內部結構和演變路徑,均未經歷短語到詞的詞匯化而是兩個同義或近義單音節(jié)詞并列復合而成,但是又同中有異,本文將重點討論這一語言現象。一、“即”的語法化及機制“即”是“立即、旋即、迅即”共同的構詞語素,因此先分析它的演變過程及機制?!墩f文》:“即,即食也?!毙戾|系傳:“即,猶就也,就食也?!薄捌浔玖x指人走過去進食”[2](P337),如:(1)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易經·鼎》)高亨注:“《說文》:‘即,就食也。’此用其本義?!薄白哌^去進食”亦即“接近、靠近食物”由
3、此引申出另一動詞義“靠近、趨就”,先秦文獻中很常見,如:(2)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詩經·衛(wèi)風·氓》)鄭玄箋:“即,就也”[3],意為“并不是來買絲,而是來接近我”。再如:(3)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論語卷十》)句中“望、即、聽”并列對舉,“即”也表示“接近、靠近”,與(2)同,指空間距離上的“接近”,而方位概念是人們較早產生的,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在此基礎上,人們往往習慣將其他抽象的概念,如情緒、身體狀況、數量、時間、社會地位等投射于這些具體的方位概念上,這就是“方位隱喻”。“空間”(源域)向“時
4、間”(目標域)投射是常見的方位隱喻模式之一,動詞“即”向時間副詞“即”的虛化正是空間向時間投射的結果,所以隱喻是“即”語法化的認知機制。此外,“即”經常充當連動結構的第一動詞,是其語法化的句法基礎,如:(4)不正其以宗廟之大事即謀于我。(《春秋左氏傳·定公》)連動結構中本來兩個動詞都是主要動詞,不過隨著表義重心經常落在后一動詞上,前面的動詞就會趨向虛化。[4](P345)“即”也就是在這樣的句法環(huán)境下逐漸虛化為副詞的。早在先秦時期“即”便由動詞虛化為時間副詞,只是用例不多[5],如:(5)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于爾邦?(《尚書·西伯戡黎》)(6
5、)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左傳》)上兩例中的“即”都用于動詞前,構成“S+即+V”格式,表示以說話時間或某一特定時間為參照點,動作行為在很短的時間內很快地發(fā)生,可今譯為“立即、立刻、馬上”等。這一用法沿襲至現代,多用于書面語,如:(7)三日內即可辦妥。(侯學超《現代漢語虛詞詞典》)(8)收后請即回信。(侯學超《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到了漢代,“即”還可以用于“V1即V2”格式,表示后一動作行為或情況緊接前一動作行為或情況發(fā)生、出現,在時間上具有相承性,如:(9)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戰(zhàn)國策卷三十》)(10)縣人來,聞蹕,匿橋下。
6、久之,以為行已過,即出,見乘輿車騎,即走耳。(《史記卷一○二列傳第四二》)例(9)“有死蚌”是緊承于“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出現的,例(10)動作“走”是緊接著“見乘輿車騎”而發(fā)生的。換言之,也就是以前一動作或情況為參照點,指兩個動作或情況發(fā)生的時間很近,隨著前一動作或情況的發(fā)生,后一動作或情況馬上發(fā)生。所以“單表示某一動作在短時間內很快發(fā)生”與“兩個動作情況緊相承接”具有相通性,這一用法一直沿用至今,如:(11)賀龍率部于1939年2月進入冀中,不久即迎來了日軍的掃蕩。(北大語料庫)(12)同時緬甸人民普遍仇視英軍,遇機即殺,造成當時緬戰(zhàn)中極其錯
7、綜復雜的情況。(北大語料庫)“即”的演變路徑可簡單勾勒如下:動作很快發(fā)生就食靠近、接近(空間)靠近、接近(時間)兩個動作緊相承接二、“立即、旋即、迅即”同義并列成詞通過分析“即”的演變過程可知:先秦時期“即”便可用作時間副詞,并一直沿用至今。那么“立即”“旋即”“迅即”如何形成?經考察論證可斷定是由兩個同義詞并列連用間接虛化而成。(一)立即首先看“立”由動詞到副詞的虛化軌跡:《說文》:“立,住也?!倍斡癫酶摹白 睘椤皞J”,并注:“侸,各本作住,今正。人部曰:‘侸者,立也?!c此為互訓?!绷至x光《文源》:“立,象人正立地上形。”可知“立”的本義應該
8、是“人站立”。如:(13)一人冕執(zhí)劉。立于東堂。(《尚書·顧命》)(14)瞻望弗及。佇立以泣。(《詩經·國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