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凈空老法師開示:先行其言》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凈空老法師開示:“先行其言”比什么都重要五戒十善是佛法的根基,不從這個地方認真下手,佛法是假的;不從六和上去學習,僧團是假的。今天講拯救社會,挽救傳統(tǒng)文化、拯救佛法,要不從這個基礎上著手認真去修學,那全是空話。說得再好聽,那是空話;說完了,就完了,絕對做不到。與其大場面去弘揚,不如在家里老老實實落實十善、六和。真能落實這個,那是大德了,這是真的菩薩行。?那么在現(xiàn)前這個時代,無論什么人不管犯什么樣的錯誤、過失,乃至于罪孽,都應該用孔老夫子的“忠恕之道”待之,就是此地講的殊無怪也。不要去責怪他們,他們沒有過失,
2、他們沒有受過教育,他不懂,不知者,不罪也。?能把教育辦好,首先端正自己。自己沒有端正,教別人,沒有人聽你的。自己的心行不端,怎么能教化別人?孔子、釋迦教學成功,成果的秘訣就在于一句話先行其言。釋迦、孔子都是這樣的,首先把我想說的全做到了,大家相信了,秘訣在此地。你教學不能成功,你所說的你自己沒做到,這個教學肯定失敗,你責備別人,不服你!所以,先行其言比什么都重要。?今天舉世都把圣賢教育疏忽了,不是小地區(qū),是全世界;而且時間很長,中國兩百年,外國至少也是兩百年。丟掉兩百年,再恢復也應該需要兩百年。雖然現(xiàn)在有先
3、進的科學技術(shù),有古人想像不到的媒體傳播;但是古人有信心,現(xiàn)在人沒有信心,現(xiàn)在人懷疑,這個煩惱特重。沒信心,連自己都不相信,他能信誰?所以今天教育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做實驗,這個應該要記住。再小的點都沒有關(guān)系,真正把它做出來,這個效果比什么都大,為什么?人家看到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他相信了。辦一個活動,講個三天、五天,甚至一個星期,乃至于一個月,都不能生效。一定要做出試驗出來!常年做下去,讓大家看到,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他才會感動,才會認真思考、思維觀察來效法,才能夠拯救這個世界。開什么會都沒用處,那個會
4、是什么?宣傳。必須要有試驗,宣傳就有效果;如果沒有試驗,這個宣傳就勞民傷財。人家聽了,回去之后忘掉了。因為今天大家腦子里都充滿科學嘛!科學就是試驗,用實驗來證明,大家才能夠建立信心。古今環(huán)境不相同,人的想法、看法基本上不一樣,所以,不能不重視試驗。?如果真的你就辦個小私塾,學生就十幾、二十幾個人,這些學生如果能跟你學十年、二十年,他變成某一門的專家,世界一流,大家不能不佩服你。真成功了,你的教育才會有人向你學習。這成就拿不出來,誰相信你?所以,做實驗重要??!?對于別人的過失,不要批評,正常的。想想他有過失,
5、我也有過失,這個世界上找一個沒有過失的人太難了,一億人當中難得找一個,世界人口七十億,能不能找到七十個?所以,要學佛菩薩寬宏大量,學孔子能包容這些沒有學過倫理道德的人。?又能縛心,亦名曰結(jié)。他能擾亂你的身心,讓你的身心定不下來、靜不下來。可是我們知道,智慧、功夫一定要從靜、定里頭才能得到,這是真正學大乘的人一定注意到的。如果我們的心靜不下來、定不下來,我的煩惱習氣很重,我修學的功夫不得力。我們讀經(jīng),讀不下去;讀經(jīng),不解其意;聽經(jīng),聽不下去、聽不懂,原因都在此地。所以古人教學先培養(yǎng)什么?先培養(yǎng)你的恭敬心、孝順
6、心、定靜的心。他先培養(yǎng)這些,然后才好教。沒有恭敬、沒有孝順、沒有寧靜的心,心浮氣躁,再好的老師也無能為力。這就說明,不是老師不教,是你沒有接受的條件,你沒有能力接受。能力就是誠敬、就是孝順、就是寧靜的心。于是我們就懂得古人教學,古人了解這些,從小培養(yǎng)嬰兒就養(yǎng)這三樣東西:誠敬,孝順,寧靜。喜歡靜不喜歡動。?對小孩的教育、對嬰孩的教育,家學就是私塾,啟蒙就得背書。背書的用意在哪里?用意就是培養(yǎng)這三種心,不讓他有胡思亂想。小孩要是不好好培育他,他也是會胡思亂想,他看到的、他聽到的他有反應。如何減少外邊的干擾?最好
7、的方法就是背書、背圣賢書。背圣賢書第一個目的不是在記誦。要記得?不是這個意思,那是付作用,最重要的作用是讓小孩沒有胡思亂想,訓練他寧靜。《大學》上所講的知止而后有定,你看老師教學知止,止什么?一門深入,不能搞多,不能搞雜,止于這一門,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知止是什么?心定了,心靜了,他就定下來了;定下來的時候,他才能有思考、有慮,他才可以能懂。這個慮是懂。慢慢他懂了,定下來之后、靜下來之后他才懂。那個心要不能靜、不能定,他不懂;他所懂的是他自己的意思,就像佛法說如來真實義他不懂,他聽的經(jīng)、學的教是他自己的意思
8、。自己意思是第六意識、第七識,不是真知真見。?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就了解,為什么中國古人有智慧?中國古人有眼光,能看到五十年之后,能看到一百年之后。釋迦牟尼佛講這段經(jīng)文,三千年前看到三千年以后這個社會,什么原因?定、靜當中看到的。所以慮就是明了,中國人翻譯外國的禪定,把禪翻作靜慮,靜就是定,慮就是智慧。慮而后有得,得就是真得,我們講開悟了。開悟就是證得佛的果位。得是無所得,得到什么?得到是自性,自性是本有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