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關于漢字與文化傳承的關系

談關于漢字與文化傳承的關系

ID:20361639

大?。?6.00 KB

頁數(shù):6頁

時間:2018-10-10

談關于漢字與文化傳承的關系_第1頁
談關于漢字與文化傳承的關系_第2頁
談關于漢字與文化傳承的關系_第3頁
談關于漢字與文化傳承的關系_第4頁
談關于漢字與文化傳承的關系_第5頁
資源描述:

《談關于漢字與文化傳承的關系》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談關于漢字與文化傳承的關系論文關鍵詞:漢字文化傳承文化特征  論文摘要:文章針對宋祖英等政協(xié)委最提出的關于《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從漢字的文化特征的角度進行分析,認為漢字的確具有文化的傳承性,但是現(xiàn)代漢字的發(fā)展演變又使得漢字的理據(jù)性有所降低,如果一味強調(diào)傳承而忽視了文字的發(fā)展,也會矯枉過正,我們應該要在尊重文字自身規(guī)律和國家有關法規(guī)的基礎上加強漢字的文化信息分析,從而培養(yǎng)年輕一代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本國文化的自豪感?! ≡诮衲甑娜珖鴥蓵?,宋祖英、黃宏等2l位文藝界的政協(xié)委員聯(lián)名遞交了一份關于《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

2、》,建議在小學開始設置繁體字教育,將中國文化的根傳承下去。宋祖英等人的理由是:繁體字是中國文化的根,知曉繁體字就是知曉中國漢字的由來、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而漢字的簡化造成了中國文化的一種隔斷。該提案建議,國家應從小學階段開始設置繁體字教育,比如將繁體字設置成必修課,或在講授簡體字的同時也教繁體字,這于國家的統(tǒng)一、民族的興旺都有好處這個提案一出來,就引起一片爭議之聲。叫好的反對的彼此爭論不休?! ∥阌怪靡扇藗儗τ谥袊膫鹘y(tǒng)文化還是非常敬重的,也都希望能夠把這個根一直傳承下去,但是究竟應該怎樣傳承,采用什么形式來傳承是值得我們好好探

3、討的。首先我們必須明確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這個范圍來說,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同時又是文化的忠實體現(xiàn)者。所以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第二條就寫著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說明人們已經(jīng)把包括語言文字在內(nèi)的語文學習與繼承民族文化聯(lián)系起來了?! 〉拇_如此,世界上各個民族的文字都凝結(jié)著一定的文化信息,都是本民族文化的一個載體和體現(xiàn)者,而漢字中蘊涵的文化信息,是其他文字無法比擬的。裘錫圭先生說:原始漢字的出現(xiàn)不會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

4、到公元前第三千年末期,隨著夏王朝的建立,我國正式進入階級社會。統(tǒng)治階級為了有效地進行統(tǒng)治,必然迫切需要比較完善的文字,因此原始文字改進的速度大大加快。夏王朝有完整的世系流傳下來這件事,就是原始文字有了巨大改進的反映。漢字大概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在夏商之際(約在前17世紀前后)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的。幾千年的積淀使得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日漸豐富。漢字還是世界上唯一至今還在使用的表意文字系統(tǒng),雖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多數(shù)漢字失去了象形的外貌,但在本質(zhì)上還保留著早期文字的許多特征,而且越古其特征越明顯,所以說委員們把繁體字與中國文化的根聯(lián)系在一

5、起并不是毫無理由的。帕爾默在《語言學概要》中指出,漢字是由視覺符號直接表示概念的,漢字書寫的書面語是獨立于口語的各種變化之外的。所以,在中國,一個學生只要學了4000個左右的漢字之后,幾千年的文獻就立刻展示在他的面前。而一個學習古希臘文獻的學生需要掌握多種方言才能欣賞諸如《荷馬史詩》一類的經(jīng)典。如果中國人屈從西方國家的再三要求,引入一種字母文字,充其量不過為小學生(和歐洲人)省出一兩年學習時間。但是為了這點微小的收獲,中國人就會失掉他們對持續(xù)四千年的豐富的文化典籍的繼承權。(L.R.帕爾默《語言學概論》商務印書館,1983)這段

6、話雖然是針對過去有人提出以拼音文字取代漢字的言論發(fā)表的看法,但也恰恰說明了漢字在繼承民族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漢字是記錄漢語的視覺符號系統(tǒng),它除了記錄語言之外,還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這就是漢字的形體構造具有特殊的價值。幾乎每個漢字都可以描繪出一幅中國歷史文化圖,或者演繹出一段中國歷史文化典故,因而漢字本身就可以被視為文化信息的載體,是一種充滿時代色彩,地域概念、人文心理特征的文化符號。(張德馨《關于漢字文化研究與漢字教學的幾點思考》,世界漢語教學,1999)正是漢字形體構造所具有的特殊價值也體現(xiàn)著漢字與其他文字的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7、 1.許多漢字的結(jié)構顯示了先民的生活和意識。就拿人生的最后一道程序喪葬習俗的有關文字,我們可以很明顯地從中看到這種古代習俗隨著地域和時代的發(fā)展發(fā)生著不斷地變化。大圣人孔子雖然曾經(jīng)反對野蠻的殉葬制度,《札記檀弓下》孔子謂為芻靈者善,謂為俑者不仁,但他卻提倡厚葬久喪,重為棺槨。按照封建禮制喪葬實行事死如事生的原則,所以喪葬禮節(jié)是非常繁縟的。從孟子《許行章》可以看出,孔子死后,其弟子為他守孝三年,按禮制,父母、妻子和長子死后,都應守制三年。其實這種禮節(jié)是在封建政治倫理的需求下逐漸形成的,并非自上古就有之,相反,上古時的喪葬極其簡略。從

8、漢字的葬字我們能夠很清楚地看到古代的喪葬風俗。葬字小篆作,字形南帥、死和一這i部分組成。帥為草叢(注:舯即草的本字),死義為尸體,葬字字形中的一表示尸體被抬送荒野時所用的木板之類。這個字形所展示的跟《周易系辭下》記載的中國遠古的喪葬形式完全吻合。古之葬者,厚衣之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