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君子何以“不仁”》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論君子何以“不仁”[摘要]歷來對“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這句話的傳統(tǒng)解釋是“君子偶有不仁,小人絕不會仁”,而被楊伯峻等人因不甚圓通而質(zhì)疑。楊伯峻提出此處“君子”、“小人”或以社會地位而言,牛澤群則以君子有廣義、狹義之分而論證“君子中有不仁的人”。縱觀論語全文,孔子對道德君子的定義其實是很明確的,反而“仁”卻不止有一種解釋。認識到這一點,可以幫助我們更明晰這句話的應(yīng)有之意,進而對我們進一步加深對孔子倫理思想的認識并發(fā)揮其當代價值,起到積極的意義。[關(guān)鍵詞]孔子;仁;君子;小人《論語·憲問》中有一句話:“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p>
2、針對這句話,歷代主流注疏形成了固定的解釋,但是由于不甚圓融而備受質(zhì)疑,于是說法漸多而未能形成定論,以致原說本義更加難明。一、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傳統(tǒng)的解釋起于孔安國說的“雖曰君子,猶未能備”。(1)其意,孔子所說的“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是指雖道德高尚的君子亦難以完備仁道。北宋邢昺就孔安國的注而進行論述:“此章言仁道難備也。雖曰君子,猶未能備,而有時不仁也。若管仲九合諸侯,不以兵車,可謂仁矣,而鏤簋朱纮,山節(jié)藻棁,是不仁也。小人性不及仁道,故未有仁者?!保?)突出了“仁道難備”,故而君子有時會不仁;而小人和仁道無涉,則從不會仁。朱熹引謝氏曰:“君子志于仁矣,然毫忽
3、之間,心不在焉,則未免為不仁?!保?)也是持君子有時候會不仁的觀點。清朝的劉寶楠說:“仁道難成,故以令尹子文之忠,陳文子之清,猶不得為仁,即克伐怨欲不行,亦不知其仁;故雖君子有不仁也?!兑住は翟~傳》: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是小人必無有仁也。”(4)進一步論述了仁道之難以及小人為何必無仁者,并無新見。錢穆也說:君子或偶有不仁,此特君子之過,亦所謂“觀過斯知仁”也。小人惟利是圖,故終不能為仁。(5)認為“君子偶有不仁”是因為“君子有過”,亦是持傳統(tǒng)注疏的理解方式。上述注解一脈相承,形成傳統(tǒng)的主流觀點。以“君子有
4、過”且“仁道難備”,故而孔子所說的“君子而有不仁者”是指“君子偶有不仁”。另如南朝梁皇侃疏中引袁氏曰:“此君子無定名也。利仁慕為仁者不能盡體仁,時有不仁一跡也。小人性不及仁道,故不能及仁事者也?!保?)韓愈《筆解》:“仁當為備字之誤也。豈有君子而不仁者乎?既稱小人,又豈求其仁耶?吾謂君子才行或不備者有矣,小人求備,則未之有也?!保?)《論語稽》中說:“君子偶不仁,無害其為君子。小人偶或仁,終見其為小人。況小人之仁,其暫也,其跡也,而其心則斷斷然不仁矣。此圣人示人以觀人之法也?!保?)康有為說:“此合人心術(shù)、行事言之。君子心術(shù)固純于仁者,然行事或偶失而為不仁,亦有
5、之。若小人心術(shù)既不仁,則行事即有善行,必不得為仁矣。故觀人者,不當論一二行事,而當別其人也。”(9)所論證亦各有可觀者,然其結(jié)論皆未脫“君子偶不仁”的正統(tǒng)說法。此種主流觀點受到質(zhì)疑的原因是“不甚圓通”。如楊伯峻說:“君子、小人若指有德者、無德者而言,則第二句可以不說”(10),李澤厚也說:“如指道德高下,則似同語反復”(11),意指若從道德修養(yǎng)的層次講,則只說君子有不仁即可,沒有說小人不仁的必要。牛澤群也指出,若以“君子偶有不仁”解釋前句,“則對應(yīng)于后句,無可圓通者。小人毫忽之間,時有仁行亦未能乎?”(12)以前句舊注觀諸后句“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則只能解釋為小
6、人偶亦不仁,而這種說法則似乎不求君子之全,而專責小人之備了??鬃印皩Ю枋匀市?,又‘有教無類’,豈能有此理!”(13)楊伯峻因于質(zhì)疑而提出:“這里似乎是指在位者和老百姓而言?!彼忉屵@句話為“君子中不仁的人有的罷,小人之中卻不會有仁人”(14)這種解釋固然能把這句話從文法和語義上講的通,但是這種解釋所體現(xiàn)的道理,卻恰好違背了孔子的仁道思想。正如李澤厚所說:“這里的“君子”、“小人”如指客觀的社會地位,即士大夫和老百姓,則與孔子其他一些說法,如“小人”也可以是“士”、人都可以“為仁”等等相矛盾”。(15)故而這種以社會地位來解釋君子小人的說法,亦難以圓通。李澤厚雖
7、然提出了質(zhì)疑,[摘要]歷來對“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這句話的傳統(tǒng)解釋是“君子偶有不仁,小人絕不會仁”,而被楊伯峻等人因不甚圓通而質(zhì)疑。楊伯峻提出此處“君子”、“小人”或以社會地位而言,牛澤群則以君子有廣義、狹義之分而論證“君子中有不仁的人”??v觀論語全文,孔子對道德君子的定義其實是很明確的,反而“仁”卻不止有一種解釋。認識到這一點,可以幫助我們更明晰這句話的應(yīng)有之意,進而對我們進一步加深對孔子倫理思想的認識并發(fā)揮其當代價值,起到積極的意義。[關(guān)鍵詞]孔子;仁;君子;小人《論語·憲問》中有一句話:“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針對
8、這句話,歷代主流注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