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對今人啟迪

儒學對今人啟迪

ID:20579691

大小:24.50 KB

頁數(shù):5頁

時間:2018-10-13

儒學對今人啟迪_第1頁
儒學對今人啟迪_第2頁
儒學對今人啟迪_第3頁
儒學對今人啟迪_第4頁
儒學對今人啟迪_第5頁
資源描述:

《儒學對今人啟迪》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儒學對今人的啟迪——中學歷史教學應滲透以史鑒今意識“儒學現(xiàn)代化”已不是一個全新的命題,早在改革開放以來,對其探究蔚然成風,21世紀的今天已高潮迭起,引起了社會民眾的廣泛關注。作為從事中學歷史教學的工作者,一項重要的社會職能就是必須理聯(lián)系實際,以史鑒今,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使呆板、沉悶的歷史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機。為什么今天對儒學(中國古代主流思想之一)的復習和研究被受人們關注和亟待呢?其原因:一、我們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的民族復興的歷史新時期,我們必須回顧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21世紀,世界思想界出現(xiàn)了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為

2、了響應世界文化的這一新局面,我們應更加注重對我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溫習與探究。二、新世紀,我國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宏偉藍圖,要求我們必須有個對自身“文化”上的自覺認同。在這樣的環(huán)境和背景下,全人類和我國面臨怎樣的問題?需要努力解決什么問題?才能促使“和諧社會”的到來。這就要求中學歷史教學工作者在平時的工作中對中國古代主流思想之一的儒學去粗取精,挖掘出其真正的學術理念,使其正面價值為人類社會提供寶貴的思想資源。當前,人類社會存在著三個重大問題,而且它們的解決和我們建設“和諧社會”與當今人類社會的“和平共處”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

3、它們是人和自然的矛盾、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矛盾、人自身的矛盾。關于“人和自然”的關系問題,1992年發(fā)表的《世界科學家對人類的警告》中說,人類和自然正走上一條相互抵觸的道路。人類社會伴隨著工業(yè)文明的到來,科學技術迅猛發(fā)戰(zhàn),它給人們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但作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在利用科技征服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界無量的開發(fā)與破壞,對資源的消耗和浪費,不僅造成“自然和諧”的破壞,而且也嚴重地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此人類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人類自身生存的條件已受到嚴重的威脅。儒家經典之一的《周易》(1993年湖北出土的“楚簡”

4、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記載:“易,所以會天道人道也”)是研究天道(自然規(guī)律)和人道(人類社會秩序)會通的書,它體現(xiàn)了“天人和一”的重要主張和思想。即“天”離不開人,“人”離不開天。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荀子主張人們一定要掌握自然界的變化規(guī)律,利用它造福人類,即“制天命而用之”“天地管而萬物役”。孟子也主張“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用也;數(shù)罟不入跨池,魚鱉不可勝食也”。總之,儒家思想主流多主張“天人和一”這一思想對于我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思維模式。我們不僅應認識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而且更

5、應“敬天”“畏天”,要把保護自然界作為一種神圣的職責,從我做起。否則破壞自然人類將會受到懲罰。當今社會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競爭成了中國社會最具本質特色的行業(yè)特征,人們普遍感到生存壓力日益增大。在如此現(xiàn)實中,由于過分注重對金錢的追求和物質的享受,對物欲和權利的向往,特別是部分職能部門的權力操縱者貪污腐化,對弱勢群體的欺詐,造成人與人關系緊張,矛盾突現(xiàn),社會冷漠,人心澆薄。另外,在世界范圍內由于民族間、國家間對自然資源的爭奪占有和野心膨脹以實現(xiàn)國家

6、利益的最大化,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分歧,對地區(qū),乃至世界的統(tǒng)攝欲望日益增強,造成民族間、國家間、區(qū)域間的對立、沖突,甚至達到兵戎相間的程度。如此種種,我們也能從儒家思想主張中找到一些有益的思想資源以助于解決這些問題在現(xiàn)行中國古代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中闡述:孔子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并對“仁”有許多解釋,如孔子說“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張以愛人之心調解與和諧人際關系;孔子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統(tǒng)治者也要愛惜民力,取信于民;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

7、論語》)有此五條就會得到百姓信任。戰(zhàn)國時期孟子也提出“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禮運》),才能實現(xiàn)“大同”理想。這些孔孟儒家“仁愛”思想不僅可以指導我們協(xié)調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讓世界充滿愛,而且還為今天當政者“博施于民”,對勞動者“寬”“惠”,關注民生,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對造就“和諧社會”有重要意義。在當代世界文化多樣化發(fā)展的新形勢下,90年代亨廷頓提出“文明沖突論”,這種因文化上的原因而引起的沖突矛盾甚至戰(zhàn)爭同樣可以儒家提出的“和而不同”的思想觀點來認識化解

8、。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最高理想是“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中庸》)其中“萬物并育”“道并行”是“不同”的一面,“不相害”“不相?!眲t是“和”的一面。這種思想為多元文化共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思想資源。在這種文化多元時代里,不同民族國家應該在相互并存,共處中通過交往取得某種共識,即某些相互“認同”不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