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靈”確立為審美范疇的演變過程

“性靈”確立為審美范疇的演變過程

ID:21755503

大小:55.50 KB

頁數:8頁

時間:2018-10-24

“性靈”確立為審美范疇的演變過程_第1頁
“性靈”確立為審美范疇的演變過程_第2頁
“性靈”確立為審美范疇的演變過程_第3頁
“性靈”確立為審美范疇的演變過程_第4頁
“性靈”確立為審美范疇的演變過程_第5頁
資源描述:

《“性靈”確立為審美范疇的演變過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性靈”確立為審美范疇的演變過程:“性靈”最初并不具有審美意義。始由范泰、謝靈運等由佛法出發(fā),在個人創(chuàng)作中貫徹以發(fā)揮,到齊梁時期廣泛播種得以提煉,直至鐘嶸將其引入詩歌,使它成為詩歌理論的審美范疇。由此,性靈說被不斷演進、發(fā)展。本文統述其演變過程,著重以鐘嶸為代表重點闡述他對該理論確立的砥柱作用?! £P鍵詞:“性靈”;謝靈運;鐘嶸 ?。篒209:A:1009-0118(2012)12-0332-02  一、演變過程概述  從南朝劉宋時期到明清之際,“性靈”這一概念經歷了由佛學到美學的轉換。根據思想文化史的經驗來看,一個概念或術語的提出,絕不會是憑空跳躍出來的,它必然與某種思想文化潛

2、存著內在的聯系:或汲取本土固有思想,或吸收外來因素,或將二者融匯起來加以創(chuàng)新。這就有思想體系內部的變遷和外部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的綜合作用而促成。  魏晉時期,文學走向自覺。這一時期,佛學風行,士人們談玄、唱和進行大量的詩歌創(chuàng)作。玄學的形成和老莊關系甚密東晉后汲取佛學成分,崇有與貴無、名教與自然、言意之辨、名理之辨成為其主要命題。文學環(huán)境寬松而多元,入學的本體地位也被佛學等多家學說所充斥,文人們汲取眾家開始對文學自身向內部縱深處挖掘“性靈”,最初由范泰、謝靈運等人運用于文學之中,但那時,這一就是一個較為模糊的未經范式的概念,從歷代學者的考辨來看,原國立新加坡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力堅博士認為

3、這與佛教的盛行有密切關聯。此時,佛經中的理論常被運用于詩中,比喜歡用“心”、“神”、“性”、“靈”等形而上學的概念,諸如沈約《懺悔文》:“所染得除,即空成性?!狈鹦哉摵头鸾淌蚓壷小白R”的理論被認為是他們的參考范本和靈感觸發(fā)的源動力。宗炳《畫山水序》:“圣人含道應物,賢者澄懷味象,至于山水,質有而趣靈,是以軒轅、堯、孔,廣成、大塊,許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首、大蒙之游焉,又稱仁智之樂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不亦幾乎?”[1]以形媚道,即以形象之山水呈現抽象之道。玄學思想對視覺形象的輕視,與山水詩對天地自然物象的強烈關注是背道而馳的。玄言的

4、告退與山水的滋生這一過程是如何發(fā)生的?筆者認為這一轉變過程是對魏晉玄學思想方式的超越,如果沒有這一超越,玄言的尾巴終究是難以除去的。這種思想的超越當為晉宋之際所輸入的大乘佛教?!洞笾嵌日摗氛f:“性名自有,不待因緣。若待因緣,則是作法,不名為性。”[2]大乘佛性論所指的眾生具有佛性,就是說眾生都具有這種成為覺悟者的自力。想要成佛,還需獲得般若智慧,修行實踐,在他力的引導下獲得覺悟。  晉宋之際,謝靈運為代表的山水詩風靡詩壇。他依靠佛經,通過修行、體悟、以般若智慧來實現創(chuàng)作中的“性靈”?!兜浅厣蠘恰罚骸靥辽翰?,園柳變鳴禽”二句,在描摹之時,無意模山范水,而是情與景物的交融而凝練成

5、的人生哲理與趣味。是山水之性情,亦是人的生命之性情。詩歌的表現從之前的寫意,轉變?yōu)槿坭T詩人生命經驗的哲理。他在《辨宗論》里主張“去物累而頓悟”[3],只有徜徉于山水之間才能體道適性,舍卻世俗之物累。這是山水審美意識的增強,更是化“佛”妙用的體現。凸顯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被重視,將山水自然暈染人的靈性?!靶造`”在此處雖只是創(chuàng)作時間的零散,但為齊梁之后“性靈”進入美學思想范疇孕育了種子。此時期《文心雕龍》為代表的理論著作影響了大批文人創(chuàng)作。劉勰在《原道篇》里的“性靈”與佛教的“佛性論”、“識神說”最為接近;《宗經篇》里的則已有儒家色彩;《情采篇》完全是作家主體之性情;《序志篇》又以為無常不居

6、,與“佛性論”、“識神說”又不同。但總體而言,不同層次的性靈說,均統攝于《原道篇》之性靈,其表現于文學,即是指主體內在生命的強大精神力量——原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4]直至鐘嶸,將“性靈”引入詩歌,使其成為專論詩歌理論的審美范疇。此后經庾信承繼“性靈說”并貫穿于創(chuàng)作中將其發(fā)揮至極致。到明清時期,以袁枚為代表的“性令派”成為當時影響力巨大的文學派別,文人對“性靈”的詮釋也在不斷拓展、多元,直至今日成為我們討論文學理論中常用到的審美范疇。  二、理論確立為審美范疇的中堅力量—鐘嶸  鐘嶸《詩品》成為我國古代文藝批評著作的又一豐碑。是他將“性靈”引入詩歌,使其成為專論詩歌理論的審:“性靈”最

7、初并不具有審美意義。始由范泰、謝靈運等由佛法出發(fā),在個人創(chuàng)作中貫徹以發(fā)揮,到齊梁時期廣泛播種得以提煉,直至鐘嶸將其引入詩歌,使它成為詩歌理論的審美范疇。由此,性靈說被不斷演進、發(fā)展。本文統述其演變過程,著重以鐘嶸為代表重點闡述他對該理論確立的砥柱作用?! £P鍵詞:“性靈”;謝靈運;鐘嶸 ?。篒209:A:1009-0118(2012)12-0332-02  一、演變過程概述  從南朝劉宋時期到明清之際,“性靈”這一概念經歷了由佛學到美學的轉換。根據思想文化史的經驗來看,一個概念或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