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t;——韓東《你見過大海》

從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t;——韓東《你見過大海》

ID:22379856

大?。?7.50 KB

頁數(shù):17頁

時間:2018-10-28

從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t;——韓東《你見過大?!? _第1頁
從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t;——韓東《你見過大?!? _第2頁
從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t;——韓東《你見過大?!? _第3頁
從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t;——韓東《你見過大?!? _第4頁
從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t;——韓東《你見過大?!? _第5頁
資源描述:

《從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t;——韓東《你見過大海》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xué)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從quot;大海quot;回到quot;海quot;——韓東《你見過大?!讽n東的《你見過大海》(寫于1982-84年間)在標(biāo)舉口語、消解"朦朧詩"及開啟"后朦朧"詩潮等方面的"革命性"意義,早已為詩壇洞悉和稱道,無需再說。但在我們看來,這首詩的意義不應(yīng)僅僅局限在"朦朧詩"與"后朦朧詩"之間或者整個詩歌界,而應(yīng)涉及包括詩、小說和散文在內(nèi)的整個20世紀中國文學(xué)領(lǐng)域。具體講,這里的"大海"當(dāng)同以往詩、小說和散文中的整個現(xiàn)代"大海"形象傳統(tǒng)聯(lián)系起來、并與古典"海"相比較時,一種拆解現(xiàn)代大海形象模式乃至整個現(xiàn)代性正統(tǒng)話語的意義就清晰地顯示出來。

2、當(dāng)然,這樣做也只是對這首詩的一種閱讀而已。在韓東描寫"大海"之前,中國文學(xué)中已存在著兩種"海"的形象模式:一是古典"海"模式,二是西方"大海"模式。"海"一向是中國古代詩描述的對象,如"登臨碣石,以觀滄海","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在中國古典傳統(tǒng)中,"海"或"四海"歷來被認為是環(huán)繞中國的最外部邊界,從而屬于中國古典文化體系中被從容包含的因素:一個為"自我"所熟悉、可以包容和移情的自然"他者"(如說"觀海則意溢于海")。這樣的"他者",在相信"萬物皆備于我"的中國古人眼中其實

3、已是"自我"的一部分??梢?,中國古典"海"是自我可以容納和融入其中的平常之海。它即便有某種"崇高"或"神圣"內(nèi)涵,也是在中國主體的掌握之內(nèi)。上述古典"海"模式在現(xiàn)代遭遇沉重打擊。隨著西方文化從陌生且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強勢涌入,中國人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以往所見的作為世界邊界的"海"(四海),不過是遠為浩瀚而難以知曉的大海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大海的那邊,還生活著與我們既相同又頗為不同的同類--"西方"。確實,這個"西方"與為我們的"夷夏之辨"早已辨明的可以包容的西域諸"夷"全然不一樣,而是從未遇見的陌生、強勁而又敵對的新"他者"。這樣一來,"大

4、海"就有意或無意地同"西方"聯(lián)系了起來,成了這個新"他者"的表征形象。更為重要的是,在隨即傳入的文藝復(fù)興以來西方現(xiàn)代性話語中,"大海"又確實顯示了為中國人所陌生的深度意義:同"大寫的人",同無限、崇高、自由和神秘等終極話語緊緊結(jié)合起來。例如,拜倫的《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展現(xiàn)了雄奇的大海風(fēng)光,安徒生《海的女兒》帶來了美妙動人的海的故事。而普希金《致大海》尤其傾倒了無數(shù)中國人:"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和閃耀著驕美的容光/……我將長久地,長久地/傾聽你在黃昏時分的轟響/我整個的心靈充滿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巖,你的港

5、灣/你的閃光,你的陰影,還有/絮語的波浪/帶進森林,帶到那靜寂的荒漠之鄉(xiāng)。"這種西式大海給現(xiàn)代中國文學(xué)提供了新奇的想象源泉?,F(xiàn)代詩的兩位開創(chuàng)者郭沫若和徐志摩都"深得西詩的神韻"(卞之琳:《徐志摩詩集序》,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頁),他們筆下的大海自然同樣充滿新生、自由、美等深層意蘊。郭沫若《女神》寫道:"青沉沉的大海,波濤洶涌著,潮向東方/光芒萬丈地,將要出現(xiàn)了喲--新生的太陽!"徐志摩《海韻》描寫熱愛大海的"勇敢的女郎"。艾青《揀貝》:"大海的饋贈/是無窮的/陽光下到處是/俯身可取的歡樂"。有海就有浪。他又在《浪》里寫道:白

6、浪"或許是無理性/但它是美麗的","我卻愛那白浪/--當(dāng)它的泡沫濺到我身上時/我曾起了被愛者的感激"。郭小川同樣是愛"海"的人,他也像普希金那樣寫有《致大?!?。在散文領(lǐng)域,人們熟悉的楊朔散文如《雪浪花》(1961)熱烈地描繪過大海的豐富韻味。而小說中,楊沫《青春之歌》里使林道靜沉醉癡迷的北戴河海濱,曾引發(fā)過讀者的豐富想象。進展到80年代,由于急切地要擺脫"文革"所標(biāo)明的審美與文化斷裂帶,"朦朧"詩人從前輩那里自覺地吸取著對大海的浪漫想象的靈泉,"大海"神話重新創(chuàng)造出來。舒婷的《致大海》是站在70年代中國的特殊文化語境中與西方普希金和中

7、國前輩如郭沫若等對話的。詩人清楚,在20世紀中國詩歌長河里,"大海的日出/引起多少英雄由衷的贊嘆/大海的夕陽/招惹多少詩人溫柔的懷想"。詩人相信,"有過咒罵,有過悲傷/有過贊美,有過榮光/大海--變幻的生活/生活--洶涌的海洋"。大海被看作洶涌澎湃、變幻起伏的生活的寫照。在《海濱晨曲》(1975)里,舒婷更直接敞露對大海的急切情懷:"一早我就奔向你呵,大海/把我的心緊緊貼上你胸膛的風(fēng)波"。大海時而是"深沉"、"悲壯"和"狂熱"的,時而又"嫻靜溫柔",以"低語"、"微笑"平息人的焦慮。在詩人心目中,大海如孕育無限生命力的"慈母",而"我

8、"則是她的"忠實的女兒"。徐敬亞的《夜,一個青年在海濱》以相近的方式寫了大海:"我,幻想過生活的大海呀/天藍色的小航海家們/播種過鮮亮亮的理想和熱情……海。濤聲。?!屛蚁肫饸v史/幾千萬年前/生命,就從這里爬上岸……大

當(dāng)前文檔最多預(yù)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dāng)前文檔最多預(yù)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xué)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yù)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quán)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zé)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quán)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biāo)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luò)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