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考數學壓軸題(動點)》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中考數學壓軸題總結(動點)(一)因動點產生的相似三角形問題例1,已知拋物線的方程C1:(m>0)與x軸交于點B、C,與y軸交于點E,且點B在點C的左側.(1)若拋物線C1過點M(2,2),求實數m的值;(2)在(1)的條件下,求△BCE的面積;(3)在(1)的條件下,在拋物線的對稱軸上找一點H,使得BH+EH最小,求出點H的坐標;(4)在第四象限內,拋物線C1上是否存在點F,使得以點B、C、F為頂點的三角形與△BCE相似?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圖1思路點撥1.第(3)題是典型的“牛喝水”問題,當H落在線段EC上時,BH+EH最?。?.第(4)題的解
2、題策略是:先分兩種情況畫直線BF,作∠CBF=∠EBC=45°,或者作BF//EC.再用含m的式子表示點F的坐標.然后根據夾角相等,兩邊對應成比例列關于m的方程.滿分解答(1)將M(2,2)代入,得.解得m=4.(2)當m=4時,.所以C(4,0),E(0,2).所以S△BCE=.```(3)如圖2,拋物線的對稱軸是直線x=1,當H落在線段EC上時,BH+EH最?。O對稱軸與x軸的交點為P,那么.因此.解得.所以點H的坐標為.(4)①如圖3,過點B作EC的平行線交拋物線于F,過點F作FF′⊥x軸于F′.由于∠BCE=∠FBC,所以當,即時,△BCE∽△FBC.設點F的
3、坐標為,由,得.解得x=m+2.所以F′(m+2,0).由,得.所以.由,得.整理,得0=16.此方程無解.圖2圖3圖4②如圖4,作∠CBF=45°交拋物線于F,過點F作FF′⊥x軸于F′,由于∠EBC=∠CBF,所以,即時,△BCE∽△BFC.在Rt△BFF′中,由FF′=BF′,得.解得x=2m.所以F′.所以BF′=2m+2,.由,得.解得.```綜合①、②,符合題意的m為.例2,拋物線經過點A(4,0)、B(1,0)、C(0,-2)三點.(1)求此拋物線的解析式;(2)P是拋物線上的一個動點,過P作PM⊥x軸,垂足為M,是否存在點P,使得以A、P、M為頂點的三
4、角形與△OAC相似?若存在,請求出符合條件的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3)在直線AC上方的拋物線是有一點D,使得△DCA的面積最大,求出點D的坐標.,圖1思路點撥1.已知拋物線與x軸的兩個交點,用待定系數法求解析式時,設交點式比較簡便.2.數形結合,用解析式表示圖象上點的坐標,用點的坐標表示線段的長.3.按照兩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分兩種情況列方程.4.把△DCA可以分割為共底的兩個三角形,高的和等于OA.滿分解答(1)因為拋物線與x軸交于A(4,0)、B(1,0)兩點,設拋物線的解析式為,代入點C的坐標(0,-2),解得.所以拋物線的解析式為.```(2)設
5、點P的坐標為.①如圖2,當點P在x軸上方時,1<x<4,,.如果,那么.解得不合題意.如果,那么.解得.此時點P的坐標為(2,1).②如圖3,當點P在點A的右側時,x>4,,.解方程,得.此時點P的坐標為.解方程,得不合題意.③如圖4,當點P在點B的左側時,x<1,,.解方程,得.此時點P的坐標為.解方程,得.此時點P與點O重合,不合題意.綜上所述,符合條件的點P的坐標為(2,1)或或.```圖2圖3圖4(3)如圖5,過點D作x軸的垂線交AC于E.直線AC的解析式為.設點D的橫坐標為m,那么點D的坐標為,點E的坐標為.所以.因此.當時,△DCA的面積最大,此時點D的坐
6、標為(2,1).(二)因動點產生的等腰三角形問題例3,拋物線y=ax2+bx+c經過A(-1,0)、B(3,0)、C(0,3)三點,直線l是拋物線的對稱軸.(1)求拋物線的函數關系式;(2)設點P是直線l上的一個動點,當△PAC的周長最小時,求點P的坐標;(3)在直線l上是否存在點M,使△MAC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點M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圖1.思路點撥1.第(2)題是典型的“牛喝水”問題,點P在線段BC上時△PAC的周長最?。?.第(3)題分三種情況列方程討論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滿分解答(1)因為拋物線與x軸交于A(-1,0)、
7、B(3,0)兩點,設y=a(x+1)(x-3),代入點C(0,3),得-3a=3.解得a=-1.所以拋物線的函數關系式是y=-(x+1)(x-3)=-x2+2x+3.(2)如圖2,拋物線的對稱軸是直線x=1.當點P落在線段BC上時,PA+PC最小,△PAC的周長最?。O拋物線的對稱軸與x軸的交點為H.由,BO=CO,得PH=BH=2.所以點P的坐標為(1,2).圖2(3)點M的坐標為(1,1)、(1,)、(1,)或(1,0).考點伸展第(3)題的解題過程是這樣的:設點M的坐標為(1,m).在△MAC中,AC2=10,MC2=1+(m-3)2,M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