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一步.doc

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一步.doc

ID:22652068

大?。?1.55 KB

頁數:7頁

時間:2018-10-30

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一步.doc_第1頁
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一步.doc_第2頁
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一步.doc_第3頁
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一步.doc_第4頁
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一步.doc_第5頁
資源描述:

《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一步.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整合中西封建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一步摘要:馬克??先生對封建社會歷史的研究,是新時期突破歐洲中心論,重新書寫世界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段鳉W封建經濟形態(tài)研宄》則是先生構建世界史意義上的封建社會理論體系的開創(chuàng)性一步。文章主要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分析本書的創(chuàng)新之處,如西歐的封建化進程、西歐農奴的概念、西歐城市的定性等。關鍵詞:歐洲中心論;世界史;普遍規(guī)律;封建;唯物史觀;比較;幵創(chuàng)中圖分類號:K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35-0051-02收稿日期:2016-09-23作者簡介:朱曉靜(1978—),女,山東濟南人,山東藝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副教授,山東大學歷史

2、文化學院博士研宄生,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和西方文化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后,戰(zhàn)爭造成的經濟凋敝、生靈涂炭的局面使部分歐洲人開始反思自己的文明,對普及于20世紀的“歐洲中心論”提出質疑。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第三世界國家逐漸崛起,現實的變化為進一步打破“歐洲中心論”,平等看待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歷史提出了要求,也準備了條件。世界史作為歷史學的一個獨立的分支學科應時而生并不斷發(fā)展。世界各國學者努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各有其局限。馬克??先生認為各國學者的著作雖然都試圖以非歐洲中心論的觀點看待人類歷史,但都或多或少地帶有歐洲中心論的傾向,或者說無法完全擺脫西辦史學模

3、式。[1]很明顯,歐洲中心論是阻礙世界史學科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許是最難克服的因素。但在困難重重的局面下,全世界的歷史學者并未放棄努力,也己經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其屮馬克??先生對封建社會歷史的研宄,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篇幅所限,木文將集中討論《西歐封建經濟形態(tài)研宂》(以下簡稱“《形態(tài)研宄》”)在世界封建社會歷史研究中的意義。首先說明幾個問題:第一,《形態(tài)研究》出版于1985年,我們必須將其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加以討論;第二,承接第一個原則,馬先生所處的時代決定了他治學的哲學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因此本文將主要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分析作品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上文己經提及歐洲屮心論對世

4、界史發(fā)展的危害,具體言之,目前歷史研究的話語體系充斥著以歐洲(主要是兩歐)為模板總結出的概念、規(guī)律、分期體系等,如果直接用來研究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歷史,就宥可能造成概念與史料不符的混亂局面,“封建”概念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何為“封建”?以中國和西歐為例,中文的“封建”一詞最早出現在《詩?商頌?殷武》中:“命于下國,封建闕?!?;隨后出現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2]簡而言之,就是指中國發(fā)源于商周時期的一種政治制度。而英文的封建制度(feudalsystem)、封建主義(feudalism)等術語最早出自18、19世紀孟德斯鳩、亞當

5、?斯密等人的著作和其他歷史文獻,是啟蒙思想家對西歐中世紀社會的研宂結晶。兩者原本沒有任何聯系,只是在近代才通過翻譯這一途徑彼此對應了起來。1903年嚴復用“封建”對譯“feudalism”,并將之與周代的封建制度進行比較,[3]從而將中國周代的政治制度與西歐中世紀的政治制度聯系起來,造成了長期的混亂。封建概念的不統一造成很多問題。例如,20世紀50—60年代,出于關注亞、非、拉歷史的實際需要,中國史學界又興起關于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大討論,再次引發(fā)討論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性問題。筆者竊以為,“中國的封建社會為什么這么長”這一問題的提出需要一個理論前提,即史學界需要對世界史意義上的

6、封建基本概念達成共識。如果雙力的封建概念所指不同,何以比較?簡單地將蘇聯根裾歐洲歷史總結的五種社會經濟形態(tài)套用到中國歷史上,很容易看到,大體從公元前475年到1840年的中國社會(此處采用郭沫若的觀點[4]),奴隸基本不存在了,資木主義顯然尚未發(fā)展,那就只能是封建社會了,從而得出屮國的封建社會很長的結論。這實際是嘗試用W歐的封建概念來衡量中國歷史,這恐怕是不妥的,也不一定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原意一一馬克思曾明確表示,“自己有關生產方式依次更替的論斷乃是從西歐歷史發(fā)展道路歸納出的結論,只適用于西歐”。[5]正是謝對上述問題,馬克??先生用他的《形態(tài)研宄》邁出了整合中西封建研宄,從而

7、尋找共識的開創(chuàng)性一步。他在《形態(tài)研宄》的序言部分明確指出:20世紀60年代重又興起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大討論提出了一個重大問題,“就是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對前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規(guī)律做再認識,根據世界主要國家、民族的歷史,綜合比較出前資木主義社會的共同特征,真正體現世界歷史發(fā)展的統一性”。[6]《形態(tài)研究》的視角在當時可以說是嶄新的:中國人用唯物史觀考察西歐封建經濟形態(tài),自然不同于西方學者(無論其是否持唯物史觀),也不同于蘇聯學者一一他們或者難免受歐洲中心論的影響,有意無意地忽視歐洲以外地區(qū),或者因為語言限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