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譯---結構控制:過去,現在和未來

外文翻譯---結構控制:過去,現在和未來

ID:22743397

大?。?05.00 KB

頁數:19頁

時間:2018-10-31

外文翻譯---結構控制:過去,現在和未來_第1頁
外文翻譯---結構控制:過去,現在和未來_第2頁
外文翻譯---結構控制:過去,現在和未來_第3頁
外文翻譯---結構控制:過去,現在和未來_第4頁
外文翻譯---結構控制:過去,現在和未來_第5頁
資源描述:

《外文翻譯---結構控制:過去,現在和未來》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結構控制: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是G.W.Housner:ASCE成員,L.A.Bergman,ASCE成員,T.K.Caughey,A.G.Chassiakos,ASCE成員,R.O.Claus,S.F.Masri,ASCE成員,R.E.Skelton,'ASCE成員,T.T.Soong,SMember,ASCE,B.F.Spencer,9Member,ASCE,andJ.T.P.Yao,lOMember,ASCE摘要:本調查論文主要包括:(1)研究人員和從業(yè)人員提供了一個簡潔的出發(fā)點都希望土木工程的控制和監(jiān)測,以評估目前最先進的結構;及(2)指出兩者之間的鏈接結構的控制和

2、控制理論等領域的異同,并指出未來的研究和應用工作有可能證明取得豐碩成果。本文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第1節(jié)是介紹;第2節(jié)是被動能源消耗;第3節(jié)主動控制尺寸;第4節(jié)混合動力和半主動控制系統(tǒng);第5節(jié)討論了傳感器的結構控制;第6節(jié)智能材料系統(tǒng);第7節(jié)健康監(jiān)測和損傷檢測;第8條研究的需要。大量引用的文獻資料在下面列出。1引言1.1項目背景由地震或風產生的振動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控制,如改變硬度,質量,阻尼,或形狀,并提供被動或主動的反作用力。迄今為止,一些結構控制的方法已被成功地使用,新提出的方法提供了應用程序進行擴展和提高效率的可能性。在鑒于此,它似乎是一個適當的時間對于美國結構振動控制

3、研究小組準備簡要概述這一領域,通過實驗已經有多篇論文上有發(fā)表的理論和實踐。盡管民用結構控制工程方面的努力才剛開始,但已經發(fā)表的論文的數量是如此之多已經超出審閱的能力要在有限的時間審查所有在美國,亞洲和歐洲的有關的文獻。作為第一個步驟,一份代表作家的意見,并提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的報告正在準備,但不會嘗試面面俱到在這個領域。該報告提供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方面的問題,可以作為指導文獻,也可以作為對未來的研究的一塊墊腳石。現在確定的是結構控制是設計新結構和改造地震與風的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公布這個調查報告中的結構控制的研究和應用是可行的,指明對未來研究的現在方向。在美國,土木工

4、程結構控制領域的演變是迅猛的,在過去的幾幾十年里吸引了眾多研究者注意和興趣。雖然其根源主要是航空航天問題跟蹤和指向,靈活的空間結構技術迅速轉移到民用工程。與基礎設施相關的問題,如保護建筑物和橋梁在地震和風作用下的極端載荷。由于姚在1972年最初的概念研究,這個領域不斷走向成熟,最終1994年8月份在洛杉磯舉行了第一屆世界結構振動控制會議。這吸引了來自15個國家337名參與者,包括225篇涵蓋各個方面的結構控制的技術論文。作為一個管理機構和未來的會議和研討會所的贊助者,國際結構控制協(xié)會(IASC)于1994年成立,1995年ASCE成為自動控制委員會(AACC)的一員。加入像

5、IEEE,AIAA,AICHE,和ASME這樣的擁有悠久的參與控制工程的歷史的類似組織。在日本,結構控制獲得一系列發(fā)展并且目前超過20個完整的大型建筑應用了主動控制系統(tǒng),主要是為了在強風期間提高乘員舒適度,有關工作也有在歐洲和俄羅斯展開。在美國和其他地方,被動基礎隔震系統(tǒng)在低層和中高層建筑抗震設防已經成為一種公認的設計方案。類似一般控制文獻,治理結構的文獻往往代表不同的利益和觀點,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保護它們的城市和人民。最近的在1994年,加利福尼亞州的北嶺破壞性地震事件和在1995年在日本神戶證明了在設計新的結構時減輕這些危險重要性。此外,應抗震設計規(guī)范要求的改變,因

6、為一個破壞性地震,或許應該歸功于最近洛杉磯市中心附近下面發(fā)現的一個活躍故障證明了分析和結構抗震性能的升級是必要的。單獨的強度設計并不一定保證該建筑物維持對居住者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的動態(tài)響應。在1989年的LomaPrieta地震中,在舊金山的一幢高47層的建筑物經歷了在地下室lO%g和頂層45%g的峰值加速度。表明了有害的加速度可以造成很大的地面加速度。類似的這種結構變動的事例同樣發(fā)生在最近的北嶺和神戶地震。事實上,這種要求在強度和安全上是相互沖突的。因此增加機構的備用抵抗力的同時保持裝置理想的動態(tài)特性,基于使用各種主動,半主動,被動和混合控制方案,提供了保障。目前的結構控制

7、概念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00年以前的約翰·米爾恩,在日本的一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他建立了一個小木屋里并將其放置在球軸承來證明結構可以避免地震晃動的影響。線性系統(tǒng)的理論及其應用到振動領域,并應用到特定的結構動力學,要比二十世紀的前半葉需要更多的發(fā)展。許多這方面的發(fā)展的起源于用于汽車和飛機的內燃機,本身達到非常高的動力水平。在第二次世界戰(zhàn)爭中,如隔振,減振,減振等概念得到了開發(fā)并且有效地應用于飛機結構。工程結構領域第一次接受了這一技術是在20世紀60年代,從那時起,已經采取了若干不同的方案,一個例子是低層的基礎隔震和中高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