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詩歌的“邊緣化”問題

當代詩歌的“邊緣化”問題

ID:23789933

大小:58.50 KB

頁數(shù):12頁

時間:2018-11-10

當代詩歌的“邊緣化”問題  _第1頁
當代詩歌的“邊緣化”問題  _第2頁
當代詩歌的“邊緣化”問題  _第3頁
當代詩歌的“邊緣化”問題  _第4頁
當代詩歌的“邊緣化”問題  _第5頁
資源描述:

《當代詩歌的“邊緣化”問題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當代詩歌的“邊緣化”問題一詩歌“邊緣化”自然不是什么新鮮話題,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個判斷就已經(jīng)被廣泛接受,成為對9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詩歌的沒有多少爭議的描述。在這一概念的普遍運用中,80年代被設定為當代詩歌的“黃金時代”,而“邊緣化”進程則起始于80年代末。在批評家的敘述中,詩歌“邊緣化”主要涉及詩歌的處境,即詩歌在社會文化空間的位置問題。減縮、下降、滑落等,是使用頻率頗高的、用來說明“邊緣化”征象的一組富動態(tài)特征的語詞?!盎洹笔紫仁侵冈姼枳x者大量流失,詩歌寫作、流通日益走上“圈子化”的傾向。作為可替換的另一相

2、當普遍的說法,是“寫詩的人比讀詩的多”。因此,詩歌有時候也被稱為“為生產(chǎn)者而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①。對這個現(xiàn)象的進一步說明,是詩歌失去廣泛感召力和影響力。一個相當夸張的說法是,詩歌不僅被“公眾”所遺忘,而且也被文學界所忽略??臻g位置的這種偏離“中心”的滑落,也表現(xiàn)在“文類”關系上。不要說相對于流行文化,即使在“嚴肅文學”的范圍內,其地位也今非昔比。雖然總的來說,90年代文學的地位都在下降,不過,由于小說等本身的“通俗化”特征,遭遇的這種滑落震蕩,比起詩歌來相對要小許多。20世紀中國的現(xiàn)代文學,小說自然占據(jù)主導地位,但詩歌在許

3、多時候也有相當?shù)闹匾?。到?0世紀末,情況發(fā)生明顯變化,衡量文學成就所依據(jù)的成果,有幾乎全部由小說承擔的趨勢,詩歌變得可有可無。在當前大學的文學教育中,當代詩歌逐漸成為點綴;專治當代文學的教授,有的對80年代以來詩歌的了解,僅限于“朦朧詩”外加80年代有限的幾個詩人,對于90年代的情況則幾乎一無所知。對詩歌“邊緣化”的分析,也探及詩人的處境。詩歌地位的滑落與詩人身份、形象的曖昧不明,是同一事情的不同方面。詩人的定位和相應的寫作問題,變得復雜起來。從淺表但并非不重要的層面,也就是作為謀生手段的“職業(yè)”方面看,“專業(yè)詩

4、人”很快會從我們的詞典里消失。在90年代,僅靠寫詩難以維持正常生計。詩集出版的艱難,詩作稿酬的微薄人所共知②。但是詩人就紛紛“餓死”了嗎?那也未必,他們也不都窮愁潦倒。“詩人兼職”(以寫詩為主業(yè))和“兼職詩人”(以寫詩為副業(yè))成為普遍現(xiàn)象:詩人同時又是政府官員、教授、商人、企業(yè)家、公司職員、報刊編輯……這種事實當然不是什么“新事物”。習佛學禪,在街頭擺書攤默坐如一入定老僧的詩人③,會被稱奇而增添詩作的分量。但是,既在官場、商場為獲取最大利潤博弈,同時也在燈下歌唱純潔愛情——許多人還是沒有具備將這種不同“身份”、“面孔

5、”加以協(xié)調、綜合的能力。但“職業(yè)”只是一個方面,困難之處是在新的語境中,詩人應扮演(和人們要他們扮演)何種“文化”角色。在80年代,“由于時間差——意識形態(tài)解體和商業(yè)化浪潮到來前的空白”,“詩人戴錯了面具:救世主、斗士、牧師、歌星”④?!按麇e”這個說法也許值得討論,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種種“面具”已大多自動或被迫摘下(雖然它們的“魅影”并沒有消失)。在這種情況下,詩人該換上什么“面具”,不僅他們中一些人心里無數(shù),批評家、社會公眾也不大弄得明白。他們仍是“斗士”嗎?有的人會覺得這是虛妄;語詞鍛造者嗎?另一些人會覺得這是

6、喪失社會責任感;自娛兼娛人的歌手嗎?更多人肯定斥責為墮落。詩人(如果是真的詩人)本來在思維、想象方式上就有些“超?!?,有的行為且有點“怪異”。這些,如果有了文化傳統(tǒng)、神圣使命、浪漫情調的支持,往往成為美談。一旦這種種支持撤去,那種真(或假冒的)“超?!?,就可能成為令旁觀者側目的怪誕,甚至瘋癲。因此,有一位詩人說,“寫詩寫久了總被人斜眼,后來開始寫散文似乎才得到寬恕”⑤。詩歌地位的滑落,在90年代引發(fā)對新詩的新一輪的“認同危機”。這也是“邊緣化”的另一征象。詩歌風光無限的80年代自然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危機”論,即使有人提

7、出也不會得到理睬。談論新詩的“危機”(或“死亡”)當然也不是新鮮事,多少年就會來一次,也可以說是一種“陳詞濫調”了吧。新一輪的“危機”論,是以“全球化”視境來提出論據(jù)的:百年新詩為什么沒有出現(xiàn)“國際公認”的大詩人和經(jīng)典作品?“國際公認”繼“輝煌古典詩歌”之后,在“世紀末”成為摧毀新詩自信心的另一有效手段。稍具悖謬意味的是,據(jù)說“新文學”已經(jīng)“終結”,但頑強質疑為“新文學”開道的“新詩”合法性仍在繼續(xù)。相信即使是那些殫精竭慮的新詩辯護者也不會反對檢討新詩的問題、闕失。問題是這種反省,在許多時候都以歷史的“后設”的方式,

8、來“徹底”動搖新詩發(fā)生、存在的根基。1958年的新詩發(fā)展道路論爭的主導意向就是這樣;90年代的質疑,也具有相似的邏輯。二可以發(fā)現(xiàn),近年來對于詩歌“邊緣化”的分析,存在著兩個支撐點。一是現(xiàn)象描述與價值評價的重疊、交錯,即它不僅是有關現(xiàn)象的說明,而且在不少論者那里,是詮釋性的批評概念。另一個是“80年代”被設定為事實觀察、評價的基礎。從前一個方面說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