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出土楚文獻文字研究綜述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出土楚文獻文字研究綜述李學勤先生多次指出:“現(xiàn)代的戰(zhàn)國文字研究是從楚國開始的。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八年安徽壽縣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國銅器,一九四二年湖南長沙子彈庫發(fā)現(xiàn)的楚國帛書,不象璽印、貨幣、陶文等文字簡略,沒有上下文可推?!保ㄗⅲ豪顚W勤《〈郭店楚簡文字編〉序》,載《郭店楚簡文字編》第5頁。文物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相類的主張又見于《〈包山楚簡文字編〉序》。一九九七年,在吉林大學古籍所主持博士論文答辯的發(fā)言中,李先生也申述了這一主張。又,為了行文方便,下文提到的各位師長,一律省去“先生”稱謂,敬請見諒。)隨著楚文字材料不斷有
2、驚人發(fā)現(xiàn),楚文字不僅一直占據(jù)著戰(zhàn)國文字的主體地位,而且也成為古文字研究的熱點,尤其是近幾年來,幾批戰(zhàn)國楚簡竹書的公布,掀起了自甲骨文問世以來,出土文獻研究的第二個高潮。這些楚簡竹書為文字學、歷史學、哲學、文獻學、古典文學都提供了豐富的新材料,許多都是漢代人也未能見到的佚籍,它吸引了各個學科大量的專家學者。近兩年來,對出土楚文獻的研究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已不為過。涌現(xiàn)出大量優(yōu)質(zhì)論著,從文字、文獻、思想、文化各個方面展開深入研究。本文只就七十年來出土楚文獻中的文字方面的研究做一扼要綜述。限于篇幅和作者見識,掛一漏萬,在所難免,敬請
3、見諒。下面就從楚銅器銘文研究,楚帛書文字研究,楚簡文字研究,楚璽印,貨幣及其它文字研究,楚文字綜合研究等五個方面進行概述?! ∫怀~器銘文研究綜述 我們現(xiàn)在見到年代最早的楚文字是西周晚期的楚公家鐘和楚公逆鐘,最早見于著錄的楚文字是宋代呂大臨的《考古圖》、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貼》中的相關銅器銘文。楚國銅器銘文自西周末期到戰(zhàn)國晚期—直綿延不斷,是探討不同時期楚文字特點和楚文字流變的重要依據(jù)?! 乃未闫穑恢钡矫駠跄?,見于著錄的有銘楚器也只有十幾件,郭沫若最早把春秋戰(zhàn)國楚器銘文匯集一處,得十二器(注:郭沫若《兩周金文
4、辭大系》,1932。)?! 〕~器銘文的第一次重大發(fā)現(xiàn)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安徽壽縣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的。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字當時就引起人們的重視,胡光煒連撰《壽春所出楚王鼎考釋》(1934)(注:《國風》第4卷第3期,1934。又載《胡小石論文集三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0。)、《安徽省立圖書館新得壽春出土楚鉈鼎銘釋》(1934)(注:《國風》第5卷8、9合期。又載《胡小石論文集三編》。)等考釋文章;唐蘭著有《壽縣出土銅器考略》(注:《國學季刊》第4卷第1期,1934。又載《唐蘭先生金文論集》,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1
5、0月。)。劉節(jié)的《楚器圖釋》(1935)(注:北京圖書館考古專集(第二種),1935。)是第一部專門研究楚國器物和銘文的專書。但由于這批銅器系盜掘出土,收藏分散,銘文都較簡短及當時可資比較的戰(zhàn)國楚文字極少等原因,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一些疑難問題一直沒能解決。新中國成立后,朱德熙(注:《歷史研究》1954年第1期;又載《朱德熙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5。)、劉節(jié)(注:《古史存考》1958。)、王仁聰(注:《考古》1972年第6期。)、郝本性(注:《古文字研究》第10輯。中華書局,1983。)、陳秉新(注:《楚文化研究論集》第一
6、輯。荊楚書社1987。)、何琳儀(注:《江漢考古》1991年第3期。)、李家浩(注:《語言學論叢》第22輯。商務印書館1999。)學者續(xù)有考釋。其中朱德熙《壽縣出土楚銅器銘文研究》(1954)等文多有創(chuàng)獲,“集”字之釋,“王后”之說均為不易之論?! 〕~器銘文的第二次重大發(fā)現(xiàn)是:1957年至1961年安徽壽縣出土的兩枚鄂君qǐ@①舟節(jié)和兩枚鄂君qǐ@①chē@②節(jié),chē@②節(jié)銘文146字,舟節(jié)銘文更長達163字。這些戰(zhàn)國中期的楚文獻內(nèi)容非常豐富,引起學者們的極大興趣,紛紛撰文討論。以考釋文字為主的文章主要有郭沫若《鄂君qǐ@①
7、節(jié)文的研究》(注:《文物參考資料》1956年第4期。),于省吾《鄂君qǐ@①節(jié)考釋》(1963)(注:《考古》1963年第8期。),商承祚《鄂君qǐ@①節(jié)考》(注:《文物菁華》,第二輯。)、《談鄂君qǐ@①節(jié)銘文中幾個文字和幾個地名等問題》(注:《中華文史論叢》第6輯。),朱德熙、李家浩《鄂君qǐ@①節(jié)考(八篇)》(1989)(注:《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shù)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第一版。又載《朱德熙古文字論集》。)等。裘錫圭《戰(zhàn)國文字中的“市”》(1980)(注:《考古學報》1980年第3期,又載《裘錫圭古文字論集
8、》中華書局1992年8月。),吳振武《鄂君qǐ@①節(jié)“@③”字解》(1993)(注:《第二屆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1993。),李零《古文字雜識》(1996)(注:《于省吾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吉林大學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