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儒家“知止”原則與中國社會精神主體的建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論儒家“知止”原則與中國社會精神主體的建構·分類:大學學報·作者:羅 堅·字數:2888來源: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2期 摘要:迄今為止,學界對儒家的一些根本性思想已論述頗多。本文試圖在人們所熟知的儒家思想原則之外,挖掘并闡述“知止”這一儒家原則,它的生發(fā)與存在方式,以及它對于建構中國社會精神主體的重要作用。本文認為,充分認識并重視“知止”原則,對于重新確立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國社會精神意義重大?! £P鍵詞:知止;儒家;仁;禮 中圖分類號:B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529(2007)02-0015-04 在中國儒學史上,“止”字蘊涵著獨特的意義。
2、它不像“仁”、“禮”、“樂”一樣被學人經常論述、引用,但它作為一項儒家重要原則,對構筑儒家思想體系貢獻很大,對中國古代社會精神主體的構建意義重大。儒家學說綿延千年而不斷裂,與“止”字所蘊含的“知止”原則產生的作用有密切關聯。本文試圖考證“止”字在儒家經典中的意義,并通過分析“知止”原則與“仁”、“禮”的關系,闡發(fā)“知止”原則對于中國社會精神主體的構建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弧⒅乖瓌t的形成 1.“止”字意義略考 “止”字的最初意義是什么呢?“止”字最早可見于甲骨文中?!稜栄拧分小爸埂北唤忉尀?,“止,待也”。可見“止”字的意思是“等待”?!墩f文解字》解“止”曰:“下
3、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為足。凡止之屬皆從止”。許慎認為,“止”字之意為物的基腳。就像草木長出,必有其根。南北朝時梁人顧野王所撰《玉篇》中載有:“止,之市切。止息也;住也;容止也”。《原本廣韻》卷三載曰:“止,諸市切。停也;留也;足也;禮也;息也;待也”?!段逡艏崱肪砥咻d曰:“止,諸市切。停也;足也;禮也;息也;待也;留也?!睋豆糯鷿h語詞典》,“止”字之義為:腳,后作“趾”,《漢書·藝文志》:“當斬左~者,笞五百”。停止,停留,《戰(zhàn)國策·秦策三》:“行者行,~者~?!薄稘h書·高帝紀上》:“到豐西澤中亭,~飲?!?又)使止,留住,《論語·微子》“~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
4、?!薄逗鬂h書·和熹鄧皇后紀》:~畫工三十九種?!薄 】梢?,“止”字的用法大多都與“停止”一義相關。在儒家經典中,“止”字的“停止”一義也普遍通用。《周易·艮卦》的卦辭云,“《艮》: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笨追f達疏:“正義曰,‘目者能見之物,施止于面。則抑割所見,強隔其欲。是目所止在后,故不得其身也?!庇纱耸杩芍?,“艮”即“見”之義,如目光所及于面部,則止于面,其見人之全體的欲望就會被隔斷。此觀者的目光停止于此人的背部,因此稱“不得其身”,無法看見此人身體的正面。即所謂“所止在后”??资嫌质柙唬骸棒?,止也。靜止之義。此是象山之卦,其以艮為名施之于人,則是止物
5、之情,防其動物。故謂之止。艮其背者,此明施止之所也。施止得其所則其道易成;施止不得其所則其道難成?!彼^象山之卦,是指艮卦為艮上艮下之象。艮為山,艮上艮下即為山上山下。山為止,兩山重疊更有“停止、靜止”之意?!笆┲埂?,即為“實施停止的行為”之意。施止的行為適當,事情就容易辦成,反之,則難以辦成。從“施止得其所則其道易成;施止不得其所則其道難成。”一語中已可見“知止”原則之端倪。 不僅是在《周易》,“止”字在其他儒家經典中的主要用法也是取“停止”之義?!爸埂弊衷凇妒涀⑹琛分蟹参灏倨呤灰姟F渲小吨芤住范囊?,《尚書》七見,《詩經》一百二十二見,如此等等?!洞呵镒髠鳌分小?/p>
6、止”字出現最多,凡一百七十五見,《孝經》為最少,僅一見。其中用得最為頻繁的“停止”與“語氣詞”兩義。兩者中“語氣詞”的用法多見于《詩經》,如《國風·召南》的《草蟲》篇:“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背酥猓硪环N更為多見的用法“停止”在《周易》、《論語》中較為典型,在十三經的其他經典中也廣泛出現?!墩撜Z》記載,“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庇忠?,“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通過對“止”字意義的簡略考證,可以發(fā)現“止”字以“停止”這一義為多見?!爸埂比绱烁哳l率地在儒家經典中出現,不
7、僅僅是普通的語言現象。它說明“止”字及其內蘊與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有相通之處。由“止”的“停止”之義推衍而出的“知止”原則,實際上成為儒家核心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2.“知止”原則的確立 “止”在儒家經典中主要的意義是“停止”。這一意義被歷代儒者闡釋拓展而成為“知止”思想。知止思想的形成主要可見于《周易》艮卦中的《彖》辭,以及儒家對《禮記·大學》的開篇之句的闡釋?! 跺琛忿o、《象》辭相傳為孔子所作??鬃幼鳌妒怼方狻兑住罚f編三絕?!遏蕖坟浴跺琛忿o云,“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