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東風eq1090e型載貨汽車差速器的設計與分析開題報告》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幵題報告1.選題依據:1.1國內外研究現狀A前國內輕型貨車乃至重型貨車的差速器產品的技術棊本來源于美國、德國、口本等幾個傳統(tǒng)工業(yè)國家,我國現冇的技術基本上是引進國外技術而發(fā)展的,在0前看來有了一定的成果和規(guī)模,但是們目前我國的差速器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產品,開發(fā)能力依然很弱、影響了整車新車的開發(fā)成本,所以在差速器的的技術開發(fā)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在汽車行業(yè)發(fā)展初期,法國雷諾汽車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雷諾發(fā)明了汽車差速器,汽車差速器作為汽車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曾被汽車專家譽為“小零件大功用”[21。汽車差速器是汽牟傳動中的最重
2、要的部件之一,它有三大作用:首先是將發(fā)動機輸出的動力傳輸到車輪上;其次,將主減速器已經增加的扭矩一分為二的分配給左右兩根半軸;然后,在動力傳輸至車輪前將傳動系的轉速減下來,將動力傳到車輪上,同時允許兩側車輪以不同的輪轉動速度[3]。差速器對提高汽車行駛平穩(wěn)性和其通過性有著獨特的作用,是汽車設計的重點之一[4]。當前汽車在朝著經濟性和動力性的方向發(fā)展,如何能夠使自己的產品燃油經濟性和動力性盡可能提高是每個汽車廠家都在做的事情,當然這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汽車的每一個部件都在發(fā)生著變化[5]。差速器也不例外,尤其是那些對操
3、控性有較高需求的車輛。國外的那些差速器生產企業(yè)的研宂水平已經很高,而且還在不斷的進步,年銷售額達18億美金的伊頓公司汽車集閉是全球化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供應商,在發(fā)動機氣體管理,變速箱,牽引力控制和安全排放控制領域居全球領先地位[6]。對汽車差速器的PJ部各零件的加工制造要用精密制造方法[7]。零件主要產品包括發(fā)動機氣體管理部分及動力控制系統(tǒng),其中屬于動力控制系統(tǒng)的差速器類產品2013年銷售量達500萬只,在同類產品中居領先地位。國內的差速器起步較晚,目前的發(fā)展主要靠引進消化國外產品來滿足需求[8]。目前中國的汽車上廣
4、泛采用的差速器為對稱錐齒輪式差速器,具有結構簡單、質量較小等優(yōu)點[9]。伊頓公司汽車集團是全球化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供應商,在同類產品中居領導地位。最近伊頓開發(fā)了新型的鎖式差速器,它的工作原理及其他差速器的不同之處:當一側輪子打滑時,普通開式差速器兒乎不能提供任何有效扭矩給車輛,而伊頓的鎖式差速器則可以在發(fā)現車輪打滑,鎖定動力傳遞百分之百的扭矩到不打滑車輪,足以克服各種困難路面給車輛帶來的限制在牽引力測試、連續(xù)彈坑、V型溝等試驗中,兩驅車在裝有伊頓鎖式差速器后,越野性能及通過性能甚至超過了四驅動的車輛,通過有限元軟件的
5、分析,就可以知道各個齒輪的受力情況[11]。因為只要驅動輪的任何一側發(fā)生打滑空轉以后,伊頓鎖式差速器會馬上鎖住動力,并把全部動力轉移到另一有附著力的輪上,使車輛依然能正常向前或向后行駛。毫無疑問,更強的越野性和安全性是差速器的最終I;標[12]。1.2設計內容1、汽車差速器的總體結構設計(強調各結構的比例協調和人機系統(tǒng)的和諧);2、汽車差速器內部各齒輪模數及齒數設計計算,齒輪的強度校核;3、汽車差速器輸入軸、輸出軸的直徑設計汁算及材料的選用;4、零件的三維造型PRO/E設計;1.3實用價值和意義汽車除了直行,還耍轉
6、彎。在轉彎過程當中,由于車體存在寬度,左右輪的回轉判5是不一樣大的,&就是說在轉彎的過程中,左右輪的轉速是不一樣的,可種月的汽車驅動輪為剛性連接,輪胎和樹戒部件在轉彎過程屮存在相當大的損耗,車輛的壽命受到嚴重的限制,路易斯?雷諾(法國雷諾汽車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慰-個小小的齒輪機構解決了這個問題,并形象的將其命名為差速器[13]。珊啲差速器已經有了越來越優(yōu)良的性能,能夠實現車輛動力和操縱性的完美結厶[⑷no國內目前的差速器產品大多是通過引逝附f發(fā)的類型,沒有核心的技術產品,還有一^分是通過進門的產品[15]。現在我國己經
7、對差速器有了深入的研宂設計,但沒有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設計和制造,所以我們需要在?這個領域開發(fā)和生產貝有自主知識產權、適合我國國情的重型汽車差速器。參考文獻:[1]羅永革.汽車設計[M].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7.[2]臧杰,閻巖.汽車構造K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8.[3]魯民巧.汽車構造[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9.[4]曲補和.No-spin防滑差速器技術分析[J].礦上機械,1999,(9);60?62.[5]尹唏.LSD差速器[J].汽車技術,1992,(3);51.[
8、6]王隆太.先進制造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15.[7]陳家瑞.汽車構造(第五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50.[8]張福潤,徐鴻本,劉延林.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第二版)[M].武漢:華中科大出版社,2002.72.[9]寧汝新,趙汝嘉.CAD/CAM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15?16.[10]云杰媒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