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東亞漢籍的研究意義——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2016年國際工作坊綜述

探尋東亞漢籍的研究意義——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2016年國際工作坊綜述

ID:27911306

大小:76.12 KB

頁數(shù):6頁

時間:2018-12-07

探尋東亞漢籍的研究意義——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2016年國際工作坊綜述_第1頁
探尋東亞漢籍的研究意義——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2016年國際工作坊綜述_第2頁
探尋東亞漢籍的研究意義——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2016年國際工作坊綜述_第3頁
探尋東亞漢籍的研究意義——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2016年國際工作坊綜述_第4頁
探尋東亞漢籍的研究意義——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2016年國際工作坊綜述_第5頁
資源描述:

《探尋東亞漢籍的研究意義——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2016年國際工作坊綜述》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探尋“東亞漢籍的研究意義”一-大學域外漢籍研宄所2016年國際工作坊綜述卞東波南京大學文學院基金:韓國韓國學中央研究院“海外韓國學教科研重點基地”(AKS-2013-0LU-225003)成果進入21世紀以來,學術全球化進程日益明顯,東亞古典學研究也需要超越傳統(tǒng)的國境限制,而從東亞全局的視野出發(fā)來加以觀照。奮鑒于此,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張伯偉教授提出丫“作為方法的漢文化圈”的學術理念,即在進行東亞古典學研宄時,將研宄的問題置于東亞漢文化圈的整體中加以把握,研宄中國與東亞諸國之間的文化互動、文明交涉與知識環(huán)流,

2、從而提煉出東亞知識生產(chǎn)與人文傳播的新理論與新方法。職是之故,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于2016年7月2日舉辦了東亞漢籍研究國際工作坊,以“東亞漢籍研究的學術意義”為主題,邀請美國萊斯大學、波士頓大學、布蘭代斯大學、韓國首爾大學、成均館人學、漢陽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中外16名學者與會,就“東亞漢籍研宂的學術意義”展開討論。從新材料、新問題到新方法:東亞漢籍研宄的演進本次工作坊,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所長張伯偉教授作為引言人,對東亞漢籍研究的學術意義進行丫深入闡發(fā)與深刻反思。他認為,綜觀30余年來的東亞漢籍研宄,

3、經(jīng)歷了從新材料、新問題,到新方法的三個階段。張教授首先回顧了20世紀初以來,新材料在中國學術界學術轉(zhuǎn)型過程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他指出,東亞漢籍是21世紀東亞古典學的新材料,其價值和意義完全可以和上世紀的新學問敦煌學相媲美,甚至有以過之。張教授進一步指出,研究東亞漢籍,其基本觀念就是把所有的漢籍文獻當作一個整體,也因此要把所有的研宄文獻當作自身工作的前提。既然是新材料,就必然涉及對文獻的收集和考辨。他說,在東亞漢籍的收集整理中,我們往往會以域外文獻中載錄的中國人不見于其木集的作品當作其佚文佚詩,同樣,也往往容易將中

4、國文獻中載錄的域外人不見于其本集的作品當作其佚作,其實是需要非常慎重的。東亞漢籍屮所保存的新文獻、新材料,固然能給我們帶來很多驚喜,但畢竟這些新材料是有限的,而如何利用這些新材料提煉出新的問題冰是東亞漢籍研宄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張伯偉教授提煉出了書籍的“環(huán)流”、東亞的女性寫作、文人的交往、文化意象的形神之變(地域上包括中W、朝鮮半島和日本,媒介上包括文學和圖像)、文學典范的轉(zhuǎn)移和重鑄、各種文體的變異和再生等等東亞漢籍研究中的新問題。張教授認為,東亞漢籍研究的最終0的應該是通過我們的研究總結出具有示范意義的方法論

5、,為未來的東亞古典學研究提供借鑒意義。經(jīng)過多年的研宄,張教授提出了“作為方法的漢文化圈”這一核心概念,其要點包括以下兒個層面。其一,把漢字文獻當作一個整體。即便需要做分類,也不以國家、民族、地域劃分,而是以性質(zhì)劃分。其二,在漢文化圈的內(nèi)部,無論是文化轉(zhuǎn)移,還是觀念旅行,主要依賴書籍的“環(huán)流”。人們是通過對于書籍的直接或間接的閱讀或誤讀,促成東亞閃部的文化形成了統(tǒng)一性屮的多樣性。其三,以人的內(nèi)心體驗和精神世界為探尋目標,打通中心與邊緣,將各地區(qū)的漢籍文獻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尋求其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其四,注重文化意義的闡

6、釋,注重不同語境下相同文獻的不同意義,注重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不同性別、不同時段上人們思想方式在變化屮的一致。張教授在引言的最后指出,在進行自身理論和方法建設與探索吋,應該堅持以文本閱讀為基礎,通過個案研究探索具體可行的方法,走出模仿或?qū)沟恼`區(qū),形成與西洋學術的對話。在今天的人文學理論和方法的探求中,套用西方固不可為,無視西方更不可為。我們的觀念和方法應該自立于而不自外于、獨立于而不孤立于丙方的學術研究。南京大學思想家研究中心吳正嵐教授《“作為方法的漢文化圈”如何成為可能以張伯偉教授的東亞漢籍研究為屮心》具體

7、探討了張伯偉教授提出的“作為方法的漢文化圈”在學術上的創(chuàng)獲。她認為,本世紀以來,張伯偉教授在東亞漢籍研宄方法論上的探索,從重視新材料和比較研宄開始,經(jīng)由以文獻學為基礎的綜合研宄法的階段,于2009年實現(xiàn)了以“作為方法的漢文化圈”為核心的理論突破。通過一系列的個案研究和方法論探索,以漢文化圈為方法的宗旨逐步明確,即追求自立于而不自外于、獨立于而不孤立于西方的東方知識生產(chǎn)方式。其核心是強調(diào)環(huán)流的視角,兼重時間和空間、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其實質(zhì)是通過對實證主義和新文化史研宄方法論的雙重超越和吸收,來實現(xiàn)方法論的創(chuàng)新。波士

8、頓大學東亞系魏樸和(WiebkeDenecke)教授在題為《未來學術的全球性遺產(chǎn):新編英文學術期刊〈東亞漢籍與文化〉的目標與期許》(AGlobalLegacyfortheFuture:SomeGoalsandHopesfortheNewJournalSinographicTextsandCultures)的報告中從比較文化的角度,闡述了東亞漢籍比較研宄的意義。魏教授認為,東亞漢籍比較研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nèi)容,確認文檔內(nèi)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nèi)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