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規(guī)范倫理學問題與德性動力學問題的解決方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規(guī)范倫理學問題與德性動力學問題的解決方案德性(sittlichkeit)是康德道德哲學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在其著作中,康德并沒有像對其他重要概念那樣,直接地作岀一個清晰的止面的定義。在不同的語境中,康德強調(diào)了它的不同方面;它是至善的第一要素,是被道德法則所決定的意志,是幸福的配享之條件,等等。但其具體內(nèi)涵雖然被領會,但卻未被澄清,而后者是康德批判哲學所一貫要求的。本文將深入考察德性及其相關概念的具體含義與細微區(qū)別,并揭示康德德性概念的兩層含義,及其與康德道德哲學的整體結構(規(guī)范倫理學與德性動力學)的對應關系。一、德性(Sittlichkeit)與德行(Tugend)闡述康徳的徳
2、性概念吋,有兩個相似的概念必須小心地加以區(qū)分:一是德性,一是德行。在漢語的語境中,這兩個概念并沒有認真地區(qū)分,它們的關系太密切了,兩者的發(fā)音也基本相同。苗力田先生在《道德形而上學的原理》之序言《德性就是力量》中,就把引用的兩句康德的名言“德性是戰(zhàn)斗的道德意向(Tugend,d.i.moralischeGesinnungimKampfe.)中之Tugend就被翻譯成“德性”,當然,由于這對概念之間的密切關系,在很多情況下完全可以互用,也并未對理解康德的德性理論造成大的障礙??档碌倪@兩個概念是有著細微區(qū)別的,德行(Tugend)指是“戰(zhàn)斗中的道德意向”,或者簡單地說,“一種道德力
3、量”,它是在具體的行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可以被觀察到的東西。在《實踐理性批判》中,康德也頻頻提及德行概念,除了在論及斯多亞派與伊壁鳩魯派的德行概念時,作出了一個類似定義的表述:“使人類有責任遵守道德律的那種意向就是:出于義務,而不是出于自愿的好感,也不是出于哪怕不用命令而自發(fā)樂意地從事的努力,而遵守道德律,而人一向都能夠處于其中的那種道德狀態(tài)就是德行,也就是在奮斗中的道徳意向,而不是自以為具有了意志意向的某種完全的純潔性時的神圣性。”這一論述對“德行”概念從多方面進行了規(guī)定:岀于義務而遵守道德律,在抗拒感性誘惑與逼迫的奮斗中的道德意向,就是“德行”;“德行”與“神圣性”是相對的概念
4、。它還規(guī)定了德行作為“奮斗中的道德意向”,包含著“出于義務而遵守道德律”與抗拒感性的誘惑與逼迫兩層含義。在另一個相關論述中,這兩層含義以更清晰的方式表達出來:TugendistdieSt?rkederMaxirnedesmenscheninBefolgungseinerPflicht.“德性就是人在遵循自己的義務時的準則的力量。……,它不就單是一種自我強制(因為那樣的話,一種自然偏好就可能力圖強制另一種自然偏好),而且是一種依據(jù)一個內(nèi)在自由原則,因而通過義務的純?nèi)槐硐笠罁?jù)義務的形式法則的強制”O(jiān)從漢德對照我們可以看到,現(xiàn)行漢譯并未嚴格遵守德語在“德行”與“德性”之間的區(qū)分,有
5、時會將Tugend翻譯為“德性”而非“德性”。因此,為了論述中的統(tǒng)一性,本文以德語的概念為準,這兩個概念之間有著細微的差別,如康德所說:“德語有幸擁有一些不使這些差別遭到忽視的表達方式”;在這兩個概念中,這一優(yōu)點就體現(xiàn)出來;在這一經(jīng)典論述中,“德行”(Tugend)概念所包含的兩層含義非常清晰地表達出來:(遵守出自義務的)準則與力量。與此相似,對“德性”的論述中也可以分析出兩個要素。在很多吋候,“徳性”概念是與“法則”概念一起論述的,女h徳性法則;最接近于對德性作出定義的論述是:“人類(按照我們的一切洞見也包括任何有理性的被造物)所立足的德性層次就是對道德律的敬重?!痹撜撌霭?/p>
6、含了兩個要素:道徳律與敬重,而人類所立足的“德性”層次就是“對道德律的敬重”,并使道德律排除其他的經(jīng)驗性根據(jù),獨自成為意志的動因(Bepf)地排斥感性因素的誘惑與逼迫,出乎道徳法則而行動,主要包含著“徳行”的要素。因此徳性在前,德行在后;德性是內(nèi)在的,德行是外在的;德性是動因(與動機),德行是行為;有“德性”者傾向于有“德行”,但不必然有“徳行”,有“徳行”者如其行為配稱之為“徳行”而非偶然的僅僅是合法行為的話,其行為中背后必有“德性”;借用一對中國道家哲學的概念來理解,“德性”是“道”,而“德行”是“德”??档聫娬{(diào)“德行”概念的作為行動的特征,是有據(jù)可尋的:“對一個純粹實踐
7、理性的這種能力的意識如何能夠通過行動(德行)而產(chǎn)生出戰(zhàn)勝自己的愛好的意識,……,這樣就產(chǎn)生了對自己的狀態(tài)的一種消極的愉悅,即滿足,它在其根源上就是對自己人格的滿足。”在這一論述中,行動即德行,表明了德行概念所強調(diào)的行動意義;而且康德還強調(diào)了,這種對自己的狀態(tài)的“消極的愉悅”,必須要在“行動(德性)而產(chǎn)生出戰(zhàn)勝自己的愛好的意識”,才能夠獲得,如俗語所說:徳行就是自身的回報。如果說這里只強調(diào)的徳行的行動意義,那么在另一處,康德更為明確地將兩個概念區(qū)分開來,“道德律是神圣的,并要求德性的神圣性,雖然人所能夠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