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2017高考全國1卷文綜歷史試題(解析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WORD格式整理版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12題,48分)24.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漢代崇尚儒學,尊《尚書》等五部書為經典,記錄孔子言論的《論語》卻不在“五經”之中,對此合理的解釋時A.“五經”為闡發(fā)孔子儒學思想而作B.漢代儒學背離了孔子的儒學思想C.儒學思想植根于久遠的歷史傳統(tǒng)D.儒學傳統(tǒng)由于秦始皇焚書而斷絕【答案】C【考點定位】中國傳統(tǒng)主流思想的演變·漢代儒學·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名師點睛】本題命題意圖是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探討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本題以儒學傳統(tǒng)典籍——五經為切入點,深入考查了考生對儒家思
2、想的認識和理解?!墩撜Z》屬于四書的范疇,而本題將我們平時熟悉的四書和五經做了分開處理,加大了題目的難度,需要能夠甄別出四書與五經之間的區(qū)別,考查細致入微,特別提醒我們在一輪復習時要注重對細節(jié)的處理,更要求學生能夠擴大自己的知識廣度,在此基礎上加大對深度的把握。25.圖4位漢代畫像磚中的農事圖。此圖可以用來說明當時A.個體農戶的生產勞作狀態(tài)學習好幫手WORD格式整理版B.精耕細作農業(yè)的不斷發(fā)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體勞作D.大地主田莊上的生產情形【答案】D【考點定位】古代中國的經濟·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變化【名師點睛】本題命題意圖
3、是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圖片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以及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本題以古代的農業(yè)生產形式為切入點,深入考查了考生對我國古代農業(yè)發(fā)展的認識和理解。東漢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發(fā)展和西漢末年的戰(zhàn)亂等原因,豪強地主建立了一個個封建地主田莊。地主田莊的內部,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澤,種植糧食和各種經濟作物,還經營手工業(yè)、漁牧業(yè)等,通常采用田莊式的規(guī)模經營。本題的干擾項為C項,井田制下也采用集體勞作的方式,但井田制下土地名義上是國家共有,實際上是君主私人所有。井田制隨著土地私有制的確立而逐
4、漸崩潰,所以漢代沒有土地公有制的情況。本題考查了我國古代土地制度和農業(yè)生產制度的一個小細節(jié),還是提醒我們在備考時注意對細節(jié)的把握。26.史載,宋太祖某日悶悶不樂,有人問他原因,他說:“爾謂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贝耸路从沉薃.重史傳統(tǒng)影響君主個人行為B.宋代史官所撰史書全都真實可信C.史官與君主間存在尖銳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書記錄其真實言行【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了君主專制的相關內容。由“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學習好幫手WORD格式整理版可知宋太祖不開心的原因是因為史官對帝王的日常行為秉
5、筆直書,他害怕自己偶爾的行為失誤也會被史官如實記錄,所以說修史對影響到君主個人的行為選擇,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項。宋代史官所撰實屬全部真實可信明顯過于絕對,所以B項說法錯誤;宋太祖主要是擔心史官如實記錄自己不好的言行,并沒有反映出史官與君主之間的尖銳矛盾,所以C項不符合題意;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可知宋太祖確實對史官如實記錄的做法不開心,不愿意其記錄,但這是表面現(xiàn)象的描述,不是對此事本質問題的反映,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究键c定位】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名師點睛】本題命題意圖是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
6、用知識的能力。本題材料新穎,以宋太祖對史官書寫記錄君主個人言行的行為的態(tài)度為切入點,深入考查考生對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的理解和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形成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過程,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由多種因素也會對君主專制形成制約和影響,包括官僚集團、重史傳統(tǒng)和君主的個人的品質等等,這就要求學生在備考的過程中既能到書本中去,又能跳出書本外,從多角度看待、思考問題,不要拘泥于教材和固有觀點。27.明初廢行省,地方分設三司,分別掌管一地民政與財政、司法、軍事,直屬六部。明中葉以后,皇帝臨時派遣的巡撫逐漸演變?yōu)槿局系牡胤阶罡咝姓L官。這一變化有
7、助于A.擴大地方行政權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權限D.緩解中央與地方的對立【答案】B【考點定位】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學習好幫手WORD格式整理版【名師點睛】本題命題意圖是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探討和比較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本題材料新穎,從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入手,深入考查了考生對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和認識。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自秦代廢除分封制以來,經歷了郡縣制和行省制的變化。明初在地方分設三司本意是削弱地方權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但這樣的設置在削弱地方
8、權力的同時也過度分散了地方權力,不利于地方的協(xié)調發(fā)展,所以巡撫由臨時性派遣演變?yōu)榈胤阶罡咝姓L官有其歷史的必然性。這就要求考生在備考過程中注重對歷史規(guī)律的理解和把握,加強概括總結能力的提高。28.19世紀中